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加拿大病理学家Hogg等[1]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阻塞部位主要位于2 mm以下的小气道”,其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或黏液栓的堵塞。在随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研究中,小气道病理特征得到不断的...1968年,加拿大病理学家Hogg等[1]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阻塞部位主要位于2 mm以下的小气道”,其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或黏液栓的堵塞。在随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研究中,小气道病理特征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扩展,慢阻肺早期小气道的病理变化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展开更多
文摘1968年,加拿大病理学家Hogg等[1]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阻塞部位主要位于2 mm以下的小气道”,其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或黏液栓的堵塞。在随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研究中,小气道病理特征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扩展,慢阻肺早期小气道的病理变化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