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中国PM_(2.5)相关超额死亡数集成评估
1
作者 王情 许怀悦 +3 位作者 朱欢欢 马润美 班婕 李湉湉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1年第5期45-51,共7页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是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国内外5套不同来源的2015年中国PM_(2.5)年均暴露浓度数据和5种暴露-反应关系(exposure-response,E-R)模型,设置了不同PM_(2.5)暴露浓度与...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是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国内外5套不同来源的2015年中国PM_(2.5)年均暴露浓度数据和5种暴露-反应关系(exposure-response,E-R)模型,设置了不同PM_(2.5)暴露浓度与E-R模型的25种组合情景,评估了2015年中国归因于环境PM_(2.5)导致的超额死亡数。结果表明,2015年全国(覆盖2826个区县)PM_(2.5)相关超额死亡数为75.0万~256.5万例,其中应用国内E-R模型评估得到的超额死亡数(186.0万~256.5万例)大于国外模型评估得到的超额死亡数(75.0万~133.2万例);空间分布上,京津冀、河南、山东等重污染地区及人口密度较大地区的PM_(2.5)相关疾病负担较重,这些地区需制定更严格的政策来改善空气质量及保护公众健康。指出,我国地面监测站获得的暴露数据通常会高估全国PM 2.5的实际浓度均值,运用多套PM_(2.5)暴露浓度数据和多种E-R模型评估疾病负担,有利于减少评估的不确定性。提出,应加强我国PM_(2.5)与人群健康的队列研究及数据积累,以获取更准确的E-R关系,提升PM_(2.5)相关疾病负担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慢性死亡效应 超额死亡数
下载PDF
我国各区域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怀悦 王情 +2 位作者 马润美 班婕 李湉湉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9,44,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人群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死亡数。方法基于我国2013—2018年180个区县的温度暴露和死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研究拟合各区域的温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评估我国2015和202...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人群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死亡数。方法基于我国2013—2018年180个区县的温度暴露和死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研究拟合各区域的温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评估我国2015和2020年非适宜气温、低温、高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超额死亡数。结果2015和2020年,我国因非适宜温度暴露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死亡人数分别为39.6万(29/10万)和42.5万(30/10万),大部分可归因于低温(76.5%和62.8%)。相较于2015年,2020年我国人群非适宜气温暴露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超额死亡数增加了7.3%,其中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增加了70.0%,而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下降了11.9%。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数的高值区为华东地区。结论2015—2020年非适宜气温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并且存在增加的趋势。随着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加重,我国需针对地区间气候和人口特征差异,对各地区采取相应的适应性政策来进行人群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适宜气温 暴露反应关系 META分析 七大地理区域 超额死亡数
下载PDF
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疾病负担评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情 许怀悦 李湉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6-1422,共7页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方法运用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气象和全死因的数据, 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构建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然后采用2015年中国2 900个区县的气温数据和人口数...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方法运用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气象和全死因的数据, 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构建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然后采用2015年中国2 900个区县的气温数据和人口数据评估非适宜气温和低温、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 并描述其空间分布。结果 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全死因总死亡数达503.59万例, 各区县平均每日死亡(12±8)例;各区县的日平均气温为(14.98±10.31)℃, 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8.79±17.25)%, 日平均O3浓度为(58.95±34.96)μg/m^(3), 日平均PM2.5浓度为(54.97±45.56)μg/m^(3)。日均气温与全死因死亡数的效应曲线呈现"U"形, 曲线上最低死亡风险气温(MMT)为21.60 ℃;当气温高于MMT时, 随气温升高热效应上升;当气温低于MMT时, 随气温降低冷效应上升。非适宜气温死亡归因分值(AF)为8.76 %(95%CI:8.07%~9.10%), 低温、高温的AF分别为7.21%(95%CI:6.51%~7.57%)、1.55%(95%CI:1.46%~1.61%)。2015年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为519 122例, 其中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占72.98%。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主要呈现从东部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 华东地区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117 522例);黑龙江(东北地区)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26 924例), 广东(华南地区)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27 763例)。结论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疾病负担较重, 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适宜气温 暴露-反应关系 归因分值 疾病负担 超额死亡数
原文传递
温度相关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怀悦 王情 +2 位作者 马润美 班婕 李湉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9,32,共8页
气温作为全球性环境危险因素之一,能增加人群发病和死亡风险,造成健康经济损失。评估温度相关疾病负担对于制定及实施适应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聚焦近年来全球各国温度相关疾病负担研究,梳理和评价相关研究指标、评估方法与现状,为... 气温作为全球性环境危险因素之一,能增加人群发病和死亡风险,造成健康经济损失。评估温度相关疾病负担对于制定及实施适应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聚焦近年来全球各国温度相关疾病负担研究,梳理和评价相关研究指标、评估方法与现状,为温度相关疾病负担的评估及预估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疾病负担 超额死亡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 经济损失
原文传递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归因于臭氧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疾病负担评估
5
作者 朱欢欢 王情 +2 位作者 肖捷颖 陈晨 李湉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6-94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长期暴露对京津冀及周边(简称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地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影响,展开区县尺度的疾病负担评估。方法使用京津冀地区2013年臭氧暴露网格数据(空间分辨率:0.1°×... 目的探讨臭氧长期暴露对京津冀及周边(简称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地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影响,展开区县尺度的疾病负担评估。方法使用京津冀地区2013年臭氧暴露网格数据(空间分辨率:0.1°×0.1°),采用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方法,评估臭氧导致COPD超额死亡数和寿命损失年。结果京津冀地区臭氧浓度为64.39 ppb(约126.20μg/m^3),因长期臭氧暴露导致COPD死亡的超额死亡数约1.48万人,寿命损失年约66.38万年;臭氧致男性COPD疾病负担大于女性;不同省份的臭氧致COPD疾病负担顺位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市。结论臭氧相关的COPD疾病负担较为严重,应控制臭氧前体物的排放,并加大对脆弱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臭氧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超额死亡数 寿命损失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