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产。在0~195kg/hm2施氮范围内,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产量、氮素积累总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kg子粒需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结实率显著下降;每穗粒数施氮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24×104~30×104蔸/hm2的栽插密度范围内,有效穗数和生物产量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每穗粒数和分蘖穗率下降,结实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积累总量差异不显著。产量与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最适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分别为14.90t/hm2和155.4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N195kg/hm2与30×104蔸/hm2的肥密组合有利于中早22发挥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22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超级早稻不同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其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春梅 周昌南 +3 位作者 郑根深 王丹英 胡培松 章秀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超级杂交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施氮量为0、120、165、210 kg/hm24个水平和种植密度为22.5×104穴/hm2(D1)和30×104穴/hm2(D2)2个水平下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氮素利用、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 以超级杂交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施氮量为0、120、165、210 kg/hm24个水平和种植密度为22.5×104穴/hm2(D1)和30×104穴/hm2(D2)2个水平下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氮素利用、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氮素积累量的增幅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施氮量由120 kg/hm2(N1)上升到165 kg/hm2(N2)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施氮量由165 kg/hm2(N2)上升到210 kg/hm2(N3)时的增加幅度。叶片氮素转运量也随施氮量和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转运率没有明显规律。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收获时氮素生理效率和施肥量间存在负相关。同时发现低密度种植时,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收获期氮素生理效率均高于高密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超级早稻 氮肥运筹 吸氮特性
下载PDF
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超级早稻株型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勇军 吕伟生 +5 位作者 潘晓华 朱德峰 谭雪明 黄山 商庆银 石庆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8-2015,共8页
以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双季超级早稻的株型特征及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移栽后5 d一次性追施氮肥相比,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植株上部三节间的长度,促进壮秆形成... 以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双季超级早稻的株型特征及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移栽后5 d一次性追施氮肥相比,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植株上部三节间的长度,促进壮秆形成和塑造理想株型,延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并促进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的提高,提高产量。在移栽后5 d施用20%分蘖氮肥的基础上,在倒二叶期追施30%的穗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茎叶配置,提高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穗肥追施过早易使上部三片叶过长、叶片开张角过大,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下降,后期物质生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穗肥追施过晚不利于前期获得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和较高的物质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施方法 追用时期 超级早稻 株型
下载PDF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惠哲 徐一成 +3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朱德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240-4250,共11页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水稻 产量
下载PDF
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洪鑫 肖运萍 +6 位作者 刘方平 才硕 刘仁根 许亚群 袁展汽 汪瑞清 时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40,共7页
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 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较高,常规淹灌以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的较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最高。采用间歇式灌溉可确保适宜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生育后期的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叶片的氮转运量及比例、氮转运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100 kg籽粒需氮量。试验中不同组合模式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更优,适合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超级早稻“两优287” 产量 氮素吸收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向镜 徐旱增 +3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朱德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超级早稻中早39和普通早稻金早09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中期,在P0和P1处理条件下,中早39的生物量显著低于金早09,但是齐穗期以后,所有磷肥用量处理下,中早39的生物量及... 以超级早稻中早39和普通早稻金早09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中期,在P0和P1处理条件下,中早39的生物量显著低于金早09,但是齐穗期以后,所有磷肥用量处理下,中早39的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金早09。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有效穗数,但P1和P2处理间中早39的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P1和P2处理下中早39的氮、磷吸收量显著高于金早09,磷肥吸收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也高于金早09,但是磷肥农学利用率低于金早09。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中早39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增加量均小于金早09,同时中早39的磷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下降程度均高于金早09。综上所述,超级稻中早39对磷肥的敏感性低于普通早稻金早09,最适磷肥(纯P)用量为3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磷肥用量 产量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江西超级早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勇军 吴建富 +7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朱德峰 王盛亮 吕伟生 谭雪明 黄山 商庆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3-1178,共6页
以9个超级早稻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在4个地点分别设置2个施氮水平进行种植,利用AMMI统计模型对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超级早稻品种的产量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其稳产性主要受基因型控... 以9个超级早稻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在4个地点分别设置2个施氮水平进行种植,利用AMMI统计模型对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超级早稻品种的产量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其稳产性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受施氮量影响较小,而丰产性除了受种植地点影响外还受施氮量的影响,因此,生产中对水稻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评价必须结合种植地点、栽培措施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研究,筛选出了中早39和淦鑫203两个典型的高产稳产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丰产性 稳产性 分析
下载PDF
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不同栽插密度的群体性状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易俊良 陈立云 +3 位作者 肖应辉 黄明 贺治洲 唐文邦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以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为试验材料,通过4种不同栽插密度的设定,以培育4种不同的数量与质量群体,从而对陆两优996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早稻陆两优996在4种不同的栽插密度下,所构建的4种不同的... 以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为试验材料,通过4种不同栽插密度的设定,以培育4种不同的数量与质量群体,从而对陆两优996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早稻陆两优996在4种不同的栽插密度下,所构建的4种不同的群体性状,以A4(13.3cm×26cm)栽插密度最为优化,A1(13.3cm×20cm)其次,A2(16.7cm×20cm)、A3(20cm×20cm)最低,这主要是与正方形、长方形栽插模式所固有的特性有关,不同栽插密度下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主要质量性状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群体数量性状与群体质量性状之间均呈负相关,其中以结实率与最高茎蘖数、平均单株穗重与最高茎蘖数的相关系数最大;4种不同群体性状中,剑叶总叶绿素含量和其相应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下降幅度的大小依次为,A3>A2>A1>A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陆两优996 数量与质量性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超级早稻品种中早2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良勇 杨长登 +1 位作者 李西明 季芝娟 《中国稻米》 2006年第3期19-19,共1页
本文总结了中早2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要点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超级早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中早22 产量表现
下载PDF
缓解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的灌水深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立君 肖小平 +6 位作者 程凯凯 李超 杨茜 唐海明 汤文光 彭志红 汪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灌水深度对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的缓解效应,明确适宜灌水深度。【方法】以超级早稻"陵两优268"为材料,在自然高温热害条件下设置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灌溉(灌水深度2.5 cm,CK)、灌水深度5、7.5、10cm共计... 【目的】揭示不同灌水深度对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的缓解效应,明确适宜灌水深度。【方法】以超级早稻"陵两优268"为材料,在自然高温热害条件下设置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灌溉(灌水深度2.5 cm,CK)、灌水深度5、7.5、10cm共计4个灌水深度,测定水稻群体温度、剑叶生理指标、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不同灌水深度对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的缓解情况。【结果】增加灌水深度超级早稲群体平均温度降低0.6~1.9℃。增加灌水深度22 d后,超级早稻剑叶的SPAD值衰减率比对照降低8.89%~25.87%,剑叶MDA量降低1.89~2.51 nmol/g(湿质量),剑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量增加。随着高温热害持续发展和生育期推进,CAT活性下降,而POD、SOD活性提高,但增加灌水深度对剑叶POD、SOD活性影响较小。水稻结实率提高2.88%~5.06%、千粒质量提高0.53~0.93 g,产量增加2.9%~7.9%。【结论】有效缓解"陵两优268"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的灌水深度为7.5~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灌浆结实期 高温热害 灌水深度 缓解效应
下载PDF
超级早稻结实期遭遇高温时喷施抗逆剂的缓解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立君 程凯凯 +6 位作者 肖小平 李超 汪柯 汤文光 唐海明 潘孝晨 杨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3-590,共8页
以"安抗1号"和"有机钙博士"两种抗逆剂为材料,以喷清水为对照,在自然高温下进行水稻田间试验,测定剑叶生理指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指标,研究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遭遇高温喷施抗逆剂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高温发生... 以"安抗1号"和"有机钙博士"两种抗逆剂为材料,以喷清水为对照,在自然高温下进行水稻田间试验,测定剑叶生理指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指标,研究超级早稻灌浆结实期遭遇高温喷施抗逆剂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高温发生时,喷施"安抗1号"(T2)和"有机钙博士"(T3)4d后,与喷清水(T1)相比,超级早稻剑叶抗氧化酶活性极显著(P<0.01)增加,其中SOD活性分别增加17.10%、12.37%,POD活性分别增加13.54%、15.01%,CAT活性分别增加133.86%、87.46%;叶片渗透调节物含量极显著(P<0.01)增加,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33.58%、34.3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3.74%,17.30%;MDA含量极显著(P<0.01)降低28.34%、26.53%。喷施抗逆剂22d后,超级早稻剑叶SPAD衰减率T2、T3处理显著低于T1(P<0.05),分别降低3.40个百分点和4.24个百分点;T2、T3处理比T1剑叶SOD活性显著(P<0.05)增加;POD活性差异不显著;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增加;MDA含量极显著(P<0.01)降低。喷施抗逆剂处理显著(P<0.05)提高结实率5.7个百分点,增产11.87%~13.77%。说明高温发生时,喷施抗逆剂能有效缓解高温对超级早稻灌浆结实的危害,改善超级早稻稻米的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灌浆结实期 高温 抗逆剂 缓解效果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中早39直播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kg/667m^2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被引量:7
12
作者 寿建尧 杨长登 戚航英 《中国稻米》 2014年第4期65-68,共4页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常规超级早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特点,成为全市早稻主推品种。经2011-2013连续3年的直播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推广,...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常规超级早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特点,成为全市早稻主推品种。经2011-2013连续3年的直播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完善了中早39直播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 kg/667 m2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39 直播 精确定量栽培 技术体系
下载PDF
硅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健晓 屠乃美 +1 位作者 易镇邪 朱红林 《作物研究》 2011年第6期544-549,共6页
以超级早稻组合株两优819(倒伏敏感品种)与陆两优996(抗倒伏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对超级早稻具有显著增产作用,株两优819与陆两优996增产幅度分别为6.71%~18.25%和9.32%~21.89%... 以超级早稻组合株两优819(倒伏敏感品种)与陆两优996(抗倒伏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对超级早稻具有显著增产作用,株两优819与陆两优996增产幅度分别为6.71%~18.25%和9.32%~21.89%。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施硅肥提高了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及物质转换率,协调了库源关系;硅肥能改善超级早稻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及根系体积的增大等方面;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施硅肥的增产和改善生理特性效果更好,且陆两优996效果比株两优819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硅肥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超级早稻株两优819最佳施肥量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淑艳 邱林 +1 位作者 鲁坤成 李爱华 《作物研究》 2009年第2期82-85,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高肥力红黄泥田条件下,氮、磷、钾配合施用对超级早稻株两优819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配施,超级早稻株高、总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等均占优势。研究得出在高肥力水平红黄...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高肥力红黄泥田条件下,氮、磷、钾配合施用对超级早稻株两优819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配施,超级早稻株高、总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等均占优势。研究得出在高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条件下栽培超级早稻株两优819的施肥模型,最佳经济施肥量N为222 kg/hm2,P2O5为31.5 kg/hm2,K2O为69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8 73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栽培 施肥 株两优819
下载PDF
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健晓 王效宁 +2 位作者 林朝上 胡春花 朱红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65,共4页
以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了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超级早稻产量,影响的效果与品种有关,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分别提高了12.16%、11.86%和11.66%,增产主要原因... 以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了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超级早稻产量,影响的效果与品种有关,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分别提高了12.16%、11.86%和11.66%,增产主要原因在于喷施叶面肥,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单茎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协调库源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钮翠绿叶面肥 超级早稻 产量形成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中早2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kg/667m^2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寿建尧 黄铁军 《中国稻米》 2011年第1期47-49,共3页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首个超级常规早稻品种。通过2008~2010年3年中早2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的试验攻关和示范印证,总结完善了中早2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 kg/667 m2的配套技术体系。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22 机插 精确定量栽培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中早39”单产超60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寿建尧 杨长登 戚航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44-46,共3页
"中早39"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团粒、高产、高抗的常规早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该品种试验示范,2010~2012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该品种3年均表现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 "中早39"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团粒、高产、高抗的常规早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该品种试验示范,2010~2012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该品种3年均表现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通过试验、攻关、示范和推广应用,总结和介绍了超级早稻"中早39"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kg/667m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39 机插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体系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中早22抛秧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kg/667m^2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寿建尧 吴森炎 +4 位作者 钱铁生 陈鲁妙 潘志高 许立新 金仲锦 《中国稻米》 2010年第6期65-66,共2页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江中下游稻区首个超级常规早稻品种,2006年引入诸暨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表现为苗期耐寒性好、叶片挺直、生长势旺盛、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后期青秆黄熟、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潜力大,目前已成为诸暨市...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江中下游稻区首个超级常规早稻品种,2006年引入诸暨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表现为苗期耐寒性好、叶片挺直、生长势旺盛、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后期青秆黄熟、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潜力大,目前已成为诸暨市早稻当家品种。经2006~2009年4年的抛秧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完善了中早22抛秧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 kg/667 m2的配套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22 抛秧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形成与根系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建群 吴朝晖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37-40,共4页
比较了水育秧移栽、旱育秧移栽、软盘旱育秧移栽、旱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抛秧、点播和撒播等7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间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其中优势表现较明显的是旱育秧移栽和点播处理;各栽培方式间产量差... 比较了水育秧移栽、旱育秧移栽、软盘旱育秧移栽、旱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抛秧、点播和撒播等7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间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其中优势表现较明显的是旱育秧移栽和点播处理;各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呈现移栽>抛秧与点播>撒播处理的趋势;栽培方式间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很小,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差异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栽培方式 产量 根系性状
下载PDF
超级早稻中早22机插强化栽培单产超600kg/667m^2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寿建尧 赵幼平 许立新 《中国稻米》 2006年第6期48-49,共2页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唯一的超级常规早稻新品种。通过机插强化栽培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插强化栽培的优势和单产超过600kg/667m^2的主要配套技术。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中早22 机插 强化栽培 配套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