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1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整体主义哲学看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翠娥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问题,关系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与世界哲学如何对话。对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存在超越性概念与范畴以及如何翻译这一问题,文化上的排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有不同的回答和主张。多元... 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问题,关系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与世界哲学如何对话。对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存在超越性概念与范畴以及如何翻译这一问题,文化上的排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有不同的回答和主张。多元论中的普遍主义强调文化共同性,特殊主义则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立足普遍性可以发现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但不是为了寻求一种把独特性沦为背景的世界语言;立足特殊性能够尊重各种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不能由此认为它们必然彼此互不相干。标举中国哲学独特性的特殊论者,倾向于放弃西方哲学传统中被认为具有高度超越意义的概念和范畴。整体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整体主义哲学翻译观认为,中西哲学传统中有着一些共通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范畴。中国哲学中的超越性范畴是确然存在的,诸如“天”“道”“自然”等普遍的人类经验和问题范畴,大可以寻找最相似的译名,这是“同”;而对这些范畴提供具体的解释和论述,就是在提供中国哲学对这些普遍问题的独特回应。哲学概念和范畴翻译中体现的这种“同-异”张力,尊重了中国哲学对共同问题的特有回应这一事实。这种名同实异、异趣同调的翻译主张能帮助中国哲学实现与世界哲学真正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为人类整体智慧的提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翻译 整体主义 超越性 内在性 概念与范畴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
2
作者 李宝刚 何倩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和资本逻辑的双重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新视域,进而开辟出一条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道路。透过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视域,中国式现代化之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性”有着理论原则、本质...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和资本逻辑的双重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新视域,进而开辟出一条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道路。透过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视域,中国式现代化之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性”有着理论原则、本质导向、文明形态上的内涵意蕴,同时在这一理论视域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性”的现实路径仍遵循着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中国式现代化 超越性 内涵意蕴 现实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逻辑
3
作者 荆世群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获得和确证其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关键环节和逻辑枢纽,就在于在区分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模式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又突破和超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而又突破和超越了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获得和确证其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关键环节和逻辑枢纽,就在于在区分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模式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又突破和超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而又突破和超越了现代化建设的“西化模式”,遵循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而又突破和超越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深刻回答了世界现代化之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其超越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逻辑归根结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自我超越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无意取代、反制、颠覆西方现代化,也无意在世界上推行自身,而是主张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超越性逻辑
下载PDF
追求文化理解中的灵与慧——费孝通晚年思想中的一次超越性自觉
4
作者 赵旭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1999年2月7日,费孝通在一次与后辈同事的谈话中指出,在学术研究上如何能够有超越性自觉,以此来警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那种少有深度思考而至思想过度平面化的倾向。这是面对世界之变而有的一种超越性自觉。他为此强调“脑筋要跟得上”... 1999年2月7日,费孝通在一次与后辈同事的谈话中指出,在学术研究上如何能够有超越性自觉,以此来警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那种少有深度思考而至思想过度平面化的倾向。这是面对世界之变而有的一种超越性自觉。他为此强调“脑筋要跟得上”,要有一种意识自觉,要学会一种搭出来的方法论。为此要超越于原有那些已经成型并设定好的既有边界,实现基于反思而有的新创造。费孝通试图引领年轻一代的研究者重新看待实现人群之中灵性沟通的象征意义,追求超越性的灵与慧的真实存在。这属于人所拥有的象征以及基于象征性而有的意义表达,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人的悟性理解能力,其跟人的大脑中所储藏着的那些“灵”和“慧”的存在密不可分,而“灵”和“慧”的存在本身造就或体现出了人的悟性或理解的发生,这是年轻一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在面对世界新发展格局时所需要的一种超越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晚年思想 对话 超越性自觉 文化理解 灵与慧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超越性的三重维度——兼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超越性集中体现在比较视野的坐标之中,即一方面从古今维度而言,实现了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超越;另一方面从中西维度而言,实现了对现代西方文明形而上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超越性集中体现在比较视野的坐标之中,即一方面从古今维度而言,实现了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超越;另一方面从中西维度而言,实现了对现代西方文明形而上学困境的历史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二元历史超越性,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基本原因。一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扎根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实践之上,使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文明创造之间产生了双向互动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具备深厚的文明根基,同时也以其显著的中国特色推动传统文明不断走向现代。二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坚持以“第二个结合”为根本方法,既通过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其“两创”,同时又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养分,使经过现代化转型的传统文明与被赋予鲜明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实现深刻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具有复合型特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非封闭的自我实验,而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开放性实践,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为我所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历史超越性特征的彰显提供了外部保障。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超越性,有助于深入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历史超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理特征与超越性分析
6
作者 梁哲琨 周律 《南方论刊》 2024年第3期69-71,共3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民主发展规律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和形式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民主实践的必然结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人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民主发展规律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和形式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民主实践的必然结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人民性、真实性、制度性、有效性的学理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超越性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超越了以资本至上的西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张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超越了多党竞争和轮流执政的西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超越了空有程序而无实质的西式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学理特征 超越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价值导向与超越性意义
7
作者 雷江梅 胡丹丹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是赋予中国以革命的方式为现代化打开了通道,并进一步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的现代化道路,是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是赋予中国以革命的方式为现代化打开了通道,并进一步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的现代化道路,是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蕴,具体表现为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解构“历史终结论”的同时,也揭示了“文明冲突论”的缺陷,为人类社会跳出“国强必霸”的历史定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价值导向 超越性意义
下载PDF
大学教育的根基是超越性的抑或内在于世的?——论沃格林对洪堡大学教育理念的批评
8
作者 孔令新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112,共11页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主性及内在力量,对这一观点提出批评的沃格林认为,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超越性存在根基的疏离,将人自身作为根基会导致精神的自我封闭而非开放,如此的大学教育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失序。...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主性及内在力量,对这一观点提出批评的沃格林认为,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超越性存在根基的疏离,将人自身作为根基会导致精神的自我封闭而非开放,如此的大学教育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失序。洪堡与沃格林争执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存在根基的性质。洪堡否定超越性的存在根基,认为存在根基是内在于世的,并由此认定个体内在力量的成熟而生发的自主性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沃格林则坚持存在根基的超越性,认为人性本质存在于对这种根基张力的体验和参与中。检审双方各自的理由,沃格林对洪堡的批评本身值得深思,亦可给当下大学教育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克·沃格林 威廉·冯·洪堡 大学教育理念 存在根基 超越性 内在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逻辑前提、核心论题与理论特质
9
作者 史锡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正义何以被需要,即正义的环境是什么,正义的“超越性”如何理解,超越性正义理论有何特质,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建构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建构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应以重释休谟-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的环境”为逻辑前提,把物... 正义何以被需要,即正义的环境是什么,正义的“超越性”如何理解,超越性正义理论有何特质,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建构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建构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应以重释休谟-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的环境”为逻辑前提,把物质资源匮乏与人性偏私看作正义超越的对象而非正义永恒的基点。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之“超越性”是指超越不正义的社会现实、超越具体的正义原则与观点、超越正义本身。由此,正义的现实化、正义的边界、正义的消亡构成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核心论题。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正义的环境”的复杂性、正义评价与实践主体的动态性、正义规范尺度的历史性、正义关涉领域的贯通性、分配正义原则的交替性、正义社会的可经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性正义 正义的环境 核心论题 理论特质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
10
作者 麻亚雄 林冬子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开创出的一条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人民至上的本位逻辑,创造性地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物化逻辑;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超...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践开创出的一条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人民至上的本位逻辑,创造性地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物化逻辑;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超越了唯我独尊的霸权逻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创造性地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机械自然观。中国式现代化以具体的历史实践寻求解决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所遭遇的人的价值主体异化、多元文明冲突、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内生困境之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西比较 超越性
下载PDF
从老庄美学探析山水画的审美超越性——以郭熙《林泉高致》为例
11
作者 王秋菊 万佳一 《艺术广角》 202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老庄思想对山水画的塑造尤为重要,对山水画的美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山水画发展至宋代已达全盛,尤其表现为理论的高度成熟。郭熙的《林泉高致》就是一部专门探讨山水画的理论著作,提出了“可游、可居”“三远”“身即山川而取之”等画... 老庄思想对山水画的塑造尤为重要,对山水画的美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山水画发展至宋代已达全盛,尤其表现为理论的高度成熟。郭熙的《林泉高致》就是一部专门探讨山水画的理论著作,提出了“可游、可居”“三远”“身即山川而取之”等画学理论,代表了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标准与美学追求。以老庄美学解析《林泉高致》的画论思想,可见北宋山水画的三种超越性指向,以及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山水画 郭熙 老庄美学 审美超越性
下载PDF
资本至上与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
12
作者 王洁 谭天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西方式现代化荆棘丛生,在以巨大物质财富彰显人类理性力量的同时,也召唤出脱缰于人类控制的“魔鬼”,滋生出人性与物性互丧、财富与贫困共生、解放与奴役相伴的三重悖论。资本增殖本性的先天存在、资本剥削关系的长期存续和资本主义精... 西方式现代化荆棘丛生,在以巨大物质财富彰显人类理性力量的同时,也召唤出脱缰于人类控制的“魔鬼”,滋生出人性与物性互丧、财富与贫困共生、解放与奴役相伴的三重悖论。资本增殖本性的先天存在、资本剥削关系的长期存续和资本主义精神的普遍遮蔽是造成这些悖论的根本病因,它们构成了西方式现代化“资本至上”的逻辑,昭示出资产阶级国家“成也资本,败也资本”的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体现在“人民至上”的内生优势上,它是以人民利益驾驭资本增殖、以共同富裕打破剥削关系、以人民幸福摒弃资本精神的现代化新路,开创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式现代化 资本至上 超越性 人民至上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来源与超越性意义
13
作者 郭小凡 《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领导力量问题是现代化微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作为政治分析领域的首要因素,关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及其实际成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由资本持有者或国家权力持有者作为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 领导力量问题是现代化微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作为政治分析领域的首要因素,关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及其实际成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由资本持有者或国家权力持有者作为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相比于其他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既来自历史的深刻启示与文化的深厚滋润,也来自稳定的发展规划与全面的组织建设,但最根本的来源则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与伟大理想的感召。基于由此形成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得以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坚持人民至上、独立自主、胸怀天下和敢于斗争,进而致力于以满足多数、自力更生、惠及世界、协调发展超越西方现代化构筑的一系列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优越性 超越性 西方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谱系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承继性与超越性
14
作者 杨珂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0期0029-0032,共4页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承继性与超越性。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谱系中,一方面,马克思 共同体思想、列宁国际主义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相继的“源”“流”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过程 中的重要思想链条,具...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承继性与超越性。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谱系中,一方面,马克思 共同体思想、列宁国际主义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相继的“源”“流”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过程 中的重要思想链条,具有历史承继性。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是在吸收和借鉴以上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进行 的理论集成创新与历史超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融会贯通与时代升华。从理论功能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现实实践性与理想趋向性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基点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石的新型价值观的有机 融合;从呈现方式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话语与普遍性共识的相互交融。深刻把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 历史承继性与超越性,对于全面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加快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具 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谱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承继性 超越性
下载PDF
从宇宙论体验到超越性体验——沃格林论“天下时代”生存真理的分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6,共13页
在轴心时代或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突破宇宙论体验,而发现作为生存张力性结构的超越性体验。超越性体验的时间意识是永恒与时间的交叉点或居间点,它将人的生存界定为在有死的时间与不死的永恒之间的张力性结构,从而区... 在轴心时代或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突破宇宙论体验,而发现作为生存张力性结构的超越性体验。超越性体验的时间意识是永恒与时间的交叉点或居间点,它将人的生存界定为在有死的时间与不死的永恒之间的张力性结构,从而区别于宇宙论体验的时间意识只是将时间等同于宇宙节律,而人只是终有一死者,与不朽者的神分属不同的界域。宇宙论体验中神是宇宙内的最高事物,是宇宙整体的构成部分,而超越性体验中,神从宇宙内的神转变为世界与万物的神性根据,人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朝向神而展开的在神人之际的生存。宇宙论体验由于其实质性与类比性,而采用了神话的符号形式;但随着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超越性敞开的位点变成了人的心性,这就导致了在天下时代与轴心时代心性论的兴起;而如果以智性意识承受超越性的敞开,就有了哲学的符号形式,如以灵性意识承受超越性的敞开,就有了启示的符号形式。基于启示而有救赎论的生存真理样式,它在神性与人性两极中更加侧重神性极点对人性的上拉或牵引;基于哲学而有人学的生存真理样式,它更加侧重人性极点朝向神性极点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真理 宇宙论体验 超越性体验 等价性 沃格林
下载PDF
重审“现实抽象”统治及其超越性难题——以霍耐特对阿多诺误读为个案讨论
16
作者 孙亮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6,共8页
资本逻辑中主体超越性的难题是学术界的热点论题,霍耐特从“支配自然”的逻辑与历史哲学中的工具合理性两个层面,声称阿多诺的统治理论主要是“行政管理式”的统治理论,断定阿多诺的社会理论是“社会的终结”。但是,回到阿多诺的文本,... 资本逻辑中主体超越性的难题是学术界的热点论题,霍耐特从“支配自然”的逻辑与历史哲学中的工具合理性两个层面,声称阿多诺的统治理论主要是“行政管理式”的统治理论,断定阿多诺的社会理论是“社会的终结”。但是,回到阿多诺的文本,霍耐特这种观点显然是“刻意”的误读。阿多诺已经明确地将整个社会所遭受的统治界定为“交换原则”的“现实抽象”统治,而不是“行政管理式”的个人统治。当然,霍耐特的理论意图是通过批判阿多诺的方式,给被压迫群体以颠覆性的反抗潜力,从而弥补早期批判理论的缺陷,但这条道路是难以通达的。改变资本逻辑统治形式,无须规范性地设定,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是主体基于自身生存抵抗资本逻辑同一性的运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抽象 超越性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空间、经验与超越性--论邓刚小说中的海洋书写
17
作者 刘军茹 《关东学刊》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从文学地理学视域来看,邓刚小说所开拓的独特的海洋空间,与其自身经验和所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辽东半岛的三面临海以及齐鲁儒家文化传统等,使得邓刚的海洋书写在现代与传统、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抗争中走向乐观和谐。由此,邓刚的海... 从文学地理学视域来看,邓刚小说所开拓的独特的海洋空间,与其自身经验和所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辽东半岛的三面临海以及齐鲁儒家文化传统等,使得邓刚的海洋书写在现代与传统、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抗争中走向乐观和谐。由此,邓刚的海洋书写没有悲情控诉的“伤痕”,没有沉重沧桑的“反思”,也没有集体呐喊的“改革”,从而独立于1980年代同一性的现代性叙事链条或谱系之外,从而开拓出19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与/超越性。或许,也正源于这种差异使其悄然淹没在接续下来的文学史对寻根主潮的普遍性建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刚 海洋书写 文学地理学 超越性
下载PDF
实践人·生活世界·超越性德育:鲁洁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依林 胡金木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鲁洁先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批判与反思病态适应的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越性道德教育哲学思想。她深入剖析与论述了道德教育的人性观、本质观、目的观、课程观等问题:批判了抽象的人性观,... 鲁洁先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批判与反思病态适应的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越性道德教育哲学思想。她深入剖析与论述了道德教育的人性观、本质观、目的观、课程观等问题:批判了抽象的人性观,基于人是具体而现实的存在,提出人之自我构建的本质观;秉持超越性教育哲学,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超越性的人,促进个体意义建构与引领美好生活构建;反对德育的边缘化、外在化与知识化,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观点,对当代道德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德育 超越性哲学 以人为本 鲁洁教育思想
下载PDF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创新与时代超越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响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2,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实践效果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超越了西式民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民主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念创新:时代超越性
下载PDF
丰子恺“大艺术”观审美超越性质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潇宁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3期47-49,共3页
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优秀艺术家之一,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西方艺术创作技巧与理论思维,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美学理论体系,不仅着眼艺术创作与作品,更是由艺术与美提领至人生层面,其理论文献中多次提及“大艺术”概念,并衍生出“大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优秀艺术家之一,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西方艺术创作技巧与理论思维,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美学理论体系,不仅着眼艺术创作与作品,更是由艺术与美提领至人生层面,其理论文献中多次提及“大艺术”概念,并衍生出“大艺术家”“大人格”与“大艺术品”等概念范畴,深刻揭示了丰子恺具有超越性质的“艺术的人生”之艺术理论观点与人生境界。体现在艺术的表现方面、创作方面、审美观照方面及审美情感方面等,是对自在之物、艺术技巧、艺术作品与日常情感的超越,从而达至深广的大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审美的超越性不仅为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体系建构提供了理论思路与实践参考,还能指引人们在人生实践中以更明澈的思维视野付诸实践,寻找现实人生的审美意义与幸福栖息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美学 大艺术观 超越性 艺术启示 现代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