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均单独使用利拉鲁肽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C、TG...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均单独使用利拉鲁肽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C、TG)、体质量(BMI)、腰围(WC),计算BM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并计算男、女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男女患者FPG、2 h PG、Hb A1c、HOMA-IR、BMI、WC、TC、TG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1);男女患者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8.3%、7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无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并可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舌象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S01-G手持式舌象仪采集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同时收集其他观测指标。结果:青年全舌质Lab-L值高于老年;青年齿...目的:探究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舌象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S01-G手持式舌象仪采集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同时收集其他观测指标。结果:青年全舌质Lab-L值高于老年;青年齿痕出现频率高于年轻老年和老年。全舌质Lab-L、全舌质Lab-b、全舌苔Lab-b与体质量指数(BMI)正相关;肥胖出现苔腻频率高于超重。伴有慢性并发症苔腻出现频率高于不伴有慢性并发症;伴有慢性并发症点刺出现频率低于不伴有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全舌质Lab-a值小于无并发症。舌色参数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有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4个回归方程:FBG=64.045-0.409×全舌Lab-b,TC=1.251+0.034×全舌苔Lab-L,LDL-C=-16.986+0.139×全舌苔Lab-a,Apo B=13.111+0.028×全舌苔Lab-a。结论:超重或肥胖T2DM病患者的舌象特征与年龄、BMI、并发症、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并对一些实验室指标有预测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均单独使用利拉鲁肽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C、TG)、体质量(BMI)、腰围(WC),计算BM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并计算男、女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男女患者FPG、2 h PG、Hb A1c、HOMA-IR、BMI、WC、TC、TG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1);男女患者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8.3%、7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无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新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并可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
文摘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文摘目的:探究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舌象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S01-G手持式舌象仪采集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舌象,同时收集其他观测指标。结果:青年全舌质Lab-L值高于老年;青年齿痕出现频率高于年轻老年和老年。全舌质Lab-L、全舌质Lab-b、全舌苔Lab-b与体质量指数(BMI)正相关;肥胖出现苔腻频率高于超重。伴有慢性并发症苔腻出现频率高于不伴有慢性并发症;伴有慢性并发症点刺出现频率低于不伴有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全舌质Lab-a值小于无并发症。舌色参数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有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4个回归方程:FBG=64.045-0.409×全舌Lab-b,TC=1.251+0.034×全舌苔Lab-L,LDL-C=-16.986+0.139×全舌苔Lab-a,Apo B=13.111+0.028×全舌苔Lab-a。结论:超重或肥胖T2DM病患者的舌象特征与年龄、BMI、并发症、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并对一些实验室指标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