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晚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田文强 郭飞 +7 位作者 聂凌帆 孙刚刚 王泓懿 史永清 尚艳明 吴利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平均出苗率减少57.22%,开花期晚8.2 d,成熟期晚6 d,灌浆时间短2.2 d,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D1,且D1进入开花期和成熟期最早,灌浆时间最长;花后0~14 d旗叶平均SPAD值降低,而花后21~28 d升高,灌浆期平均Pn增加1.92%,超晚播小麦花后0~28 d旗叶SPAD值D3最高D1最低,但灌浆期Pn D1最高,较D3增加11.25%;分蘖期-拔节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开花期-成熟期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减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增大,超晚播小麦孕穗期-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D3最高;平均穗数、产量分别减少19.33%、5.55%,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7.87%、4.64%,超晚播小麦穗数、千粒重及产量D1最高,较D3分别增加19.21%、2.85%、20.88%,穗粒数D3最高,较D1减少4.47%。【结论】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应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且播种后近期无明显降雪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播 冬小麦 光合作用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耀兰 曹承富 +3 位作者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李华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6期160-164,共5页
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时期对超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以密度450×104株/hm2、孕穗期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46.5kg/hm2。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追氮时期对千粒重影响显著,随追氮时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密度和推迟追氮时期,旗叶叶片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PSⅡ的活性(Fv/Fo)提高,增大了PSⅡ的潜在活性,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追氮时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推迟追肥至孕穗期可以改善超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播 密度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磊 王铜 +5 位作者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1,共6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冬性品种(95.0d)短约3.0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581.6~7935.6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10^4·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46.8~52.8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冬性小麦 超晚播 生育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赖宁 耿庆龙 +4 位作者 信会男 李永福 李娜 范贵强 陈署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5-220,共6页
为探索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的适宜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新冬20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20%氮肥(NMF1)、有机肥替代40%氮肥(NMF2)、有机替代60%氮肥(NMF3)等4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化... 为探索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的适宜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新冬20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20%氮肥(NMF1)、有机肥替代40%氮肥(NMF2)、有机替代60%氮肥(NMF3)等4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适宜比例应为20%,相比单施化肥,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NMF1)条件下,超晚播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7.21%和6.54%,氮、磷养分总吸收积累量分别提高9.88%和37.91%,氮、磷肥料偏生产力均提高了6.54%,同时0~1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了9.23%,全氮含量提高了15.15%,碱解氮含量提高了21.69%,速效磷含量含量提高了2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替代比例 超晚播冬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苏北地区超晚播稻茬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静静 杜洪艳 +5 位作者 唐小洁 张鹏 孙善国 王素霞 毛筱晔 李东升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28-29,31,共3页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配置最佳,产量最高,为7 172和7 142 kg·hm^(-2),其次为4.5∶2∶2.5∶1和5.5∶1∶2.5∶1,产量分别为6 945和6 768 kg·hm^(-2)。苏北地区晚播稻茬麦的最佳肥料运筹为4∶2∶3∶1和5∶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播稻茬麦 肥料运筹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连云港
下载PDF
播期对超晚冬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的影响
6
作者 田文强 董艳雪 +8 位作者 史永清 雷钧杰 孙刚刚 王泓懿 聂凌帆 郭飞 艾洪玉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_(1)、T_(2)、T_(3)、T_(4)、T_(5)),以当...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_(1)、T_(2)、T_(3)、T_(4)、T_(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主茎分蘖茎秆性状及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主茎、分蘖平均整齐度减少11.19%、25.99%,平均株高降低5.35%、6.70%,节间总长度降低9.27%、14.83%,第三节间长度减少18.05%、22.18%,第四节间减少25.73%、11.89%,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整齐度、株高及节间长度均以T_(3)处理最小;主茎平均节间直径几乎无差异,分蘖平均节间直径减少7.05%,T_(3)处理各直径指标较其它超晚播小麦处理均较大;总茎数峰值较CK峰值减少20.26%,叶面积指数峰值减少28.79%,成熟期干物质重减少17.01%,随超晚播小麦生长,总茎数均以T_(1)最高、T_(3)最低,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均为T_(1)>T_(4)>T_(2)>T_(5)>T_(3)。【结论】与适期播种冬小麦相比,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株高和整齐度降低,节间直径差异较小,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及群体干物质重大幅降低,群体质量差。超晚播小麦应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出苗率较高,获得较合理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播 冬小麦 茎秆性状 群体动态
下载PDF
不同冬小麦品种超晚播节水栽培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彬 张俊丽 +4 位作者 徐学欣 张英华 王云奇 赵姣 王志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探究超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采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型衡水4399;大穗型潍麦8号;中间型济麦22)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超晚播配合增加播种量,春浇1水可以获得产量为6.43... 为探究超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采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型衡水4399;大穗型潍麦8号;中间型济麦22)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超晚播配合增加播种量,春浇1水可以获得产量为6.43~8.24t/hm^2。在3个品种中,济麦2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粒重差异引起的。济麦22较高的千粒重和产量与其较高的开花期穗生物量分配、花后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密切相关。济麦22花前水分的穗干物质生产效率、花后水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潍麦8号和衡水4399,从而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穗型中等、花后物质积累和水分生产力高的品种更适合于超晚播节水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超晚播 品种 产量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