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地区超重肥胖人群心肺耐力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陈婷 彭瑶函 +2 位作者 李小灿 孙睿哲 赵昕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20∼59岁超重肥胖人群心肺耐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西藏国民体质监测数据20∼59岁人群部分,根据肥胖标准筛选出超重肥胖人群数据,有效样本量1627例。体质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采用t检...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20∼59岁超重肥胖人群心肺耐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西藏国民体质监测数据20∼59岁人群部分,根据肥胖标准筛选出超重肥胖人群数据,有效样本量1627例。体质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心肺耐力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肥胖人群心肺耐力的因素。结果:西藏拉萨、林芝、那曲地区20∼59岁人群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33.03%,超重/肥胖且中心性肥胖检出率(15.24%)>单纯超重(12.67%)>单纯中心性肥胖(4.02%)>单纯肥胖(1.11%)。西藏超重肥胖者心肺耐力数据比较:单纯超重>单纯中心性肥胖>单纯肥胖>超重肥胖且中心性肥胖。西藏20∼59岁超重肥胖人群心肺耐力占比依次为“良好”(38.66%)>“优秀”(31.04%)>“中等及以下”(30.3%)。随肥胖指标的升高,超重肥胖人群心肺耐力呈下降趋势。BMI>25.75 kg/m2、腰围>94 cm、体脂率>26.92%、腰臀比>0.93时心肺耐力显著下降(均P<0.05)。心肺耐力与肥胖指标BMI(r=-0.24)、腰围(r=-0.31)、体脂率(r=-0.89)、腰臀比(r=-0.64)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其中体脂率对心肺耐力负性影响较大(χ2=260.05,P<0.01)。西藏肥胖者心肺耐力受性别、年龄、肥胖类型及体育锻炼因素的影响显著。与心肺耐力“中等及以下”比较,在“良好”等级中,男性、偶尔运动、经常运动与心肺耐力“良好”呈正相关;在心肺耐力“优秀”等级中,年龄40∼59岁、单纯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且中心性肥胖与心肺耐力“优秀”呈负相关;男性、偶尔运动、经常运动与心肺耐力“优秀”呈正相关(均P<0.05)。其中经常运动(OR=7.42,95%CI:4.95∼11.09)对心肺耐力为“良好”影响较大,性别(OR=16.64,95%CI:11.79∼23.47)对心肺耐力为“优秀”影响较大。结论:西藏地区20∼59岁超重肥胖者心肺耐力受性别、年龄、肥胖类型及体育锻炼影响显著,与年龄、肥胖呈负相关,与男性、体育锻炼呈正相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30 min/d,3 d/week以上)对西藏肥胖人群心肺耐力改善有积极作用。肥胖相关指标与心肺耐力均呈负相关,其中体脂率对心肺耐力负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超重肥胖 运动 心肺耐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阻运动改善超重肥胖人群身体成分:一项伞形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代新语 闫纪红 +1 位作者 华凌军 郑晓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1,共5页
背景: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提升肌肉力量,但对体成分的相关影响缺乏确凿证据,随机对照试验与多篇Meta分析结果的争议给临床的运动干预决策带来了困扰。目的:基于伞形综述(umbrella review)的方法学范式,探究抗阻运动改善超重、肥... 背景: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提升肌肉力量,但对体成分的相关影响缺乏确凿证据,随机对照试验与多篇Meta分析结果的争议给临床的运动干预决策带来了困扰。目的:基于伞形综述(umbrella review)的方法学范式,探究抗阻运动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成分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抗阻、阻力、自重、meta、元分析、meta分析、体成分、体脂率、脂肪质量、瘦体重、体质量”,英文检索词包括“Resistance training、Strength Training、Weight-Lifting Strengthening Program、Body Compositions、Body Fat Distribution、Meta Analysis、Data Pooling、Overviews、Clinical Trial、Clinical Trial Overviews”等。收集抗阻运动干预超重、肥胖人群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8-31。采用PRISMA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14篇Meta分析,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2个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中级,12个为低级,14个为极低级。②与对照组相比,32个结局指标中有23个得到显著性改善。抗阻运动对体脂率的干预效果已形成共识,对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的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③抗阻运动是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成分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纳入系统评价的整体研究质量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普遍较低,未来应在明确样本特征、细化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被试的初始状态、运动目标和意愿,通过水阻、气阻及弹性阻力的多元、科学、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设计提升抗阻运动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为抗阻运动干预提供明确的循证支持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体脂率 体成分 超重肥胖人群 伞形综述 系统评价再评价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宁宁 李玉凤 +2 位作者 王仁媛 李婉君 林素兰 《护理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选取乌鲁木齐市某10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儿童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儿童及其父母的一般资料,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和...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选取乌鲁木齐市某10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儿童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儿童及其父母的一般资料,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来评估儿童的体质量指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2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低、男童、父亲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出生体质量(≥4000 g)、胎龄(<37周)、剖腹产、生后6月内非纯母乳喂养、补维生素D持续时间短(0~<6个月)、早期抗菌药物暴露、孕期体质量增加(>12.5 kg)、孕期未补叶酸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父亲文化程度低、男童、父亲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出生体质量(≥4000 g)、胎龄(<37周)、剖腹产、生后6月内非纯母乳喂养、补维生素D持续时间短(0~<6个月)、早期抗菌药物暴露、孕期体质量增加(>12.5 kg)、孕期未补叶酸的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情况。社会各界也应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引起重视,建议重点关注生命早期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做好一级预防,防止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因素 学龄前儿童 超重肥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血铜、锌、钙、镁、铁与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联
4
作者 黄智航 罗米扬 +7 位作者 戴文 姚珍珍 欧阳思思 徐宁安 周海湘 李雄伟 钟燕 罗家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超重肥胖儿童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6~17岁超重肥胖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的关联...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超重肥胖儿童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6~17岁超重肥胖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的关联,为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儿童的相关资料,采集受试者凌晨空腹血并检测血糖、血脂、微量元素等指标。将超重肥胖儿童分为单纯超重肥胖组(n=400)和NAFLD组(n=202);根据ALT水平,将NAFLD组划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2个亚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NAFL和NASH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602名研究对象,其中73.6%为男性,年龄为10(9,1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9(22.7,27.4)kg/m~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NAFLD组的年龄、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NAFL组的年龄、BMI、DBP、SBP、ALT、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NASH组的年龄、BMI、DBP、SBP、TG、LDL、ALT、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均P<0.017)。根据各微量元素水平划分为四分位组,在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血压、TG、HDL、LDL后,与最低分位组相比,铁元素最高分位组NAFLD的OR值为1.79(95%CI 1.07~3.00),铜、锌、钙、镁元素与NAFLD均不存在关联。NAFL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铁元素最高分位组NAFL的OR值为2.21(95%CI 1.26~3.88),未发现铁与NASH以及铜、锌、钙、镁与NAFL或NASH之间的关联。结论:铁水平过高增加超重肥胖儿童NAFLD(更有可能是NAFL)的患病风险,而铜、锌、钙、镁等与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儿童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基于三种预测模型构建医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晓宇 贾苑吏 +6 位作者 李萌萌 赵泽坤 曹肖肖 樊梦婷 夏鑫 成丽 薛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 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SVM模型预测医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对模型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和比较,以获得超重肥胖风险评估预测的最优模型。方法 参与者为2020年5-12月来自河北省某市1866名医学生,通过自测问卷收集筛查其... 目的 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SVM模型预测医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对模型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和比较,以获得超重肥胖风险评估预测的最优模型。方法 参与者为2020年5-12月来自河北省某市1866名医学生,通过自测问卷收集筛查其超重肥胖相关数据;利用Python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SVM三种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SVM模型准确度分别为96.26%、98.66%和98.13%;特异度分别为99.77%、100%和99.08%;F1值分别为0.85、0.95和0.93,随机森林为最优预测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负性事件以及学生经济状况在模型中预测权重值均超过10%。结论 主观幸福感水平、负性事件次数以及学生经济状况等为影响医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效果较logistic回归和SVM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超重肥胖 LOGISTIC回归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运动疗法干预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徐云鹏 刘皇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探究运动疗法干预对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0例超重肥胖高血压认知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2月-2024年6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常规干预给予对照组(40例),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探究运动疗法干预对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0例超重肥胖高血压认知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2月-2024年6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常规干预给予对照组(40例),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40例)给予运动疗法干预。两组干预结束,观察其临床效果(认知功能、血压及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认知功能水平高(P<0.05),血压、血脂指标下降显著(P均<0.05)。结论 对超重肥胖高血压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干预,可以提高其认知功能、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付爽 严永军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BMI-z评分、BMI百分位数、体重,减少热量摄入、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含糖饮料糖分摄入、屏幕时间、久坐行为时间,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但对增加体力活动效果不明显。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在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饮食+运动 学龄前儿童 超重肥胖
下载PDF
小儿外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对住院经济的影响
8
作者 庄鑫赟 王育红 +2 位作者 郑敏燕 许玉莲 郭雨柔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 研究小儿外科住院患者不同营养水平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8年1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2 088例小儿外科住院患者,按营养水平不同分为正常、营养不良、超重肥胖3组,分别为1 ... 目的 研究小儿外科住院患者不同营养水平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8年1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2 088例小儿外科住院患者,按营养水平不同分为正常、营养不良、超重肥胖3组,分别为1 872例、144例、72例。0~5岁用2007年WHO判定标准,> 5~18岁按WS/T 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判定标准。3组均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比较3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小儿外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占比和超重肥胖占比分别为6.9%和3.4%。各年龄段与男女间营养不良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18岁超重肥胖占比(7.9%)高于0~1岁组(2.3%)和> 1~5岁组(1.6%)(P <0.05)。> 5~18岁男性超重肥胖占比(9.7%)高于女性(1.7%)(P <0.05);营养不良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高于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结论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5~18岁男性住院患儿的超重肥胖占比较高,应引起注意,为后续临床营养科在该科专题宣教的重点人群;营养不良可影响临床结局,对患儿进行入院前的营养水平评估,发挥临床营养科的积极干预作用,应成为临床诊疗服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营养 小儿外科 诊疗服务 营养不良 超重肥胖 卫生经济
下载PDF
不同膳食模式中学生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研究
9
作者 刘小燕 管永斌 +1 位作者 王潇婧 张增瑞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城乡之间不同膳食模式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收集泸州市3 869名中学生的膳食数据和体格检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城乡之间不同膳食模式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收集泸州市3 869名中学生的膳食数据和体格检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提取了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传统、蔬果以及速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以及父亲体型对城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显著(P <0.05);父母亲体型、锻炼强度以及每周在校吃饭天数对乡村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显著(P <0.05)。结论:不同膳食模式下影响泸州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因素不同,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中学生 超重肥胖 城乡差异
下载PDF
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分娩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
10
作者 刘合作 陈晓绒 黄敏辉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9期1234-1237,共4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有4100万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受超重肥胖的影响[1]。学龄前期儿童发生超重肥胖会增加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风险[2]。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孕妇孕前体质量... 近几十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有4100万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受超重肥胖的影响[1]。学龄前期儿童发生超重肥胖会增加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风险[2]。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有关[3],但分娩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尚未明确[4-5],同时缺乏孕前超重肥胖、剖宫产分娩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质量指数 剖宫产 超重肥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柴桑区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现状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鲜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9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柴桑区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抽样方式于2023年1月至12月选择柴桑区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2648例,调查其超重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648例青少年学生中检出超重422例(15.94%),肥胖327例(12.3... 目的探讨柴桑区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抽样方式于2023年1月至12月选择柴桑区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2648例,调查其超重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648例青少年学生中检出超重422例(15.94%),肥胖327例(12.3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职高(OR=30.773)、女(OR=4.395)、经常吃甜品(OR=2.650)、经常吃零食(OR=2.935)、经常吃油炸食品(OR=2.572)、经常吃夜宵(OR=2.557)、经常喝甜饮料(OR=1.997)、经常久坐行为(OR=3.539)、父亲超重肥胖(OR=3.872)、母亲超重肥胖(OR=2.938)、每日睡眠时间≤8 h/d(OR=3.490)是柴桑区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的高危因素(P<0.05),经常体育锻炼(OR=0.461)、初中(OR=0.173)、高中(OR=0.741)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柴桑区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其与学生年级、性别、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需加强健康教育,提倡青少年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减少久坐行为,延长睡眠时间,避免发生超重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每日睡眠时间 超重肥胖 经常体育锻炼
下载PDF
体育与健康结果报告: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12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8期79-79,共1页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引发了舆论关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显示,...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引发了舆论关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发育整体较好,但存在学生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的情况。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肥胖率为8.8%和9.7%,比2015年分别上升了1.9个和2.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教育质量监测 监测结果报告 国家体育总局 视力不良 公共卫生 学生肥胖 超重肥胖
下载PDF
中老年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心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晶晶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心血管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4月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2000名中老年居民(年龄≥45岁)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验室及体格检测,开展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心血管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4月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2000名中老年居民(年龄≥45岁)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验室及体格检测,开展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相关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均会增加中老年居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居民而言,代谢综合征、超重肥胖的相互作用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应对中老年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有效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及超重肥胖,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婴幼儿超重肥胖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14
作者 陈霞 严薇 +1 位作者 张建敏 唐元如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母体孕前超重肥胖和婴幼儿超重肥胖对2岁内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为社区妇幼保健及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611对母子为... 目的:观察母体孕前超重肥胖和婴幼儿超重肥胖对2岁内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为社区妇幼保健及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611对母子为研究对象,建立回顾性队列研究。提取孕前体质指数(pBMI)和子代2岁内的体质量、身高、血红蛋白及计算身长别体质量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对母体孕前及婴幼儿超重肥胖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以母亲pBMI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正常pBMI相比,孕前超重肥胖与6月龄、1岁、2岁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风险的AOR=2.426、2.314、4.369,95%CI(1.351,4.356)、(1.125,4.761)、(1.261,15.137);以婴幼儿超重肥胖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儿童1岁和2岁时超重肥胖会显著增加缺铁性贫血的风险,AOR=2.537、4.159,95%CI(1.186,5.429)、(1.205,14.348),P均<0.05。结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婴幼儿超重肥胖均是婴幼儿1岁和2岁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孕前超重肥胖 婴幼儿
下载PDF
健康体检超重肥胖人群检出情况及健康干预分析
15
作者 郭飞飞 杨云芳 +2 位作者 刘念 张炜 黄梅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8-0161,共4页
探究康体检超重肥胖人群检出情况及保健情况。方法 择取企业与事业单位1500例健康体检者(2023.01-12)深入分析,统计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并给予相应保健。结果 2022年20-30岁超重肥胖者较多,有400例,占比为32.92%;2023年31-40岁女性超重肥... 探究康体检超重肥胖人群检出情况及保健情况。方法 择取企业与事业单位1500例健康体检者(2023.01-12)深入分析,统计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并给予相应保健。结果 2022年20-30岁超重肥胖者较多,有400例,占比为32.92%;2023年31-40岁女性超重肥胖者较多,有110例,占比为9.05%;>60岁超重肥胖者较少;本研究中,2023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明显低于2022年;2023年肥胖症检出率低于2022年(P<0.05);干预前后,健康生活方式、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较干预前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重肥胖者中,主要以青壮男性居多,其多为超重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可规范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显著控制脂肪含量,以此将体重控制于正常范围内,促进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超重肥胖 年龄 健康生活方式
下载PDF
家医校联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
16
作者 徐洁 夏文妹 +2 位作者 汤华山 李婧 徐文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2-0067,共6页
探索“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7月选取上海市合庆社区某幼儿园中、小班共150名学龄前儿童,对研究对象所在... 探索“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7月选取上海市合庆社区某幼儿园中、小班共150名学龄前儿童,对研究对象所在幼儿园进行健康管理内容的基线调查与评估。采用数字随机法抽取75名儿童为干预组,由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与干预组家庭及幼儿园教师的签约。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针对性的健康讲座、育儿知识培训等。一年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结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基线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干预组儿童超重肥胖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对照组儿童超重肥胖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31;且干预组儿童BMI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0。相比基线阶段,干预组父母为儿童直接抚养者的比例显著增加,P<0.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抚养者角色无显著变化,P=1.000。结论 “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良好,干预效果可能源自直接抚养者角色的改变。本研究有助于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范围和覆盖面,为今后多方联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实施和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学校—家庭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学龄前儿童 超重肥胖
下载PDF
中小学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学生版
17
作者 《健康生活》 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一了解超重肥胖对健康的长期危害,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风险,重视保持健康体重。二学会使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主动评估体重状况,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三多吃品种丰富的食物,每天吃早餐,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一了解超重肥胖对健康的长期危害,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风险,重视保持健康体重。二学会使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主动评估体重状况,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三多吃品种丰富的食物,每天吃早餐,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能量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学生 含糖饮料 油炸食品 心血管疾病 超重肥胖 中小学生 患病风险 生活习惯
下载PDF
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20
18
作者 盛秋明 李卫国 +2 位作者 张海涛 吴敏 陈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9-362,367,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地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432例7~15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测。应用Cook定义诊断MS,具有下列5项中至少3项者诊断为MS:腹型肥胖、高血压...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地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432例7~15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测。应用Cook定义诊断MS,具有下列5项中至少3项者诊断为MS: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脂(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结果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5.9%、44.4%、13.4%、48.6%和9.0%。具有0、1、2和3项及3项以上MS组分者分别占4.4%、28.3%、36.3%和31.0%。约95%的个体至少有1项MS组分异常,约60%~70%的个体至少有2项异常。共检出MS134例,检出率为31.0%。结论川沙地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MS的流行已相当严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超重肥胖 代谢综合征 流行
下载PDF
超重肥胖青壮年2型糖尿病中西医治疗概述
19
作者 陆施婷 张晟 陈月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7-933,共7页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体内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起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且伴随超重/肥胖患病率快速升高,增加血糖达标难度,影响生活质量。中医防治疾病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治疗是其优势,通过纠正体质偏...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体内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起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且伴随超重/肥胖患病率快速升高,增加血糖达标难度,影响生活质量。中医防治疾病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治疗是其优势,通过纠正体质偏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减重、降糖。本文从人群特点、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模式、西医治疗、中医治疗4个方面总结现今超重肥胖青壮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方案,以期为今后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青壮年 2型糖尿病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调查 被引量:19
20
作者 宋军 肖瓅 +5 位作者 李晓北 靳雪征 黄凯 张倩 段一凡 徐春燕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6期463-465,468,共4页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现状,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15所大学中随机选取259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及...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现状,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15所大学中随机选取259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及减肥行为等信息。结果男生的超重肥胖率(12.8%)明显高于女生(2.9%);女生中体重过低的占34.6%,明显高于男生(12.1%)。33.2%的大学生采取过减肥措施,女生(43.5%)明显高于男生(23.6%)。51.5%减过肥的大学生采取的是"适量运动+控制饮食"的减肥方式,但仍有29.1%主要靠"节食"来减肥,尤其是女生(33.0%)。有54.1%"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未采取过任何减肥措施,男生比例(57.5%)明显高于女生(37.1%)。有27.1%"体重过低"的大学生曾经减过肥,女生(31.4%)高于男生(15.9%)。在曾经减过肥的大学生中,只有11.2%的大学生处于超重肥胖,18.6%的大学生处于体重过低的情况,女生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超重肥胖有不正确认识,因关注程度不足而未采取任何减肥措施的现象在"超重肥胖"男生中非常突出;因过分追求体型消瘦而盲目减肥的现象在"体重过轻"女生中尤为突出。建议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减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超重肥胖 减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