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金庸的“个体化世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本文运用吴炫先生的否定主义美学观念来阐释金庸作品的意义,认为:金庸先生不重复前人、不重复自己,超越雅俗界限,超越儒道释而听从人的内心真实而自由存在,从而在客观上完成了“个体化理解”。从这一新视角可以重新认识金庸在现代华文... 本文运用吴炫先生的否定主义美学观念来阐释金庸作品的意义,认为:金庸先生不重复前人、不重复自己,超越雅俗界限,超越儒道释而听从人的内心真实而自由存在,从而在客观上完成了“个体化理解”。从这一新视角可以重新认识金庸在现代华文文学中的地位,同时在实践方面也丰富了否定主义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理解 不重复前人 不重复自己 超越雅俗界限 超越儒道释
下载PDF
论现代通俗小说作家作品的亦雅亦俗
2
作者 田素芹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9-10,2,共3页
张爱玲、徐訏、无名氏在雅俗融合的创作之路上继续探索,创出了高雅的通俗小说,或者说是通俗的高雅小说,创造了小说雅俗融合的现代化新境界。从开启民智到真正启迪大众的灵魂,叙述策略已由原来的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人物为中心,丰富的意象... 张爱玲、徐訏、无名氏在雅俗融合的创作之路上继续探索,创出了高雅的通俗小说,或者说是通俗的高雅小说,创造了小说雅俗融合的现代化新境界。从开启民智到真正启迪大众的灵魂,叙述策略已由原来的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人物为中心,丰富的意象,意蕴深刻。抗战时期徐訏、无名氏的后期浪漫派小说,赵树理为代表的解放区大众小说,以及沦陷区张爱玲、苏青等人位于雅俗之间的小说,这些小说很难确定它们是新文学小说还是通俗小说,新旧文学的特征并存共体,即雅俗融合,超越雅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通俗小说 亦雅亦俗 超越雅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