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薄发光层结构的荧光型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7
1
作者 安涛 李朋 +2 位作者 杜牧涵 唐峰景 杜小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5-650,共6页
使用蓝、绿、红超薄发光层结构来制备荧光型非掺杂白光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Mo O3(5 nm)/TCTA(40 nm)/C545T(1 nm)/TCTA(2 nm)/Be PP2(1 nm)/Bphen(2 nm)/DCJTB(1 nm)/Bphen(30 nm)/Li F(1nm)/Al(1 000 nm)。白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 使用蓝、绿、红超薄发光层结构来制备荧光型非掺杂白光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Mo O3(5 nm)/TCTA(40 nm)/C545T(1 nm)/TCTA(2 nm)/Be PP2(1 nm)/Bphen(2 nm)/DCJTB(1 nm)/Bphen(30 nm)/Li F(1nm)/Al(1 000 nm)。白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16 154.73 cd/m2和11.58 cd/A。在电压为7 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22 2,0.335 1),而且色坐标在大的电压变化范围内的变化值仅为(0.017 4,0.002 9)。与掺杂结构的白光器件相比,超薄发光层结构的白光器件拥有高的电流效率和稳定的电致发光光谱,原因是超薄发光层结构的载流子捕获效应能使激子有效限制在复合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荧光材料 超薄发光层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下载PDF
基于超薄发光层及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俞浩健 姚方男 +2 位作者 代旭东 曹进 田哲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本文采用非掺杂超薄发光层及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结构,获得了高效、光谱稳定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基于单载流子器件及单色蓝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确定了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最佳比例;通过瞬态光致发光寿命研究,验证了不同发光材料之间的能... 本文采用非掺杂超薄发光层及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结构,获得了高效、光谱稳定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基于单载流子器件及单色蓝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确定了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最佳比例;通过瞬态光致发光寿命研究,验证了不同发光材料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得到的三波段和四波段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最高效率分别为52 cd/A (53.5 lm/W)和13.8 cd/A (13.6 lm/W),最高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7.1%和11.2%.由于发光层不同颜色之间依次的能量传递结构,三波段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从465到15950 cd/m^2时,色度坐标的变化?CIE仅为(0.005, 0.001);四波段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从5077到14390 cd/m^2时,色度坐标的变化?CIE为(0.023, 0.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非掺杂 双极性混合间隔 超薄发光层
下载PDF
基于超薄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研究
3
作者 杨帅 董丹 何谷峰 《半导体光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5-778,共4页
文章采用具有电子捕捉能力的橙红色磷光材料iridium(Ⅲ)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Ir(MDQ)_2(acac))作为超薄发光层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通过对其厚度的优化,发现当发光层厚度为0.1nm时,器件性能最好... 文章采用具有电子捕捉能力的橙红色磷光材料iridium(Ⅲ)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Ir(MDQ)_2(acac))作为超薄发光层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通过对其厚度的优化,发现当发光层厚度为0.1nm时,器件性能最好,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28.1cd/A,明显优于采用掺杂发光层的器件。分析了发光材料的载流子捕捉作用对器件载流子平衡及器件电流效率的影响,发现超薄发光层结构几乎不改变器件的电学特性,不会进一步破坏器件载流子平衡,正因如此,大多数磷光材料都可以采用超薄发光层获得很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超薄发光层 载流子捕捉 电流效率
下载PDF
基于激基复合物的高效单色和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2
4
作者 袁青松 付祥恩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2-899,共8页
为了探究激基复合物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性能的影响,本文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无激基复合物结构和激基复合物结构的器件。首先对比分析N,N′-bis(naphthalene-1-yl)-N,N′-bis(phe-nyl)-benzidine(NPB)、4,4′,4″-tris(Ncarbazolyl)-t... 为了探究激基复合物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性能的影响,本文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无激基复合物结构和激基复合物结构的器件。首先对比分析N,N′-bis(naphthalene-1-yl)-N,N′-bis(phe-nyl)-benzidine(NPB)、4,4′,4″-tris(Ncarbazolyl)-triphenylamine(TCTA)、1,3,5-tris(Nphenylbenzimidazole-2-yl)benzene(TPBi)、NPB∶TPBi和TCTA∶TPBi五种薄膜的光致发光(PL)光谱,确定了NPB∶TPBi不能有效地形成激基复合物,而TCTA∶TPBi符合激基复合物的要求。随后结合蓝色磷光Bis[(3,5-difluoro-2-(2-pyridyl)phenyl-(2-carboxypyridyl)iridium(Ⅲ)(FIrpic)和橙色磷光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N,C2′)acetylacetonate iridium(Ⅲ)(PO-01)超薄发光层,制备了一系列的单色和白色OLED器件,并优化了磷光超薄发光层的厚度以获得更高亮度和效率。相比于无激基复合物器件,基于激基复合物的单色蓝光、橙光、双色白光器件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获得最大的亮度分别为5823,29000,23790 cd/m^2,最大功率效率(PE)分别为15.3,47.8,51.0 lm/W。这些改进的器件性能归因于三重态激子到单重态激子的反向系间窜越(RISC)和高效的主客体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激基复合物 超薄发光层 效率 亮度
下载PDF
非掺杂型高效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5
作者 由雪萌 张新稳 +2 位作者 陈月花 赖文勇 黄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966,共6页
在空穴传输层TCTA与电子传输层TPBi之间引入磷光染料Ir(ppy)3超薄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MoO_3(2 nm)/NPB(40 nm)/TCTA(10 nm)/Ir(ppy)3(xnm)/TPBi(40 nm)/LiF(1 nm)/Al(80 nm)的非掺杂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控非掺杂发光层的厚... 在空穴传输层TCTA与电子传输层TPBi之间引入磷光染料Ir(ppy)3超薄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MoO_3(2 nm)/NPB(40 nm)/TCTA(10 nm)/Ir(ppy)3(xnm)/TPBi(40 nm)/LiF(1 nm)/Al(80 nm)的非掺杂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控非掺杂发光层的厚度,详细研究了Ir(ppy)3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非掺杂发光层厚度为0.2 nm时,器件的性能最好,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26 350 cd·m^(-2)、42.9 cd·A^(-1)和12.9%。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薄的非掺杂发光层可以简化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获得高效率的OLED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非掺杂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激子
下载PDF
Effect of BCP ultrathin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6
作者 WANG Hong YU Jun-sheng LI Lu TANG Xiao-qing JIANG Ya-dong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8年第5期317-320,共4页
Based on conventional double layer device, triple lay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with two heterostructures of indium-tin oxide (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 Based on conventional double layer device, triple lay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with two heterostructures of indium-tin oxide (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 1,10-phenanthroline (BCP)/ 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Alq3)/Mg:Ag using vacuum deposition method have been fabricat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ilm thickness of BCP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OLE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BCP layer film gradually varied from 0.1 nm to 4.0 nm, the electrolumines- cence (EL) spectra of the OLEDs shifted from green to greenish-blue to blue, and the BCP layer acted as the recombination region of charge carriers related to EL spectrum, enhancing the brightness and power efficiency.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OLEDs reached as high as 7.3 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超薄 OLEDS 异质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