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磁共振成像引导的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
1
作者 范庆兰 章连新 何雅娟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4期6-8,共3页
目的 分析多模式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收集浙江兰溪市中医院与兰溪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多模式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溶栓时间窗,从发病到溶... 目的 分析多模式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收集浙江兰溪市中医院与兰溪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多模式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溶栓时间窗,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4.5 h内(处于溶栓时间窗)的90例设为A组,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4.5~12 h(超时间窗)的60例设为B组,行多模式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90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B组略高于A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更高。A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2/90),高于B组的85.0%(51/60)。治疗过程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4%(13/90),低于B组的23.3%(14/60)。结论 多模式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有利于超时间窗AIS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多模式MRI 时间 静脉溶栓 安全性
下载PDF
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预警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包建英 王雪梅 +2 位作者 曹月洲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146例超时间窗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颅...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146例超时间窗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警模型对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32.9%)出现颅内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P<0.001)、支架取栓次数更多(P=0.049)、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更低(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NIHSS评分(P=0.001)和低ASPECT评分(P<0.001)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颅内出血风险值=-0.535+0.130×NIHSS评分-0.597×ASPECT评分。模型预测取栓后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854和0.837。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ASPECT评分是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可为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的临床观察和出血转化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时间 动脉取栓 颅内出血 预警模型
下载PDF
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菁华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8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对超时间窗的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用Solitaire AB 型支架行动脉取栓术治疗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的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超时间窗治疗.其中,大脑中动脉(MCA)M2 段闭塞4例;颈动脉起始... 目的探讨对超时间窗的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用Solitaire AB 型支架行动脉取栓术治疗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的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超时间窗治疗.其中,大脑中动脉(MCA)M2 段闭塞4例;颈动脉起始部闭塞1例;大脑前动脉(ACA)闭塞2例;基底动脉(BA)闭塞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ICA)闭塞2例.分析机械取栓的方法、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及随访90 d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再通.单纯机械取栓9例,机械取栓联合支架成形术1例,且该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后3 d出现支架内再闭塞.有1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1例因并发肺栓塞死亡,来院时NIHSS评分16分.术前NIHSS评分为(10.82±5.96)分,出院时NIHSS评分为(6.58±5.72)分.机械取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90 d mRS评分及临床预后效果显著.结论对于超过传统安全时间窗的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后,谨慎使用Solitaire AB 型支架进行取栓,可获得满意的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型支架 时间 急性缺血性 机械取栓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4
作者 袁丹 王莹 +4 位作者 王英鹏 许莉 薛佳 程晶晶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远隔缺血后适应 时间 炎症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洋洋 徐淑娟 郭仕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8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 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104例AIS患者。均完善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采用F-stroke软件处理分析脑CT灌注成像,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按照采用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0.6 mg/kg体质量,n=53)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体质量,n=54)。通过对比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临床有效性,通过比较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率、泌尿道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8.49%(31/53),标准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9.26%(3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低于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24 h HT发生率、24 h SICH发生率、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1.89%(1/53)、1.89%(1/53)、3.77%(2/53)、1.89%(1/53)、1.89%(1/53),标准剂量组分别为9.26%(5/54)、7.41%(4/54)、1.85%(1/54)、5.56%(3/54)、1.85%(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筛选指导下发病在4.5~9.0 h的AIS患者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小剂量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时间 小剂量 标准剂量 疗效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溶栓时间窗采用阿加曲班与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威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4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溶栓时间窗采用阿加曲班和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超溶栓时间窗接受溶栓治疗,观察组用药阿加曲班,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溶栓时间窗采用阿加曲班和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超溶栓时间窗接受溶栓治疗,观察组用药阿加曲班,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的85.4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PLT、PE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APTT(28.27±2.49)s、PT(11.29±0.86)s、PLT(140.33±16.37)×10^(9)/L、PECAM-1(42.17±6.72)μg/L与对照组的(28.89±3.54)s、(11.25±1.66)s、(144.83±23.44)×10^(9)/L、(41.79±6.77)μg/L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超溶栓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通过阿加曲班和替罗非班进行治疗都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可以实现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溶栓时间 阿加曲班 替罗非班 凝血功能
下载PDF
F-stroke软件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7
作者 李秀秀 高洋洋 +2 位作者 马美龄 杨洪华 郭仕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F-stroke软件指导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时间4.5~9.0 h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F-stroke软件指导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时间4.5~9.0 h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脑CTP检查及F-stroke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分析,将患者按是否静脉溶栓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续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后24 h无出血转化(HT)]、他汀药物,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对照组口服抗血小板聚集、他汀药物,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F-stroke软件分析结果[脑血流达峰时间>4 s、>6 s、>8 s、>10 s的低灌注区体积(V_(Tmax>4 s)、V_(Tmax>6 s)、V_(Tmax>8 s)、V_(Tmax>10 s))、脑血流量<30%的体积(V_(CBF<30%))、不匹配体积];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远期预后及卒中后24~36 h的HT发生率;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F-stroke软件分析结果中的V_(Tmax>4 s)(157.43±137.18)ml大于对照组的(107.56±107.2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卒中后7 d NIHSS评分(4.04±5.18)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6.00±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卒中后90 d mRS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NIHSS评分、卒中后7 d 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卒中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预后良好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卒中后24~36 h的H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m RS评分是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得到模型公式:ln(p/1-p)=7.840-2.111×入院时mRS评分(其中p代表预后良好的几率,1-p代表预后不良的几率)。结论通过基于脑CTP的F-stroke软件的筛选,适当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4.5~9.0 h)的溶栓治疗是安全的,也可能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F-stroke软件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时间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替罗非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清醒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郑玉琴 简玉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77-679,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替罗非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清醒患者的应用,对改善生命、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清醒患者106...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替罗非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清醒患者的应用,对改善生命、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清醒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康复效果,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等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清醒患者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时间 急性缺血性清醒患者 针对性护理 康复效果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建立与验证
9
作者 周辉 冯兵 +5 位作者 刘旭日 邹勇 唐慧 黄钦彬 陈庭军 邹东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8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机器学习分类(Classification)算法建模分析患者90 d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研究结果显示:(1)3个月随访期内预后不良患者占比13.95%(108例)。(2)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血白细胞(WBC)水平、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血甘油三酯(TG)水平、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和发病治疗时间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均差异显著(P<0.05)。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中,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算法的效果最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1],且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评估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一致程度高。(3)XGB算法筛选的预测变量影响权重居前6位的依次为发病治疗时间、血CRP水平、年龄、梗死灶体积、血TG水平与NIHSS评分。上述结果说明XGB算法可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溶栓时间 预后 机器学习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非大血管性缺血性卒中晚时间窗动脉溶栓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李宗树 刘丽娟 +2 位作者 王明宇 张亮 孙宏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究动脉溶栓(IAT)能否改善非大血管性晚时间窗(4.5~24 h)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IA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1日-2023年5月31日吉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非大血管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分为动脉... 目的探究动脉溶栓(IAT)能否改善非大血管性晚时间窗(4.5~24 h)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IA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1日-2023年5月31日吉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非大血管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分为动脉内尿激酶溶栓组(UK组)和对照组(内科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3个月良好的功能结果(改良Rankin评分0~1)。结果UK组共44例,对照组共40例。3个月的良好功能转归率,UK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vs 78%,P=0.820)。在3个月的随访中,UK组有更多的患者无卒中后遗症(57%vs 35%,P=0.045),并且在第2天时NIHSS评分改善明显者更多(P=0.025)。两组中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内新发血管性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结论针对急性非大血管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若发病时间在4.5~24 h内,使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可能不仅获益于早期临床症状改善,还可能在90 d恢复期时完全无临床症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非大血管性 时间 动脉溶栓
下载PDF
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分析
11
作者 刘东伟 郭辉 +2 位作者 陈晓阳 陈伟 李义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18-0121,共4页
以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估予以其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确定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组对象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1:1简单随机化法将入... 以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估予以其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确定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组对象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1:1简单随机化法将入组患者划分,小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所用护理活动为常规急救护理,后者予以其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评价指标包含急救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溶栓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急诊环节所需时间,均显示为观察组用时较短(P<0.05)。护理前,两组间NIHSS评分展开差异性评估,结果 为(P>0.05);护理实施后,评估纳选对象NIHSS评分,测定数值显示为观察组略低(P<0.05)。溶栓结局评估结果显示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较高,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低,和对照组相比(P<0.05);死亡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评估纳选对象护理满意度,测定数值均显示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缩短就诊时间,可提升静脉溶栓效果以及急诊服务质量,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时间追踪管理干预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时间目标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苏海明 陆希荣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50例采用时间目标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50例采用时间目标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各项流程操作时间、操作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溶栓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管理后开通静脉通道时间、CT完成时间、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管理后院前急诊科内、CT准备、CT检查、溶栓准备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效果,优化提升各项操作合格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目标管理 急性缺血性 溶栓治疗时间 操作合格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杨蔚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阿加曲班联合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各80例。...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阿加曲班联合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各80例。依达拉奉右莰醇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阿加曲班联合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巴塞尔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阿加曲班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右莰醇组(96.25%vs.82.50%,χ^(2)=7.964,P=0.005)。治疗14 d后,2组hs-CRP、IL-6、IL-10、TNF-α水平均降低,且阿加曲班联合组低于依达拉奉右莰醇组(P<0.01)。2组NIHSS评分、MRS评分降低,ADL评分、BI指数升高,且阿加曲班联合组低/高于依达拉奉右莰醇组(P<0.01)。阿加曲班联合组与依达拉奉右莰醇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8.75%vs.11.25%,χ^(2)=0.278,P=0.598)。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炎性反应,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溶栓时间 阿加曲班 依达拉奉右莰醇 疗效 炎性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院前延迟因素分析
14
作者 郭珍平 党翠娇 +7 位作者 汪超 夏玮宏 杨婷淇 吴天英 张敏 杨剑 余阳 马四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院前延迟的因素,以提高公众对卒中及时救治的意识,并优化院前急救流程。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诊的4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有117例患者为发病在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患者有109...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院前延迟的因素,以提高公众对卒中及时救治的意识,并优化院前急救流程。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诊的4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有117例患者为发病在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患者有109例,376例为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376名超时间窗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卒中的认识、发病地点、入院方式、交通工具、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发病症状、发病的严重程度因素、经济因素、居住方式及发病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对卒中认识不足、低文化程度、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较远(>6 h)、经济状况较差、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发病时间对院前延迟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卒中的认识、发病的严重程度因素、居住地偏远和发病时间超过6 h是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可能是减少院前延迟的关键策略。建议加强卒中教育和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以促进患者及时获得专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时间 延迟因素
下载PDF
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姗 刘永刚 +5 位作者 董辉 邢晓明 孟会红 钱倩 任翠剑 高爱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MT)在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A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至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MT治疗的AACIS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发病-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时间窗内组(发病-治疗时间...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MT)在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A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至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MT治疗的AACIS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发病-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时间窗内组(发病-治疗时间≤6 h,n=30)和超时间窗组(发病-治疗时间>6 h,n=10)。以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治疗效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对比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以评价预后。结果时间窗内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3.33%(25/30),超时间窗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0.00%(16/20),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内,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在超时间窗AACIS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与时间窗内患者相似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时间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机械性血管再通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小娜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机械性血管再通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对神经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成2组,3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机械性血管再通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对神经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成2组,3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30例设为研究组给予机械性血管再通治疗,对比两组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再通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机械性血管再通治疗的效果确切,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管再通术 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积极影响
原文传递
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童玲利 肖海琼 陈春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救治时间,并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残障程度、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入院接诊、静脉开通、CT完成及开始溶栓时间均比对照组早,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均<0.05)。溶栓后24 h,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2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本组入院时(P均<0.05)。结论在AIS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肢体残障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急诊绿色通道 时间节点控制表 救治时间 预后
下载PDF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儒钦 陈成志 +1 位作者 韦海生 张钊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HSS评分为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4分, 52例)和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4分, 48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显示阻塞情况,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1±1.5)分、(2.4±0.5)分、(0.67±0.12),预后不良组分别为(11.8±2.3)分、(6.8±1.3)分、(0.46±0.19)。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更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及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占比明显偏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高、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ROC分析可知,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模型预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基线NIHSS评分模型和CT血管成像模型。结论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能力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评分 CT血管成像 早期急性缺血性 血管闭塞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时间窗机械取栓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小曦 花伟龙 +7 位作者 沈红健 张磊 张永鑫 邢鹏飞 李子付 张永巍 杨鹏飞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4,共6页
血管再通治疗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研究证实AIS-LVO机械取栓的明确时间窗为发病6 h内,对于发病6~24 h或超过24 h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仍存争议。本文对发病或末次正常时间为6~24 h的超时间窗AIS-... 血管再通治疗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研究证实AIS-LVO机械取栓的明确时间窗为发病6 h内,对于发病6~24 h或超过24 h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仍存争议。本文对发病或末次正常时间为6~24 h的超时间窗AIS-LVO患者和超出24 h的超晚期AIS-LVO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延长取栓时间窗的可行性和评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时间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下载PDF
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
20
作者 张博 刘涛 +2 位作者 张润娉 王李劼 谢云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1-094,共4页
探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次于2022.1至2024.2选临床AIS患者纳入研究,总例数为100,抽签方式分组,一组50例,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血管内干预,联合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 探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本次于2022.1至2024.2选临床AIS患者纳入研究,总例数为100,抽签方式分组,一组50例,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血管内干预,联合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2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比较组间疗效、炎性反应、凝血指标及卒中功能。结果 联合动脉溶栓、血管内干预的治疗组,其临床有效率﹥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患者神经、自理功能改善,NIHSS评分下降,Barthel(自理)评分则较高,P<0.01;联合治疗后比较组间IL-1β、TNF-α和CRP为联合组水平更低,P<0.01;溶栓+血管内干预治疗后,联合组内凝血功能改善,APTT、PT、TTP等水平较低,P<0.05。结论 急性期的AIS联用SSIF、血管内干预疗法,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短时间内可恢复脑组织正常供血,改善其凝血指标,同时还可缓解患者体内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溶栓 血管内干预 急性缺血性 临床有效性 神经缺损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