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寒增温超早育秧对水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佰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4-36,共3页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以牡丹江27为试材,研究隔寒增温超早育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水稻的产量和碾米品质优于常规育秧。隔寒增温超早育秧群体有效穗数低于常规育苗,但抽穗期较常规育苗的早5d,每穗粒...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以牡丹江27为试材,研究隔寒增温超早育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水稻的产量和碾米品质优于常规育秧。隔寒增温超早育秧群体有效穗数低于常规育苗,但抽穗期较常规育苗的早5d,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高于常规育苗。稻米灌浆充足成熟度好,稻米整精米率提高8.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胶稠度较常规育苗略有下降,但蛋白质含量低于常规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隔寒增温超早育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超早育秧试验总结 被引量:3
2
作者 袭峰 唐锦福 +2 位作者 张玉志 陈志国 张桂芳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5期37-39,共3页
选择活动积温比虎林地区多150~200℃的12~15叶越区晚熟品种,通过提早扣棚,增加活动积温,使其正常成熟。结果表明:在虎林区选择12~13叶品种才能安全成熟,其中株高过高的品种要注意肥水调控,防止其倒伏,增施磷钾肥,使茎秆粗壮,提早成熟... 选择活动积温比虎林地区多150~200℃的12~15叶越区晚熟品种,通过提早扣棚,增加活动积温,使其正常成熟。结果表明:在虎林区选择12~13叶品种才能安全成熟,其中株高过高的品种要注意肥水调控,防止其倒伏,增施磷钾肥,使茎秆粗壮,提早成熟;秧苗管理要防止徒长和干枯,更要防止因育苗时间过长引起早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超早育秧 三膜覆盖 提高产量
下载PDF
寒地有机水稻超早育秧试验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忠宇 王新兵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1期31-32,共2页
超早育秧可实现水稻早播种、早出苗、早插秧,可适当的提高生育进程。试验表明,四膜覆盖、电热线加热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立针期较处理2早3d,较处理3早1d;1叶1心期较处理2早4d,较处理3早2d;水稻秧苗素质最好;平方米穴数、穗粒数、结实率... 超早育秧可实现水稻早播种、早出苗、早插秧,可适当的提高生育进程。试验表明,四膜覆盖、电热线加热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立针期较处理2早3d,较处理3早1d;1叶1心期较处理2早4d,较处理3早2d;水稻秧苗素质最好;平方米穴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稻 超早育秧 试验
下载PDF
2018年青龙山农场寒地水稻超早育秧生产总结
4
作者 刘晓亮 《新农民》 2019年第12期37-38,共2页
为解决优质水稻品种熟期偏晚,不能正常抽穗成熟,水稻超早育秧技术通过早播、大棚增温、减少施肥、本田管理等措施,抢积温、抢农时,破解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安全抽穗成熟,获得优质米。通过试验种植今年超早育秧品种产量500kg/667m^2,订单企... 为解决优质水稻品种熟期偏晚,不能正常抽穗成熟,水稻超早育秧技术通过早播、大棚增温、减少施肥、本田管理等措施,抢积温、抢农时,破解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安全抽穗成熟,获得优质米。通过试验种植今年超早育秧品种产量500kg/667m^2,订单企业回收价格为3.2元/kg,较种植常规水稻增收100元/667m^2。超早育秧培育的水稻食味值更高、品质更佳,在销售价格上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晚熟品种 超早育秧
下载PDF
寒地水稻超早育秧超早插秧处理方式
5
作者 辛丽丽 《新农民》 2019年第9期60-61,共2页
通过配套温室大棚增温设施,实现主茎15片叶的水稻早播、早插,加强本田管理等技术措施,初步探索出寒地水稻晚熟优质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确保安全抽穗成熟,生产出符合国标二级以上食味的优质米。
关键词 稻花香2号 超早育秧 插秧
下载PDF
寒地水稻苗床隔寒超早播育大龄秧苗技术要点
6
作者 付久才 《北方水稻》 CAS 2018年第1期47-47,59,共2页
从秋季做床、秋季提前扣棚覆膜促早化冻、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三膜覆盖技术、稻壳腐解增温等方面介绍了寒地水稻苗床隔寒超早播育大龄秧苗技术要点。采用增温技术提早育苗,可增加活动积温,延长生长期,确保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 从秋季做床、秋季提前扣棚覆膜促早化冻、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三膜覆盖技术、稻壳腐解增温等方面介绍了寒地水稻苗床隔寒超早播育大龄秧苗技术要点。采用增温技术提早育苗,可增加活动积温,延长生长期,确保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种植并安全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隔寒增温 超早育秧 技术要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