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念——分析《平凡世界》的爱情观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洁婷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在《平凡世界》中,作者路遥通过几个年轻人的超世俗的爱情观,反映当时人们精神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借以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理想观念。
关键词 超越世俗 爱情 路遥 《平凡世界》
下载PDF
教育家核心价值: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宏聚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教育家斯霞、霍懋征一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浓重的教育情怀,而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则体现出典型的世... 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教育家斯霞、霍懋征一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浓重的教育情怀,而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则体现出典型的世俗超越,他们真正以美好的教育理想实现为追求,体现了社会的良心,形成了教育的脊梁。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教育家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期盼着更多教育家在"超越世俗教育情怀"的牵引下而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超越世俗 教育情怀
原文传递
生存困境与世俗超越:《唐山大地震》中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庞弘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88-692,共5页
悲剧意识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处于永恒的在场状态。影片《唐山大地震》不仅描画了个体人所遭逢的严酷生存困境,更展现出悲剧英雄对于困境最坚定的世俗超越,在带给人们灵魂洗礼的同时,也指向了整个民族精神更加庄重的升华。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悲剧意识 生存困境 世俗超越
下载PDF
教育要实现四个“超越”
4
作者 杭永宝 《江苏教育》 2020年第50期25-26,共2页
教育要实现引领和指导社会的功能,自身就必须具有超越性。当前,无论从培养人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应尽可能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超越”。一、超越知识超越知识不是不要知识,而是以知识作为重要载体,挖掘知识蕴含的教... 教育要实现引领和指导社会的功能,自身就必须具有超越性。当前,无论从培养人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应尽可能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超越”。一、超越知识超越知识不是不要知识,而是以知识作为重要载体,挖掘知识蕴含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在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将知识活化。如何活化?笔者认为要注重三个沟通:一是与历史沟通,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超越知识 超越世俗 超越当下 超越自我
下载PDF
人生的荒诞与超越——读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5
作者 陈自然 《品位·经典》 2017年第4期20-24,共5页
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将 “上访”这一敏感题材融入对人的生存之思中.在对生活中种种不平衡现象的展示中, 描绘了生存的荒诞图景.同时,作者探讨人的精神如何从世俗超越,以达到超脱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荒诞 精神生存 偶然与必然 世俗超越
下载PDF
爱情镜像海市蜃楼神秘圣杯——论鲁敏小说《六人晚餐》中的玻璃意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鲁敏长篇小说《六人晚餐》是一部呈现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变革背景下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小说,兼具现实品格、史诗力量和象征意味。小说中玻璃屋这一核心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是一个爱情镜像、一座爱情堡垒;它是企图超越世俗生活的一座... 鲁敏长篇小说《六人晚餐》是一部呈现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变革背景下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小说,兼具现实品格、史诗力量和象征意味。小说中玻璃屋这一核心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是一个爱情镜像、一座爱情堡垒;它是企图超越世俗生活的一座堂吉诃德式的海市蜃楼;它更是一种渴望精神救赎的人类冲动,不啻于宗教意义上的神秘圣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玻璃屋 爱情镜像 超越世俗 精神救赎
下载PDF
苏轼超然思想的精神内涵及其演进
7
作者 张馨心 庆振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苏轼的超然思想是其对于风雨人生持续深入探求的结果。从中可以见出其超越世俗、反省自我的努力;由超然物外到臻于物化的深化;由超越艰难人世到超越死生的追求;而其以精神智慧化解种种困扰,理得而心安,一怀浩然之气是其超然思想的基石。
关键词 苏轼 超越世俗 自我反省 臻于物化 超越死生 理得心安 浩然之气
下载PDF
应物、应伯爵与知识分子
8
作者 刘宏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应物兄》中主人公应物的名字大有来历。《晋书·外戚传·王濛》里面说,“虚己应物,恕而后行”,《晋书·王弼传》里说,“应物而无累于物”,里面都有“应物”一词,这里面应物的意思都是在强调人要在世俗之中超越世俗,不能... 《应物兄》中主人公应物的名字大有来历。《晋书·外戚传·王濛》里面说,“虚己应物,恕而后行”,《晋书·王弼传》里说,“应物而无累于物”,里面都有“应物”一词,这里面应物的意思都是在强调人要在世俗之中超越世俗,不能为物所缚。给应物起名的乡村教师朱三根,用应物这个名字,其实还寄予了对应物这个人的期望。小说也说到,应物当年之所以能考上乔木先生的研究生,和应物这个名字也有关系。然而,全书读罢,我们发现,应物兄虽然叫了应物这样一个名字,却的确没有做到“应物而无累于物”。相反,小说用应物这个名字,来对应应物其人其事,更让全书多了一份反讽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外戚传 超越世俗 晋书 应物 反讽 研究生 其人其事
下载PDF
恽代英革命“圣人”形象溯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霞翔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76,共12页
国民革命前后,恽代英展现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革命道德特质:理想主义、果敢姿态、苦行主义和牺牲精神。由此,恽代英革命"圣人"形象逐步凸现,这种革命"圣人"形象的要义在于:为了正义事业,个体具有忍耐、苦行和牺牲的... 国民革命前后,恽代英展现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革命道德特质:理想主义、果敢姿态、苦行主义和牺牲精神。由此,恽代英革命"圣人"形象逐步凸现,这种革命"圣人"形象的要义在于:为了正义事业,个体具有忍耐、苦行和牺牲的超越世俗的道德精神。在关于国民革命时期恽代英的相关研究中,有的学者或注重对国民革命中恽代英的事迹考察,梳理了恽代英在国民革命前后的一些革命活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超越世俗 活动轨迹 国民革命 道德精神 牺牲精神 道德特质
下载PDF
脱俗与复魅:寻根文学的坚守与深化
10
作者 韩新卫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寻根文学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创造了1980年代的繁荣;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传统文化的巫、儒、道及自然崇拜中去寻求脱俗的力量,以找到掌控物欲世界的超能力。西方的"新萨满主义"寻根文学同样试图从古... 寻根文学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创造了1980年代的繁荣;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传统文化的巫、儒、道及自然崇拜中去寻求脱俗的力量,以找到掌控物欲世界的超能力。西方的"新萨满主义"寻根文学同样试图从古老的萨满教中寻求脱俗的力量,并对神秘的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东西方的寻根文学都以再神秘化为主要手段,以实现精神的复魅,达到超越理性和世俗的目的。坚守和深化寻根文学的创作,将引领人们超越世俗,回归古朴与灵性的空间,在对神秘的巫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的追摩与向往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超越世俗 复魅 坚守 深化
下载PDF
脱俗与复魅:寻根文学的坚守与深化
11
作者 韩新卫 《职大学报》 2015年第3期36-40,共5页
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南方的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巫文化中寻找超越世俗的力量,北方作家力图从传统儒道文化和自然的发掘与崇拜中去寻求摆脱世俗的力量。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寻根文学的差异,两者都试图找到超越世俗的灵性。
关键词 寻根文学 超越世俗 复魅 坚守 深化
下载PDF
孤超的攀登 壮美的生命——解读《峨日朵雪峰之侧》
12
作者 吕德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3期99-101,共3页
选入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的当代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对于教师的解读与教学都提出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和同一单元的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歌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构思上都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先锋特质。和昌耀先生攀登... 选入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的当代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对于教师的解读与教学都提出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和同一单元的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歌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构思上都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先锋特质。和昌耀先生攀登峨日朵雪峰一样,教师解读这篇课文也是一场惊险而兴奋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修教材 当代诗歌 艺术构思 第一单元 攀登 超越世俗 课文
下载PDF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女性爱情观
13
作者 田颖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5期7-8,共2页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用生命描绘的一幅新中国发展初期的城市---乡村风景图。在这幅惟妙惟肖的长轴画卷中,形色各异的女性成了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透过这群女性各自不同的爱情观,展现了当代在不同家庭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用生命描绘的一幅新中国发展初期的城市---乡村风景图。在这幅惟妙惟肖的长轴画卷中,形色各异的女性成了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透过这群女性各自不同的爱情观,展现了当代在不同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们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以及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爱情观 从一而终 超越世俗 勇敢坚强
下载PDF
钓一船月光回家
14
作者 马亚伟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3年第5期45-45,共1页
唐代的高僧德诚,有一次出去钓鱼。一直到深夜,他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坐着小船空手而归时,他说了一句话:“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夜晚清寂,河水寒凉,鱼儿没有上钩,不过这有什么要紧的,满载一船皎洁的月光而归,不是也很愉悦吗... 唐代的高僧德诚,有一次出去钓鱼。一直到深夜,他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坐着小船空手而归时,他说了一句话:“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夜晚清寂,河水寒凉,鱼儿没有上钩,不过这有什么要紧的,满载一船皎洁的月光而归,不是也很愉悦吗?这个故事,读了不禁让人会心一笑。高僧的高妙之处在于,他能够超越世俗意义上的得失困扰,以超脱豁达的态度对待这件事:谁说我一无所获,我钓了一船月光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世俗 空手而归 月光 一无所获 豁达 高妙 高僧
原文传递
朝花夕拾(文摘)
15
《书法》 2023年第9期196-197,共2页
徐复观《黄山谷》(三)“得妙于心”韵与远,都是以“命物之意审”为起步。但命物之意审的先决条件,乃在由超越世俗而呈现出的虚静之心,将客观之物,内化于虚静之心以内,将物质性的事物,于不知不觉之中,加以精神化;同时也是将自己的精神加... 徐复观《黄山谷》(三)“得妙于心”韵与远,都是以“命物之意审”为起步。但命物之意审的先决条件,乃在由超越世俗而呈现出的虚静之心,将客观之物,内化于虚静之心以内,将物质性的事物,于不知不觉之中,加以精神化;同时也是将自己的精神加以对象化;由此所创造出来的始能是韵,是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谷 徐复观 朝花夕拾 精神 超越世俗 虚静之心 对象化 物质性
原文传递
《囧妈》:中国式喜剧的情感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颐武 《中关村》 2020年第3期122-122,共1页
人们有机会获得一种感情上的联系,有机会获得一种超越世俗日常生活的感情力量,就可以洗涤生活的种种困扰。喜剧的喜几乎永远是和人的感情相联系的。喜剧之所以能够产生喜剧的效果,往往是由于感情的错位与冲突引起的。喜既来自各种生活... 人们有机会获得一种感情上的联系,有机会获得一种超越世俗日常生活的感情力量,就可以洗涤生活的种种困扰。喜剧的喜几乎永远是和人的感情相联系的。喜剧之所以能够产生喜剧的效果,往往是由于感情的错位与冲突引起的。喜既来自各种生活中的有趣或出人意料的细节,也是感情的各种问题和困扰所造成的种种矛盾或尴尬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效应 喜剧 感情 超越世俗 中国式 日常生活 出人意料
原文传递
诗歌:生命的重奏
17
作者 孔令剑 《诗刊》 2019年第23期32-32,共1页
我曾被多次问起如何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而回答这一提问,必然要面对的是:什么是诗歌?而且,无论怎样回答,它都应该有诗意,而且简约,尤其有在世俗之内又超越世俗的命定。切斯瓦夫?米沃什说,诗歌创作“最好的成绩都是由那些直接与生命建立... 我曾被多次问起如何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而回答这一提问,必然要面对的是:什么是诗歌?而且,无论怎样回答,它都应该有诗意,而且简约,尤其有在世俗之内又超越世俗的命定。切斯瓦夫?米沃什说,诗歌创作“最好的成绩都是由那些直接与生命建立联系而不是与书写文字建立联系的人取得”,问题开始变得具体,成了另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我必须承认,正走在人生的半途,已写出的也只是我的困惑,和对困惑的面对,虽然使用了看起来有些肯定的语气。而这种肯定,在我看来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必要的,无论写不写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沃什 超越世俗 诗歌创作 书写文字 困惑 生命
原文传递
悲情抒怀书信第一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18
作者 张敏 《艺术品鉴》 2021年第2期48-49,共2页
中国历史上,司马迁无疑是最具抒情性的。鲁迅曾将《史记》的成就归纳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从某一方面说明了能拿来与司马迁相比较的人物,恐怕只有屈原了。不过,屈原是绝对的诗人。诗自然是抒情的、主观的、个人化的,但笔者所... 中国历史上,司马迁无疑是最具抒情性的。鲁迅曾将《史记》的成就归纳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从某一方面说明了能拿来与司马迁相比较的人物,恐怕只有屈原了。不过,屈原是绝对的诗人。诗自然是抒情的、主观的、个人化的,但笔者所推崇的司马迁式的抒情,是从积极入世又超越世俗的对比中而来的悲情抒怀,是史诗式的悲剧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入世 《报任安书》 超越世俗 史家之绝唱 悲情 抒情性 抒怀 《史记》
原文传递
三江源记之七 英雄梦寻
19
作者 刘东黎 《森林与人类》 2020年第7期124-128,共5页
在三江源,几乎每个当地人都会讲格萨尔的故事。《格萨尔》,一部由人民集体创作的活形态英雄史诗,系统讲述了藏族祖先从最原始的分散群居直到整个民族统一的历史过程。这是江河源人民一种心智向善的精神努力,这种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创造... 在三江源,几乎每个当地人都会讲格萨尔的故事。《格萨尔》,一部由人民集体创作的活形态英雄史诗,系统讲述了藏族祖先从最原始的分散群居直到整个民族统一的历史过程。这是江河源人民一种心智向善的精神努力,这种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创造,年年岁岁,化成了民族精神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史诗 格萨尔 《格萨尔》 超越世俗 三江源 集体创作 英雄梦 江河源
原文传递
人类价值之闪耀
20
作者 吴煜 《当代学生》 2024年第10期44-44,共1页
“面包还是要有的。”在多数人的眼中,生存需求是人生的基础,更是建立人类价值的重要基石。这句话固然没错,我们必须得先跨过眼前的苟且才能实现诗和远方的追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真正高尚的价值能够超越世俗生存的需要,实现精神上真正... “面包还是要有的。”在多数人的眼中,生存需求是人生的基础,更是建立人类价值的重要基石。这句话固然没错,我们必须得先跨过眼前的苟且才能实现诗和远方的追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真正高尚的价值能够超越世俗生存的需要,实现精神上真正的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需求 价值 超越世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