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之外置化——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的定位 被引量:6
1
作者 梁云宝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5,共4页
四要件犯罪构成本身缺乏类似阶层化犯罪论体系下"不法"与"罪责"的明确划分,导致了实质违法性难以为四要件犯罪构成中的任何一个要件所容纳,从而衍生出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尴尬地位;若将其... 四要件犯罪构成本身缺乏类似阶层化犯罪论体系下"不法"与"罪责"的明确划分,导致了实质违法性难以为四要件犯罪构成中的任何一个要件所容纳,从而衍生出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尴尬地位;若将其置入四要件犯罪构成中则会虚化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之出罪功能,因此,外置于犯罪概念中在对人权价值的贯彻上具有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 犯罪构成 实质违法
原文传递
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1,共7页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排除行为之实质违法性。这不但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而且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人权;不仅有利于以收缩的实质理性对抗扩张的形式理性,而且也应合了“社会相当性理论”和“社会危害性理论”———这一违法阻却事由的一般基础和实质违法性判断之根本标准。甚至,习惯法的引入,还将有力地深化和拓展我们对于“社会相当性”与“社会危害性”这一范畴的横向理解和空间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刑事违法 社会相当 社会危害 罪刑法定原则 却事由 违法 判断 机能 法规
下载PDF
解析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兼论社会危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琪 《法学论坛》 2004年第4期84-89,共6页
本文对大陆法系刑法中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存在根据和价值诉求进行了理论剖析 ,并以此来关照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 。
关键词 法规违法却事由 社会危害 形式违法 实质违法
下载PDF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之解读——兼论社会危害性
4
作者 沈琪 《研究生法学》 2002年第3期44-50,71,共8页
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一个行为要成立犯罪,首先要符合刑法分则各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其次要具有违法性,最后还应具有有责性,这是一个反映定罪过程的紧缩型的三... 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一个行为要成立犯罪,首先要符合刑法分则各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其次要具有违法性,最后还应具有有责性,这是一个反映定罪过程的紧缩型的三元犯罪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构成要件 却事由 违法 刑法分则 大陆法系 社会危害 法规 成立 理论
下载PDF
论非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 被引量:2
5
作者 邵维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7期45-50,共6页
为了实质公正地处理刑事案件,必须把违法阻却事由分成三类:一是法定违法阻却事由,二是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三是非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非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是指形式上符合犯罪客观要件且侵害了刑法法益的行为,由于保护或... 为了实质公正地处理刑事案件,必须把违法阻却事由分成三类:一是法定违法阻却事由,二是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三是非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非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是指形式上符合犯罪客观要件且侵害了刑法法益的行为,由于保护或促进了当地社区绝大多数人的现实生产、生活利益,当地群众普遍认为不违法,所以虽然不符合法定违法阻却事由和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条件,但根据利益权衡仍能阻却刑事违法的情况。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承认和采纳非典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具有合理性,但必须严格掌握它的构成要件,深刻理解其阻却违法的根据仍在于利益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法规违法却事由 概念 构成要件 根据
下载PDF
德日期待可能性理论比较研究——以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为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方鹏 《金陵法律评论》 2008年第1期54-63,共10页
本文对德日两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即在理论功能方面存在抽象理论的诠释功能与具体事由的判断功能的差异,在体系定位方面存在积极的责任要素与消极的责任要素的差异,在与实定法的关系方面存... 本文对德日两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即在理论功能方面存在抽象理论的诠释功能与具体事由的判断功能的差异,在体系定位方面存在积极的责任要素与消极的责任要素的差异,在与实定法的关系方面存在维护实定法与突破实定法的差异。其中焦点争议问题为将期待不可能作为一般性的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的问题,德国刑法基于三权分立原则、标准明确性、法秩序维护的考虑否定将期待不可能作为一般性的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而日本刑法以判例实践对这些理由进行了回应。综合两国情况,笔者认为将期待可能性引入中国,应当将其作为一种超法规的出罪事由,当然应当以穷尽刑法规定、类型化具体事由、举证责任分担等方面对其适用进行必要限制。而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为期待可能性的适用提供了法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 法规责任却事由 出罪事由
下载PDF
解析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
7
作者 沈琪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9-44,共6页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实质违法与形式违法的矛盾是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存在的内在根据。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具有刑法廉抑和实质公正的价值诉求。我国刑法可以以社会危害性为基盘移植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作为排除行为犯罪性的事由。不能盲目...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实质违法与形式违法的矛盾是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存在的内在根据。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具有刑法廉抑和实质公正的价值诉求。我国刑法可以以社会危害性为基盘移植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作为排除行为犯罪性的事由。不能盲目对社会危害性进行批判 ,要对它的社会功能进行重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违法却事由 社会危害 刑法
下载PDF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引入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永远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大陆法律中存在的必要性,在我国耦合性的犯罪构成下,社会危害性同样起到了实现实质公正和抑制刑罚权的功效,因此,在我国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不具有其存在空间。
关键词 法规违法却事由 形式违法 实质违法 社会危害 刑罚谦抑
下载PDF
从体系到功能: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重新审视
9
作者 刘帅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基点在大陆法系三阶层之中,由于我国刑法条文中对于不具有可罚性行为救济路径的暂缺,也随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德日刑法理论的不断引入,其在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保障人权方面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超法规违...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基点在大陆法系三阶层之中,由于我国刑法条文中对于不具有可罚性行为救济路径的暂缺,也随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德日刑法理论的不断引入,其在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保障人权方面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以法益衡量理论为基础,具有通过完全阻却行为的违法性而出罪,并且通过部分阻却行为违法性来减轻刑罚两方面的重要功能,同时,由于它仅在出罪上将实际不值得处罚的行为排除,符合实质理性的要求,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违法却事由 法益衡量 可罚 罪刑法定
下载PDF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体系建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庆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6,共4页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根植于文化,超越了立法,对刑事司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优点在于符合一个特定社会中人们对于犯罪的认知,易于为一般人接受;缺点在于有理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危险,且行为性质的认定容易产生分歧。如果在特定理论的指导...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根植于文化,超越了立法,对刑事司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优点在于符合一个特定社会中人们对于犯罪的认知,易于为一般人接受;缺点在于有理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危险,且行为性质的认定容易产生分歧。如果在特定理论的指导下,把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按照一定的标准体系化,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各类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个性与共性,从而加深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立法和司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排除犯罪事由 体系 一元论 多元论 社会危害
下载PDF
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64-68,共5页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行为的不为罪和不处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理论 非犯罪化 却事由 安乐死 违法 视角 犯罪构成理论 故意杀人罪 干预范围 立法政策 构成要件 大陆法系 刑法学 构成论 行为 刑事 处罚
下载PDF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阻却违法性事由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宇飞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隐私权是每个自然人都享有的从属于人格权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公权”(采访报道权)和“私权”(隐私权)的冲突。一般来说,司法实践中如存在当事人为特殊权利主体、新闻报道的... 隐私权是每个自然人都享有的从属于人格权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公权”(采访报道权)和“私权”(隐私权)的冲突。一般来说,司法实践中如存在当事人为特殊权利主体、新闻报道的事实符合公众兴趣和公共利益、当事人行使隐私公开权三种抗辩事由时,传媒可主张不承担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却违法事由 新闻传播 隐私权 抗辩事由 新闻报道
下载PDF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体系建构——从《刑法》第13条之“但书规定”说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杰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第2期57-61,共5页
我国《刑法》第13条之"但书规定"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宣示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采用第13条"但书规定"使无处罚必要性的行为出罪。"但书规定"的模糊性亟待理论上构建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体系来填充&qu... 我国《刑法》第13条之"但书规定"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宣示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采用第13条"但书规定"使无处罚必要性的行为出罪。"但书规定"的模糊性亟待理论上构建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体系来填充"但书规定"之要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实质内容。在违法构成要件层面,根据适用的条件不同,分别从"不限定"与"紧急状态"出发,建构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体系;在责任构成要件层面,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为逻辑起点,建构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犯罪却事由 但书规定 期待可能
下载PDF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理论基准之确定
14
作者 陈庆安 杜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范围漫无边际,因此,综合所有的行为类型,建立一个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体系需要一个统帅所有行为类型的理论基准。在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议中,一元论是比较妥当的;立足于我们国家的...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范围漫无边际,因此,综合所有的行为类型,建立一个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体系需要一个统帅所有行为类型的理论基准。在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议中,一元论是比较妥当的;立足于我们国家的刑法理论和立法现状,社会危害性应当是一元论中最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排除犯罪事由 体系 理论基准 社会危害
下载PDF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与法律漏洞的弥补
15
作者 陈庆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1,共3页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指外观上与犯罪行为十分相似,符合犯罪构成的个别要件,但因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以虽然刑法未作出排除其犯罪性的特别规定,但也应排除其犯罪性的行为。立法者认知能力的有限、社会生...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指外观上与犯罪行为十分相似,符合犯罪构成的个别要件,但因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以虽然刑法未作出排除其犯罪性的特别规定,但也应排除其犯罪性的行为。立法者认知能力的有限、社会生活的多变、法律自身的特点等导致了法律漏洞的不可避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是在法律规定之外,堵塞刑事法上的免除行为可罚性漏洞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漏洞 法规排除犯罪事由 行为可罚
下载PDF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理论定位研究
16
作者 陈庆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对于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理论定位,学者们一直争议不断。产生争议的原因首先是混淆了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系;其次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犯罪构成上的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犯罪... 对于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理论定位,学者们一直争议不断。产生争议的原因首先是混淆了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系;其次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犯罪构成上的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犯罪成立理论意义上使用的一个概念,完全不同于德日法系三段论的犯罪成立理论中的构成要件该当性。在中国刑法理论中,利用犯罪构成理论是完全能够区分一个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中国的犯罪论体系中应当内在于犯罪构成之中,其理论地位不应当被质疑和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排除犯罪事由 犯罪构成 犯罪成立理论 构成要件该当
下载PDF
超法规阻却事由的概念界定及体系定位探微
17
作者 贾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5期25-27,共3页
超法规阻却事由是指虽然符合犯罪构成,但由于不具有实质违法性或无期待可能性,为保护更高的利益而对刑法没有明确出罪的行为予以非犯罪化的理由。文章立足于信条学的价值立场,结合犯罪构成理论和超法规阻却事由的研究现状,从概念、体系... 超法规阻却事由是指虽然符合犯罪构成,但由于不具有实质违法性或无期待可能性,为保护更高的利益而对刑法没有明确出罪的行为予以非犯罪化的理由。文章立足于信条学的价值立场,结合犯罪构成理论和超法规阻却事由的研究现状,从概念、体系、功能等方面对超法规阻却事由进行了定位,希望为超法规阻却事由进入我国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却事由 体系定位 实质违法
下载PDF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初探
18
作者 刘杰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8-72,共5页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的引入,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避免突破刑法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其核心思想是保障人权,这与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不谋而合。在我国现有的犯罪体系下,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能够自洽,...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的引入,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避免突破刑法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其核心思想是保障人权,这与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不谋而合。在我国现有的犯罪体系下,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能够自洽,并不存在体系障碍。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将从违法与有责两个阶层阻却犯罪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犯罪却事由 罪刑法定 犯罪论
下载PDF
从大陆法系违法阻却事由看尊严死的正当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莉 陈策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15,共2页
尊严死是指对于没有回复希望、处于生命末期的植物人患者,撤除其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使其自然的、有尊严的死亡。由于尊严死适用者是植物人患者,是无法感知的,因而不会出现自杀的状况。那么,患者欲实施撤除人工维持生命装置的行为,就必... 尊严死是指对于没有回复希望、处于生命末期的植物人患者,撤除其维持生命的医疗措施,使其自然的、有尊严的死亡。由于尊严死适用者是植物人患者,是无法感知的,因而不会出现自杀的状况。那么,患者欲实施撤除人工维持生命装置的行为,就必须借助他人之手,如医生。由于行为有了他人的介入,因而要对其进行刑法上的评价。本文从大陆法系违法阻却事由的角度,对尊严死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述,希冀对今后的立法实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 违法却事由
下载PDF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重新定性——以“假想防卫”为例
20
作者 高雅婷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4-70,共7页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的,但是对于这个似乎没有太大争议的观念下依然有着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的,但是对于这个似乎没有太大争议的观念下依然有着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这无法解决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行为的恶意的共犯问题。以假想防卫为例借鉴"法律效果的限制责任理论",可以重新认识和解决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却违法事由 假想防卫 认识错误 双重评价 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