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玉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7,共5页
“超越性”问题不仅是宗教学、也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我们对“超越”的一般界定 ,对佛教、道教和“儒教”各自的超越方式进行了说明。佛教徒的超脱或者“超越”是一种对经验存在的超越 ,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哲学... “超越性”问题不仅是宗教学、也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我们对“超越”的一般界定 ,对佛教、道教和“儒教”各自的超越方式进行了说明。佛教徒的超脱或者“超越”是一种对经验存在的超越 ,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哲学的道家之间存在着非常清楚的宗教超越与哲学超越的界线 ,而儒家则是哲学的超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超越 哲学超越 佛教 道教 儒教
下载PDF
宗教超越与艺术超越
2
作者 李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宗教与艺术二者同为人类古老、深沉、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典范表现,有着解不开理还 乱的综结。作者就二者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性这一特征进行了比较。就共性而言,首先,二者 均强调对世俗世界状况境遇的突破与超越,并经由此突破与超越,实... 宗教与艺术二者同为人类古老、深沉、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典范表现,有着解不开理还 乱的综结。作者就二者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性这一特征进行了比较。就共性而言,首先,二者 均强调对世俗世界状况境遇的突破与超越,并经由此突破与超越,实现人生境界的根本转变 ;其次,二者对物质性实用功利均采取规避的态度。就差异性而言,宗教往往在人之上悬设 出超越的救度者,而艺术将救度(者)置于人之内;宗教的超越借助于信念,而艺术的超越 借助于想象;宗教超越实用功利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性功利目的,属自觉行为,而艺术超越功 利是自发性的,在精神性功利追求方面,艺术比宗教更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超越 艺术超越 实用物质功利 精神功利
下载PDF
从人间百态到社会图景:论王梵志诗的宗教超越性
3
作者 胡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2-173,175,共3页
敦煌文献发现后,研究界逐渐关注王梵志诗及研究,从而国内外学者掀起王梵志诗的研究热潮。王梵志是唐初著名的白话诗人,其诗作内容丰富,以亲闻亲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初唐的社会图景,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敦煌文献发现后,研究界逐渐关注王梵志诗及研究,从而国内外学者掀起王梵志诗的研究热潮。王梵志是唐初著名的白话诗人,其诗作内容丰富,以亲闻亲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初唐的社会图景,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梵志诗集的收集和分析,阐述王梵志诗在唐初历史背景下的宗教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人间百态 社会图景 宗教超越
下载PDF
宗教语境下的超越型自杀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自杀人物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杰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4-86,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众多自杀人物中以宗教意义上的自杀者最为常见,可称为宗教语境下的超越型自杀者,其典型是《群魔》中的基里洛夫和《荒唐人的梦》中的荒唐人。他们以超越的方式赋予了自杀最大的权力,并以这种权力质疑现存的一切,...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众多自杀人物中以宗教意义上的自杀者最为常见,可称为宗教语境下的超越型自杀者,其典型是《群魔》中的基里洛夫和《荒唐人的梦》中的荒唐人。他们以超越的方式赋予了自杀最大的权力,并以这种权力质疑现存的一切,并建立起超越性质的理论空间和理想空间。这不仅是对哲学意识形态的思考,还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探索,更是对人超越本性的试验性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语境:超越型自杀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下载PDF
论审美超越与宗教超越
5
作者 倪志娟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28-30,109,共4页
审美超越和宗教超越同作为人的精神追求,它们产生的心理动因都在于人们的"不自由感"和"有限感";它们有着绝然对立的本质特征,前者是对人的根本肯定,后者是对人的根本否定;因此,它们对人生的意义也是相反的,前者对... 审美超越和宗教超越同作为人的精神追求,它们产生的心理动因都在于人们的"不自由感"和"有限感";它们有着绝然对立的本质特征,前者是对人的根本肯定,后者是对人的根本否定;因此,它们对人生的意义也是相反的,前者对人生起着积极作用,后者对人生起着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超越 宗教超越 肯定 否定
下载PDF
人追求超越的三种文化形式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建华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6期38-42,共5页
艺术、宗教、哲学三种文化形式既是人追求超越的文化结果 ,又是人超越欲望的文化动力 ,艺术建立起一种不同日常经验的超越形式 ,宗教摆脱了对单纯“有”的执着 ,去拥抱“无” ,哲学超越经验、感性去追求本体和理性 ,三者都指向人的意义... 艺术、宗教、哲学三种文化形式既是人追求超越的文化结果 ,又是人超越欲望的文化动力 ,艺术建立起一种不同日常经验的超越形式 ,宗教摆脱了对单纯“有”的执着 ,去拥抱“无” ,哲学超越经验、感性去追求本体和理性 ,三者都指向人的意义世界。劳动实践为人的超越创造了可能 ,人的超越本性推动了人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式 经验 本体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艺术超越 宗教超越 哲学超越意义世界
下载PDF
中国古代士文人对个体生命局限的超越途径
7
作者 何长文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83-587,603,共6页
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古代士文人清晰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局限性,生命的自然命定使其陷入痛苦与困惑,同时也逆向激发古代士文人挑战生命局限的勇气。通过寻觅、体验与履践,古代士文人以价值超越、亲伦超越、艺术超越、宗教超越、哲学... 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古代士文人清晰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局限性,生命的自然命定使其陷入痛苦与困惑,同时也逆向激发古代士文人挑战生命局限的勇气。通过寻觅、体验与履践,古代士文人以价值超越、亲伦超越、艺术超越、宗教超越、哲学超越等多元途径,实现了对个体生命局限性的超越,赋予个体生命更丰富、更完美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命意识 价值超越 亲伦超越 艺术超越 宗教超越 哲学超越
下载PDF
性善、性恶与超越
8
作者 袁蓉 《天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3,共3页
超越——宗教里永恒的概念。“提起宗教,有些人会想到超越,以及宗教就是超越出人间的苦难。”(1)它在这,在那,在一个人们永远无法“求证”也无法“证伪”的地方,人们一旦触及到它,它就不在那里了。它在空气中,在人们的心里,它从哪里来,... 超越——宗教里永恒的概念。“提起宗教,有些人会想到超越,以及宗教就是超越出人间的苦难。”(1)它在这,在那,在一个人们永远无法“求证”也无法“证伪”的地方,人们一旦触及到它,它就不在那里了。它在空气中,在人们的心里,它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还是它早已经就时间之先而存在于这世间?处在历史惯性中的人们不断地在发问、在探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同人,进而同人性的善恶有关。笔者试图就这一特定的角度,分析一下人性善恶的对于超越(特指宗教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 超越 超越 伦理 宗教超越 “性恶” 认识论 人性本恶 道德层面 逻辑基础
下载PDF
从管理学视角解读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
9
作者 钱艳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蔡元培先生在主长北京大学期间,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提出了以养成完全人格为目的、由教育家主办教育、超越政党和宗教的"教育独立"思想。尽管该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仍... 蔡元培先生在主长北京大学期间,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提出了以养成完全人格为目的、由教育家主办教育、超越政党和宗教的"教育独立"思想。尽管该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教育独立 超越政党 超越宗教
下载PDF
叶适天论及其政治观照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芬芳 《船山学刊》 202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学界之前认为叶适的“天”仅仅是物质自然之天,事实上,叶适思想中的“天”更为首要的是其宗教超越性和道德性的内涵。叶适的天论思想继承了上古敬天、畏天的传统,主张顺着宗教超越意义的“帝、天”而敬天、畏天、奉天、法天;其“天德”... 学界之前认为叶适的“天”仅仅是物质自然之天,事实上,叶适思想中的“天”更为首要的是其宗教超越性和道德性的内涵。叶适的天论思想继承了上古敬天、畏天的传统,主张顺着宗教超越意义的“帝、天”而敬天、畏天、奉天、法天;其“天德”思想及其将“德”视为天命归属之唯一根据的论断,鲜明地体现了天的道德性。此外,不同于宋代理学以“道德”统合天人时注重个人之心性与“天”相贯通的作圣之学的理论和工夫,叶适以“道德”架构的天人关系,主要是落在政治视域下“君”“臣”“民”与“天”的相互沟通。但这种沟通并不是民众心性的上达于天,而是在君臣共治的政治实践中,通过政治事业来传达的。因此,叶适的天论思想承接了上古以天论为现实政治之基础的传统,表达了君臣在保持对宗教超越之天的敬畏下,以“德”为纽带,共同构建王道政治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天论 宗教超越 道德性 王道政治
下载PDF
读起来过瘾——王建辉《读书人生》读后记
11
作者 王一方 《出版科学》 1994年第1期59-60,共2页
时常徘徊于书肆,搔首犹豫,手抚挑出的新书举棋不定。有时也不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是心中那种莫名的鸡肋感,有些书错过了,想找时直惋惜,一朝买下又觉得欠醇度,像一杯兑了水的烧酒,品起来不过瘾。当然,选书毕竟不是选对象,不必那般认真周到... 时常徘徊于书肆,搔首犹豫,手抚挑出的新书举棋不定。有时也不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是心中那种莫名的鸡肋感,有些书错过了,想找时直惋惜,一朝买下又觉得欠醇度,像一杯兑了水的烧酒,品起来不过瘾。当然,选书毕竟不是选对象,不必那般认真周到,日后也不会终生厮守,又何必苛求呢?但是,对爱书者来说,若是访得几本“辉光灼人”的佳作,那番惬意不逊于初恋时的月夜幽会。 读家与写家一样,有自己的偏好,不过在写家叫风格,我所好是短小、充满思想颗粒、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辉 读后记 爱书者 哲学思考 无标题音乐 文人境遇 创造的境界 宗教超越 民族精神 治学方法
下载PDF
“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
12
作者 初晓波 尚会鹏 《南亚研究季刊》 1995年第4期61-68,71,共9页
“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初晓波,尚会鹏MOKSHAASHINDUISTIDEALFORLIFE¥CuXiaobo;ShangIluipengMoksha,derivedfromanage-oldIndiano... “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初晓波,尚会鹏MOKSHAASHINDUISTIDEALFORLIFE¥CuXiaobo;ShangIluipengMoksha,derivedfromanage-oldIndianorigin,hasbeenc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生 印度教徒 生活期 《摩奴法论》 解脱观 《罗摩衍那》 婆罗门 奥义书 印度哲学 宗教超越
下载PDF
书讯
13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超越与顺应——现代宗教社会学观照下的佛教》 邓子美 《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 《日本社会历史转型期间的土地问题研究》 刘娅 左学德
下载PDF
论审美超越
14
作者 邓集勋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69,共5页
审美超越是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审美过程中相互交融所引发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的产生与审美主体的复杂背景息息相关(包括成长背景、教育背景以及精神健康状态等等),对审美... 审美超越是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审美过程中相互交融所引发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的产生与审美主体的复杂背景息息相关(包括成长背景、教育背景以及精神健康状态等等),对审美超越的理解不是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或理性认识去达到审美超越之境,而是试图帮助我们去理解和认识这种带有神秘面纱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美超越 精神体验 宗教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