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代性维度
1
作者 白刚 曾俊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代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共同出发点——现代性矛盾。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三大经济范畴——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批判,揭示出了其"物与物"背后所隐藏的...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代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共同出发点——现代性矛盾。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三大经济范畴——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批判,揭示出了其"物与物"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人与人"之间颠倒的社会关系,从而瓦解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根基,实现了从资本的自由向现实的个人的自由的转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内在而又超越的批判本性,使其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的"超越现代性"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代性矛盾 现代性批判 超越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如何“强起来”——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学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7,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性,中国要"强"起来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如何面对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强起来"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性,中国要"强"起来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如何面对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强起来"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中国"强起来"的指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应当是整体的,中国不能只停留于"片面的现代性",只有全面地实现现代性,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中国必须正视这些负面效应,只有将之克服掉,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是可以也应当超越的,中国必须在实现现代性的同时还要超越现代性,通过超越现代性来使自己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必然卷入到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中国必须根据复杂现代性的现实,正确驾驭各种矛盾,使自己走向"强起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展开,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结合中国现代化实际的创造性运用,中国正在通过"驾驭资本"的实践破解如何使中国"强起来"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强起来”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 全面的现代性 超越现代性 复杂现代性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郗戈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8,共7页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性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原文传递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
4
作者 郗戈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12年第8期18-23,44,共7页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性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原文传递
从现代化视野对中国道路的整体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毛立言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在探寻和思考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时,一定要认识到,这条道路的选择和开拓是不可选择性与可选择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不可选择性即不可逾越性,就是走什么道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道路的可选择性即可逾越性,是对历史提供的选择机会和跨越条件... 在探寻和思考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时,一定要认识到,这条道路的选择和开拓是不可选择性与可选择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不可选择性即不可逾越性,就是走什么道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道路的可选择性即可逾越性,是对历史提供的选择机会和跨越条件的准确把握和利用。新中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就是"现代性的实现与超越过程"。客观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已基本成型,但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应继续坚持与发展"中国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内涵 基本特征 现代性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