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宗教学史看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光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认为中国宗教学的百年史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百年变局。前五十年 ,是中国宗教学意识与问题共生的历史 ;后五十年 ,中国宗教学的超越情怀并未脱离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照 ,而是参与到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本文认为中国宗教学的百年史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百年变局。前五十年 ,是中国宗教学意识与问题共生的历史 ;后五十年 ,中国宗教学的超越情怀并未脱离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照 ,而是参与到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当中 ;展望未来 ,中国的宗教学将承继历史上的问题意识和超越情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宗教学史 问题意识 超越情怀 宗教改革 宗教批判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超越情怀:毛泽东生存意志的精神底蕴
2
作者 何显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30,共7页
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毛泽东是一位极其特殊的政治巨擘。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政治韬略,粗犷豪迈、浪漫洒脱的诗人气质,上天入地,神游八极,机杼莫测的哲理睿智,以及不同寻常的历史智慧,相互交融在一起,共同铸就了毛泽东... 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毛泽东是一位极其特殊的政治巨擘。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政治韬略,粗犷豪迈、浪漫洒脱的诗人气质,上天入地,神游八极,机杼莫测的哲理睿智,以及不同寻常的历史智慧,相互交融在一起,共同铸就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以及外在人格魅力,铸就了毛泽东博大沉雄的超越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自学生时代起就立志“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作个奇男子”(罗章龙:《椿园载记》)的旷世奇雄,有着他自己一整套独特的思想逻辑、价值理想以及时空界域。在不断带领人们去实践现实社会目标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超越情怀 精神底蕴 生存意志 实体世界 本体 终极意义 宇宙空间 超越意识 超越
下载PDF
庄子的另类人生及其超越情怀
3
作者 高振岗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庄子是他所处那个年代的另类,这种超凡脱俗的另类人生以"心斋"为逻辑出发点,以"道"为心灵的归宿,在"体道"的过程中诠释了其达成"真人"的理想人格追求。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生死,力求达... 庄子是他所处那个年代的另类,这种超凡脱俗的另类人生以"心斋"为逻辑出发点,以"道"为心灵的归宿,在"体道"的过程中诠释了其达成"真人"的理想人格追求。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超越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另类 人生 超越情怀
下载PDF
“渔父”意象中的超越情怀
4
作者 任芝慧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第12期36-36,共1页
"渔父"一直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常见的意象,众多文人墨客都对其津津乐道。苏轼在《渔父四首》中,刻画了一个狂饮烂醉而忘形的渔父,他狂放不羁,喝醉后更是万事皆空。"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虽说他喝醉了... "渔父"一直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常见的意象,众多文人墨客都对其津津乐道。苏轼在《渔父四首》中,刻画了一个狂饮烂醉而忘形的渔父,他狂放不羁,喝醉后更是万事皆空。"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虽说他喝醉了,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最清醒的便是渔父了。他每饮一杯,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便是一次心灵的升华,是一次超越。渔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所以他自由自在,不受外物所累。这,便是一种超越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父”意象 超越情怀 中国古典文学 封建社会 自由自在 超越精神 苏轼 狂放
下载PDF
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5,共8页
问题意识淡漠、运作性不强,是制约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显问题意识,需要矫正体系本位意识、功利主宰导向和片面意识形态化。向问题意识转变,意味着在设问方式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都应有相应的转变。提倡问题意识,不能抱... 问题意识淡漠、运作性不强,是制约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显问题意识,需要矫正体系本位意识、功利主宰导向和片面意识形态化。向问题意识转变,意味着在设问方式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都应有相应的转变。提倡问题意识,不能抱持急功近利的心态,而要张扬一种超越情怀,并在咨政与怡情、建构与解构、学者人格与多元追求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设问方式 应答方式 超越情怀
原文传递
学科情结与超越情怀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凡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7,共3页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交融与转换。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研究方式。中国语境下的问题意识仍是学科研究的源泉,超越学科情结的高等教育研究能更清晰地反思与改良理论体系,进而在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背景与视野下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的原创研究和深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门类 超越情怀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学术共同体 学科文化 知识领域 近代以来 体系结构
原文传递
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论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2
7
作者 章亚昕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分析了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认为沧桑之感、超越情怀、纯诗意向和边缘处境为其创作心态四要素。是漂泊的身世,塑造了他们的时空意识;超越的情怀,则表现了他们的文化精神,因而高扬的诗意转化为诗人们对家园的诗思、对生存的诗... 本文分析了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认为沧桑之感、超越情怀、纯诗意向和边缘处境为其创作心态四要素。是漂泊的身世,塑造了他们的时空意识;超越的情怀,则表现了他们的文化精神,因而高扬的诗意转化为诗人们对家园的诗思、对生存的诗情、对贯通的诗想。诗人们为了超越生命中的悲剧而去追求纯诗,以意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伊甸园情结;他们那种充满了沧桑之感的边缘处境,便成就了创世纪诗社颇具重构意味的史册蕴涵。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世纪诗社推出“大中国诗观”的文化整合意向,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他们力主对中国诗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艺术使命感,便不难发现这一诗人群体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态 超越情怀 意象语言 文化精神 文化整合 台湾创世纪诗社
下载PDF
论师陀小说的佛教精神与超越情怀
8
作者 王欣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4-147,共4页
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是一个深受佛教精神影响的作家。作为一个出身于20世纪初,接受古典文化熏陶,五四新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师陀思想体系的构成无疑是复杂的。儒释道以及西方文学中的世纪末思潮在他思想中缠绕、纠结。它们... 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是一个深受佛教精神影响的作家。作为一个出身于20世纪初,接受古典文化熏陶,五四新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师陀思想体系的构成无疑是复杂的。儒释道以及西方文学中的世纪末思潮在他思想中缠绕、纠结。它们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对他的人生和创作产生影响。然而,在这诸多文化中,佛教的影响是最鲜明、持久的,也是作家的思想接受体系中最为偏重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精神 超越情怀 师陀 现代西方文化 小说 著名作家 思想体系 五四新文学
原文传递
唐君毅青年时期的生死经验及其哲学意涵——唐君毅的生命体验及其哲学建构之二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仁富 汪丽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29-39,共11页
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他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而他生死哲学的立场和理论取向,则与他早年真实的生死经验密切相关。早年的"想象性体验"奠定了唐君毅生死哲学思考的"问题意识",... 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他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而他生死哲学的立场和理论取向,则与他早年真实的生死经验密切相关。早年的"想象性体验"奠定了唐君毅生死哲学思考的"问题意识",让生死、天人、心物、人我之间的感通问题成为唐君毅生死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而其早年的生死离别"经验性体验",则以生命实践的方式,让生死问题落实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之中,为其后来关于生死哲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最为真切的经验基础和最为需要的实践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超越情怀 死亡 自杀 生死哲学
下载PDF
“散文热”的背后——19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生态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宗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1-65,共5页
1990年代至今,散文队伍空前壮大,散文创作数量激增,但在散文繁荣的表象下,暴露出的却是内质的空虚和价值的失衡。其原因在于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的没落,超越情怀的丧失,导致消费化、快餐化、格式化的创作倾向,体现出外强中干的特征。当... 1990年代至今,散文队伍空前壮大,散文创作数量激增,但在散文繁荣的表象下,暴露出的却是内质的空虚和价值的失衡。其原因在于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的没落,超越情怀的丧失,导致消费化、快餐化、格式化的创作倾向,体现出外强中干的特征。当代散文惟有秉持崭新的现代意识,植根大众,深入时代,才有可能涅槃出华美灿烂的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热 人文精神 超越情怀 闲适情调 流水线写作
下载PDF
初唐四杰的赋体创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忠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84-88,共5页
初唐四杰的赋体创作阿忠荣王、杨、卢、骆的诗文创作,代表了从齐梁文风转向唐代创作的一个发端,已为多人所论及。但人们最常注重的却是四杰的诗歌创作,对于他们的文章谈的较少,尤其是对他们的赋,更少有人作过专门的论述。实际上,... 初唐四杰的赋体创作阿忠荣王、杨、卢、骆的诗文创作,代表了从齐梁文风转向唐代创作的一个发端,已为多人所论及。但人们最常注重的却是四杰的诗歌创作,对于他们的文章谈的较少,尤其是对他们的赋,更少有人作过专门的论述。实际上,四杰的赋上承齐梁,下启盛唐,同样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照邻 四杰 骆宾王 作品 王勃 杨炯 超越情怀 初唐 抒情小赋 赋体创作
下载PDF
儒家理想及其当代处境之探讨
12
作者 张新民 《社科新视野》 2010年第1期24-28,36,共6页
乡土情结与超越情怀 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粹”,不知道发扬和光大其精华,不是客观公正的学术态度。“粹”“粹”互映,“美”“美”相济,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以“粹”迎“粹”,以“美”迎“美”,以“善”待“善”,以“真”... 乡土情结与超越情怀 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粹”,不知道发扬和光大其精华,不是客观公正的学术态度。“粹”“粹”互映,“美”“美”相济,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以“粹”迎“粹”,以“美”迎“美”,以“善”待“善”,以“真”待“真”,可能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 当代 人类发展 “美” 超越情怀 乡土情结 学术态度 客观公正
原文传递
淡然回首十年路
13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2-113,共2页
淡然回首十年路大概细心的读者会留意,本刊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出版逾10卷40期。在商海大潮的喧嚣之声与万众盼迎香港回归的火爆气势映衬下,这份小小刊物的生日纪念自然显出几分寂寥。不过,它在一个... 淡然回首十年路大概细心的读者会留意,本刊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出版逾10卷40期。在商海大潮的喧嚣之声与万众盼迎香港回归的火爆气势映衬下,这份小小刊物的生日纪念自然显出几分寂寥。不过,它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代学术共同的冷清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法 专号 大众文化 中国法律教育 国际私法 核心期刊 社会主流文化 超越情怀 心路历程 精英文化
原文传递
毛泽东晚年的心路历程
14
作者 何显明 《晚报文萃》 2003年第3期48-49,共2页
(一)超越者的精神追求不属于此岸世界,他的终极理想就是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超脱于物欲世界的滚滚红尘之外。他心托明月,把生存的全部意义倾注于对生命净土的寻觅上。心中的"玉宇",给予了他赖以生存,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 (一)超越者的精神追求不属于此岸世界,他的终极理想就是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超脱于物欲世界的滚滚红尘之外。他心托明月,把生存的全部意义倾注于对生命净土的寻觅上。心中的"玉宇",给予了他赖以生存,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古往今来,相对于凡夫俗子的物欲喧嚣,真正具有这种超越情怀的超越者,在现实世界中总是犹如鹤立鸡群,显现出他特有的清高和孤独。世俗世界的一切快乐、幸福,对他来讲都毫无意义,勾不起他的任何眷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晚年 心路历程 超越 终极理想 终极关怀 超越情怀 工作人员 理想世界 孤独 现实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