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目前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教材和著作 ,大都全盘接受美国学派的观点 ,不加区别地把所有“跨学科研究”都视为比较文学 ,导致了比较文学学科范围的无节制地扩大与膨胀。本文认为 ,“跨学科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语言、跨文化、跨... 目前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教材和著作 ,大都全盘接受美国学派的观点 ,不加区别地把所有“跨学科研究”都视为比较文学 ,导致了比较文学学科范围的无节制地扩大与膨胀。本文认为 ,“跨学科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语言、跨文化、跨民族的研究 ,才是比较文学 ,并由此提出“超文学研究”这一新概念。“超文学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与“跨学科研究”不同。它不是总体地描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一般关系 ,而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具体的问题出发 ,将某些国际性 ,世界性的社会事件、历史现象、文化思潮 ,如政治、经济、军事 (战争 )、宗教哲学思想等 ,作为研究文学的角度 ,切入点或参照系 ,来研究某一文学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跨学科 超文学研究
下载PDF
作为文献纪实文学体裁的“超文学”
2
作者 张变革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超文学”是白俄罗斯作家阿达莫维奇提出的关于体裁的表述,特指全新的文献纪实文学。为了呈现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人民承受的灾难,阿达莫维奇突破了传统纪实文学的局限,以磁带录音的方式引入口述史方法,记录悲剧性历史见证人的口述文献... “超文学”是白俄罗斯作家阿达莫维奇提出的关于体裁的表述,特指全新的文献纪实文学。为了呈现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人民承受的灾难,阿达莫维奇突破了传统纪实文学的局限,以磁带录音的方式引入口述史方法,记录悲剧性历史见证人的口述文献,以第一人称自白等多种叙事策略还原真相,把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悲剧体验突显出来,从而使真相获得极大的冲击力。这种体裁此后用于表现围困期间列宁格勒人民承受的苦难,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考察“超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回应历史呼声、拓展文献概念、筛选拼贴的原则以及共同叙述者等方面,阐明“超文学”体裁的内涵,并说明其对阿列克谢耶维奇非虚构写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莫维奇 超文学 阿列克谢耶维奇
下载PDF
关于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
3
作者 吴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8-50,共3页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均受美国学派的深刻影响,普遍认同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正处于"跨学科研究"阶段,使得"跨学科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跨学科研究"...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均受美国学派的深刻影响,普遍认同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正处于"跨学科研究"阶段,使得"跨学科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研究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缺乏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针对性,加之"跨学科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从而严重忽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性和世界性。基于此点,对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进行剖析,对于重新确定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超文学研究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中华文化符号在超克图纳仁戏剧文学中的表达
4
作者 高娃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1期10-12,62,共4页
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印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民族文化类符号不仅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还蕴含着地方文化特色。研究蒙古族著名剧作家超克图纳仁的部分戏剧作品,能够概括出剧作中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一些... 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印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民族文化类符号不仅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还蕴含着地方文化特色。研究蒙古族著名剧作家超克图纳仁的部分戏剧作品,能够概括出剧作中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一些文化符号,包括对同一文化符号不同呈现方式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民族文化类符号在剧作中表现形式的分析,尝试深入地理解戏剧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克图纳仁戏剧文学 民族文化类符号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
5
作者 王萍 李鑫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3-26,共4页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已经悄然存在3年之久。它在囊括了类似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期刊、网络文学论坛等表现形式的同时还包括了 BBS、MUD 以及部分网络聊天等另类文学,并且体现出了载体的网络化、题材的普泛化、语言的电子化、主...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已经悄然存在3年之久。它在囊括了类似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期刊、网络文学论坛等表现形式的同时还包括了 BBS、MUD 以及部分网络聊天等另类文学,并且体现出了载体的网络化、题材的普泛化、语言的电子化、主体的年轻化和超文本性等一列的特点和特性。而且网络文学也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又是由多种因素所制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特点 超文学 文学主体 网语语言 文学风格 发展
下载PDF
文学“超托邦”:科玄并置的科幻视界
6
作者 徐新建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7,共9页
以现代中国的科玄之争为贯穿,讨论科幻关联的知识论意义。科玄之争与科幻兴起内在呼应,前后连接。“科玄”是科学与玄学的简称,并置使用,表示二者的相互纠缠,以及由此衍生的世纪论战。“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述,代表想象延伸及跨界组合... 以现代中国的科玄之争为贯穿,讨论科幻关联的知识论意义。科玄之争与科幻兴起内在呼应,前后连接。“科玄”是科学与玄学的简称,并置使用,表示二者的相互纠缠,以及由此衍生的世纪论战。“科幻”是科学幻想的简述,代表想象延伸及跨界组合,在创作实践方面包括了从文学、电影到动漫、网游等多种类别,特点是将抽象实证与具象虚拟组合为一,构建出参与现代世界的社会竞争及人类升级的新表述类型,亦即本文所称的“第三文化”,或曰想象构造的“文学超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之争 文学托邦” 科幻知识论 数智文明
原文传递
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
7
作者 梁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运用社会分析和比较方法,对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进行了勾勒,试图梳理这两个历史阶段文学观之间的渊源关系,凸显它们的不同特点、优长与局限,并为建构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观提供借鉴。晚清梁启超的启蒙功利文学观和王... 运用社会分析和比较方法,对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进行了勾勒,试图梳理这两个历史阶段文学观之间的渊源关系,凸显它们的不同特点、优长与局限,并为建构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观提供借鉴。晚清梁启超的启蒙功利文学观和王国维的超功利人本文学观分别开启了"五四"时期"为人生"和"为艺术"两种文学观,但这种影响却是曲折的、复杂的。"五四"时期这两种文学观缺乏晚清两大文学观的纯粹性,它们各自都具有多种文学观交相为用、看似分裂实则互补的特点,因而共同地呈现出驳杂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功利文学 功利人本文学 “为人生”的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下载PDF
“道”与“超灵”——魏晋山水田园诗自然观与超验主义自然观之比较
8
作者 周雪娉 《文教资料》 2007年第8期65-66,共2页
本文对比了美国超验主义文学与魏晋山水田园诗对自然的定义,探讨两者之间种种契合以及差异之处,阐明美国超验主义与体现在魏晋山水诗中的老庄思想存在共鸣:两者都提倡人与自然的合谐相处,都把万物的本源归结为一个精神本体——“道”或... 本文对比了美国超验主义文学与魏晋山水田园诗对自然的定义,探讨两者之间种种契合以及差异之处,阐明美国超验主义与体现在魏晋山水诗中的老庄思想存在共鸣:两者都提倡人与自然的合谐相处,都把万物的本源归结为一个精神本体——“道”或“超灵”。但两者的出发点却迥然不同:玄学的自然观重“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侧重点仍在自然。而超验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的存在是因为它要作为“超灵”向人类灵魂说话的工具,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它注重的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验主义文学 魏晋山水田园诗 "道" "灵"
下载PDF
浅谈文学无用论
9
作者 马嫣然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9-40,共2页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莫言先生提出文学是无用的观点这令人深思。回顾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无用论其实很早就被提出,其中以王国维的超功利文学观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论为代表。文学无用论阐释的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以"言志...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莫言先生提出文学是无用的观点这令人深思。回顾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无用论其实很早就被提出,其中以王国维的超功利文学观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论为代表。文学无用论阐释的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以"言志"为目的的文学理论,其不可小觑的美学功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无用论 功利文学 平民文学
下载PDF
宇宙黑暗时代探路者——鸿蒙计划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学雷 阎敬业 +8 位作者 徐怡冬 邓丽 吴锋泉 武林 周莉 张晓峰 朱晓铖 杨中光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9,共17页
低频射电探测任务构想——鸿蒙计划旨在利用多颗卫星绕月编队形成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在月球背面开展空间低频射电天文探测。其科学目标是高精度测量全天射电频谱,揭示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的演化历史;实现首次高分辨率超长波巡天,打开最... 低频射电探测任务构想——鸿蒙计划旨在利用多颗卫星绕月编队形成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在月球背面开展空间低频射电天文探测。其科学目标是高精度测量全天射电频谱,揭示宇宙黑暗时代与黎明的演化历史;实现首次高分辨率超长波巡天,打开最后一个电磁窗口;观测太阳和行星超长波活动,揭示空间环境相互作用规律。该任务将获得超长波频段全天空图像,获取超长波波段天文射电源的强度、频谱、分布等信息。这些科学数据对于探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宇宙线起源与传播、河外射电星系、类星体和星系团的演化、太阳活动与行星磁场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黑暗时代 宇宙黎明 长波天文学 低频射电天文学 月基天文学 空间干涉阵列
下载PDF
论超验主义文学的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简功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67-71,共5页
超验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潮相关作家群的集体智慧,建构于人类对神、自然和人类自身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和人在宇宙中的科学地定位的基础之上,主张归顺自然的立世观;其核心体现于对自然智慧的肯定、对科技文明的解构、对唯发... 超验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潮相关作家群的集体智慧,建构于人类对神、自然和人类自身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和人在宇宙中的科学地定位的基础之上,主张归顺自然的立世观;其核心体现于对自然智慧的肯定、对科技文明的解构、对唯发展主义的鞭笞以及对自然文明的崇信,坚信道法自然的知识观;最后落脚于人类的生态责任,确立了关爱自然的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验主义 验主义文学 生态文明 自然
下载PDF
System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2
作者 徐畔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System scientific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method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research, and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between the two great. However, the introducti... System scientific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method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research, and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between the two great.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of scienc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the time did not find this in-depth, more often, literary vision of the researchers brought in a gesture to th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three" for the general on the system from deep point of view, reflecting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disciplines distin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literature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n look at the system theory and literature, as well as cross-discip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inter-for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ref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scienc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TERDISCIPLINARY ultra-literature
下载PDF
Language Style Reflected by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13
作者 ZHANG Ji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12期955-962,共8页
Corpus-based linguistic approach is one of the most used text studies. Nowadays, stylistic analysis has been adopted to shed new light on tourism English. The topic is to apply the language theory--the stylistic analy... Corpus-based linguistic approach is one of the most used text studies. Nowadays, stylistic analysis has been adopted to shed new light on tourism English. The topic is to apply the language theory--the stylistic analysis to the tourist text analysis, to discover the style essence of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The stylistic features include graphological analysis of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lexical features in hypertext, syntactical analysis of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It summarizes online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information with some typical samples, with the methods of examples and analysis. It aims to offer an in-depth insight into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online tourism English texts, helping people to grasp the key points of the online information when they are browsing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So this paper both enlarg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ylistic analysis and presents summary for online tourist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style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stylistic features tourist English hypertext analysis graphological features lexical features syntactic features
下载PDF
《英美文学鉴赏》课程思政研究
14
作者 苏萌 康巍巍 田庆轩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1-53,共3页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渠道。本文旨在通过《英美文学鉴赏》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实践,以爱默生及其代表作《论自然(On Nature)》为例,探索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与中国传统...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渠道。本文旨在通过《英美文学鉴赏》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实践,以爱默生及其代表作《论自然(On Nature)》为例,探索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合方式,带领学生欣赏中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之美,帮助学生批判性地分析文学作品所反映出的思想文化差异,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异与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验主义文学 爱默生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ONLINE LITERATURE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Preservation and Innovation in Online Literature: A Brief Discuss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Chen Dingji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Online literature contains both traditional text and hypertext. While traditional text containing "hypertextuality"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online literature, hypertext as the prevalent signifying medium of the ... Online literature contains both traditional text and hypertext. While traditional text containing "hypertextuality"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online literature, hypertext as the prevalent signifying medium of the cyberworld has awakened the latent energy and spirit of traditional text, making the latter more open, more autonomous and more interactive. The literature of "bits" points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and overturns the nature of things through decentered "online reading and writing" that is uncertain and nonlinear. Hand in hand with post-modernism, hypertext has transformed literature's context and mode of existence. Above all, the shift to hypertext in online literature is transforming our mode of thinking and value criteria in relation to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We should therefore conduct in-depth and long-term explorations of how online literature may innovate while maintaining tra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s of online literature HYPERTEXT INTERTEXTUA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