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超话语的存在:与“伤痕文学”相伴随的“社会主义新人”批评话语 被引量:2
1
作者 史静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新时期伊始,“伤痕文学”作为第一波文学潮流出现在文坛。随即,评论界提出了“带着伤痕的新人”的这一批评话语,即作品不仅要揭露伤痕,更重要的是要表现新人,并开始提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诉求是和新时期以来... 新时期伊始,“伤痕文学”作为第一波文学潮流出现在文坛。随即,评论界提出了“带着伤痕的新人”的这一批评话语,即作品不仅要揭露伤痕,更重要的是要表现新人,并开始提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一诉求是和新时期以来把现代化再度作为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这一想象同构的,或者说它是一种策略,通过这种诉求和策略来达到一种新的自我认同以及国家认同。论文试图考察“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批评话语在当时整个文学场域中的运作,回答塑造“新人”的欲望为何如此强烈和迫切的原因,并且探讨它在当时的整个文学语境中的“超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伤痕文学 社会主义新人 新的自我认同 国家想象 超话语
下载PDF
理论之维——读藏策的《超隐喻与话语流变》
2
作者 徐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理论研究这所创建的新理论,既需要具备自身系统性,还需要能关照学习所实体。藏策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所创建的"超隐喻论",是一个立足于汉语语境而提出理论之维有效理论,具有立足本土文明的拮向性合追求新路的自觉意识,... 理论研究这所创建的新理论,既需要具备自身系统性,还需要能关照学习所实体。藏策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所创建的"超隐喻论",是一个立足于汉语语境而提出理论之维有效理论,具有立足本土文明的拮向性合追求新路的自觉意识,具有不可预知的拓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藏策 隐喻与话语流变》
下载PDF
态度资源、身份认同、权力资本与“超个人话语”的建构——基于中美运动员获奖感言比较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敏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8,共7页
国际赛事中运动员的获奖感言是超个人话语,既是个人的,又不仅仅是个人的话语。话语的形成过程就是意义选择的过程,态度资源、身份认同和权力资本同时决定超个人话语行为主体选择何种语言来建构叙述,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语言结构、特定的... 国际赛事中运动员的获奖感言是超个人话语,既是个人的,又不仅仅是个人的话语。话语的形成过程就是意义选择的过程,态度资源、身份认同和权力资本同时决定超个人话语行为主体选择何种语言来建构叙述,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语言结构、特定的语法和他所建构的社会群体的逻辑。但行为主体的不同独立性和不同内在自由性,决定了行为主体可以根据自己所感知的机会来判断其行为的可能性范围,进而选择适当的叙述和行事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意图和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话语 态度资源 身份认同 权力资本
原文传递
商业美学下的媒介转换困境——从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版)探讨跨媒介叙事下的文学电影改编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伟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82-86,96,共6页
文学电影改编是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心。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版)为例,探讨原著从文字走上银幕的过程中叙事距离、空间以及人物形象发生的意义变化,并聚焦于直观性的流动影像所具有的“超话语性”特征,研究其反叙事因子在电影... 文学电影改编是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心。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版)为例,探讨原著从文字走上银幕的过程中叙事距离、空间以及人物形象发生的意义变化,并聚焦于直观性的流动影像所具有的“超话语性”特征,研究其反叙事因子在电影艺术表意结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影像呈现空间和内在故事空间的辩证关系,并指出在商业美学逻辑下文学电影改编所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电影改编 涌现效果 超话语 商业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