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s)在生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们参与种子甘油酯、生物膜膜脂及鞘脂的合成,并为角质层蜡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角质层是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分最表层的保护层,由角质和蜡质组成,...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s)在生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们参与种子甘油酯、生物膜膜脂及鞘脂的合成,并为角质层蜡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角质层是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分最表层的保护层,由角质和蜡质组成,其中蜡质又分为角质层表皮蜡和内部蜡,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方面起重要作用。VLCFAs的合成由脂肪酰-CoA延长酶催化,该酶是由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的多酶体系。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文章就VLCFAs及角质层蜡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研究进展方面做了综述,并对植物蜡质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展开更多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tion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rotein;ELO)是决定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长足大竹象ELO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序列进行详细...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tion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rotein;ELO)是决定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长足大竹象ELO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序列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探究长足大竹象ELO基因家族调控其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从长足大竹象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15个ELO基因家族成员,分别位于四条染色体上。其等电点9.22~9.68、呈碱性。该家族蛋白具有稳定性、疏水性、具有跨膜现象、且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Cbu ELO蛋白家族共鉴定出10个保守基序。通过构建Cbu ELO蛋白家族进化树分析,长足大竹象与赤拟谷盗的ELO蛋白家族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长足大竹象ELO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se of verylong chain fatty acids,ELOVL)家族是哺乳动物中一类编码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延伸酶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有7个成员:ELOVL1~7。各个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不同长度脂肪...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se of verylong chain fatty acids,ELOVL)家族是哺乳动物中一类编码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延伸酶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有7个成员:ELOVL1~7。各个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不同长度脂肪酸链的延长,对脂肪酸的代谢进行调控,进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该家族成员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表达调控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自身脂肪酸合成能力,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ELOVL6 c DNA序列全长(Gen Bank accession:KT779219)。该序列全长2247 bp,包括235、873和1139 bp的5'非编码区(5'-UTR)、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自身脂肪酸合成能力,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ELOVL6 c DNA序列全长(Gen Bank accession:KT779219)。该序列全长2247 bp,包括235、873和1139 bp的5'非编码区(5'-UTR)、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区(3'-UTR),编码290个氨基酸(AA),具有ELOVL家族的全部特征:6个跨膜区、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簇HXXHH、多个保守区以及内质网滞留信号KXKXX。分析发育树表明,ELOVL2与ELOVL5聚为一支,ELOVL6聚为另一支,其中中华绒螯蟹ELOVL6与其他节肢动物ELOVL6聚为一支,与凡纳滨对虾聚为一小支。采用异源表达方法研究ELOVL6编码的蛋白质对脂肪酸的作用,GC-MS结果显示,转基因的酵母培养物C16:0和C16:1n-7含量下降,而C18:0和C18:1n-9的含量升高,同时有新产物C18:1n-7产生。通过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研究ELOVL6基因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及不同脂肪源喂养下的表达情况,显示该基因在肠道、胃、心脏、肝胰腺、胸神经节、肌肉、眼柄、鳃和脑神经节9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不同脂肪源饲喂的结果中,肝胰腺、肌肉、卵巢和精巢4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各组织在全鱼油组饲喂下表达量最低,其中用全豆油组饲喂后,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全鱼油组和鱼油豆油混合组。以上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中ELOVL6能够催化C16的饱和及C16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延长,同时受到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的一定影响,这为探究中华绒螯蟹PUFA合成途径及脂肪酸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s)在生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们参与种子甘油酯、生物膜膜脂及鞘脂的合成,并为角质层蜡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角质层是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分最表层的保护层,由角质和蜡质组成,其中蜡质又分为角质层表皮蜡和内部蜡,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方面起重要作用。VLCFAs的合成由脂肪酰-CoA延长酶催化,该酶是由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的多酶体系。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文章就VLCFAs及角质层蜡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研究进展方面做了综述,并对植物蜡质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文摘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tion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rotein;ELO)是决定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长足大竹象ELO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序列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探究长足大竹象ELO基因家族调控其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从长足大竹象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15个ELO基因家族成员,分别位于四条染色体上。其等电点9.22~9.68、呈碱性。该家族蛋白具有稳定性、疏水性、具有跨膜现象、且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Cbu ELO蛋白家族共鉴定出10个保守基序。通过构建Cbu ELO蛋白家族进化树分析,长足大竹象与赤拟谷盗的ELO蛋白家族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长足大竹象ELO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摘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se of verylong chain fatty acids,ELOVL)家族是哺乳动物中一类编码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延伸酶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有7个成员:ELOVL1~7。各个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不同长度脂肪酸链的延长,对脂肪酸的代谢进行调控,进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该家族成员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表达调控进行综述。
文摘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自身脂肪酸合成能力,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ELOVL6 c DNA序列全长(Gen Bank accession:KT779219)。该序列全长2247 bp,包括235、873和1139 bp的5'非编码区(5'-UTR)、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区(3'-UTR),编码290个氨基酸(AA),具有ELOVL家族的全部特征:6个跨膜区、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簇HXXHH、多个保守区以及内质网滞留信号KXKXX。分析发育树表明,ELOVL2与ELOVL5聚为一支,ELOVL6聚为另一支,其中中华绒螯蟹ELOVL6与其他节肢动物ELOVL6聚为一支,与凡纳滨对虾聚为一小支。采用异源表达方法研究ELOVL6编码的蛋白质对脂肪酸的作用,GC-MS结果显示,转基因的酵母培养物C16:0和C16:1n-7含量下降,而C18:0和C18:1n-9的含量升高,同时有新产物C18:1n-7产生。通过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研究ELOVL6基因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及不同脂肪源喂养下的表达情况,显示该基因在肠道、胃、心脏、肝胰腺、胸神经节、肌肉、眼柄、鳃和脑神经节9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不同脂肪源饲喂的结果中,肝胰腺、肌肉、卵巢和精巢4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各组织在全鱼油组饲喂下表达量最低,其中用全豆油组饲喂后,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全鱼油组和鱼油豆油混合组。以上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中ELOVL6能够催化C16的饱和及C16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延长,同时受到饲料中不同脂肪源的一定影响,这为探究中华绒螯蟹PUFA合成途径及脂肪酸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