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变形构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震宇 董火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含柯石英、金刚石榴辉岩是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体,在这些榴辉岩的未退变质核心、退变质斜长角闪岩及超高压围岩中,保存有大量不同变质时期的宏观—微观变形构造.其中主要的变形构造是在单剪应力状态下,由具有顶端指向NW动向... 含柯石英、金刚石榴辉岩是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体,在这些榴辉岩的未退变质核心、退变质斜长角闪岩及超高压围岩中,保存有大量不同变质时期的宏观—微观变形构造.其中主要的变形构造是在单剪应力状态下,由具有顶端指向NW动向的角闪岩相变形作用D2形成的a型褶皱F2,以共轴样式叠加于纯剪应力状态下榴辉岩相变形作用D1形成的斜卧褶皱F1之上的二次叠加褶皱,总体形态符合Ramsay第三种干涉型.这两期变形作用揭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存在两种动力学机制,它们相续作用才使得这些超高压岩石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石 变形构造 叠加褶皱干涉型
下载PDF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9
2
作者 刘良 廖小莹 +3 位作者 张成立 陈丹玲 宫相宽 康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4-1656,共23页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7±8Ma,两期退变质时代分别为448±4Ma和421±2Ma,原岩形成时代上限832±25Ma;寨根石榴石辉石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8±2Ma,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50±3Ma,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26±1Ma,原岩形成时代为573±40Ma;西峡北榴闪岩的角闪岩相变质时代为423±3Ma,原岩形成时代为843±7Ma。新确定的这些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与前人已报导的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不仅分布在秦岭岩群北缘的官坡-双槐树一带,而且断续出露在秦岭岩群中部或偏南侧的清油河北-松树沟-寨根北甚至西峡北东西一线,进一步表明它们应是同一期构造地质事件的产物。北秦岭已发现的全部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均呈透镜体状分布在围岩片麻岩中,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典型的陆壳沉积物,因此,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可能都是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结合岩相学观察、锆石CL图像和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在~500Ma经历了峰期变质作用后,又分别在~450Ma和~420Ma遭受了中压麻粒岩相和或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充分说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陆壳俯冲-深俯冲、之后连续两次抬升的构造演化过程。另外,本次研究新获得的这些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介于843±7Ma~573±40Ma之间,结合官坡榴辉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791~814Ma以及松树沟榴闪岩原岩时代为787±16Ma的研究,共同表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因此,限定俯冲-深俯冲的陆壳物质应来自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的大陆地壳或地质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本文初步认为,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是商丹洋向北俯冲拖曳南秦岭新元古代陆壳物质在~500Ma发生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之后在~450Ma与~420Ma经历了两期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 LA-ICP-MS锆U-PB定年 多期变质时代 大陆深俯冲作用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海州群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丽 陈福坤 +1 位作者 李秋立 郭敬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25-125,共1页
大别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作为中生代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大陆碰撞作用的标志产物,由不同的岩石单元以构造接触拼合而成。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其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而其低级变质岩石单元如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带、南麓的宿松... 大别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作为中生代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大陆碰撞作用的标志产物,由不同的岩石单元以构造接触拼合而成。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其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而其低级变质岩石单元如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带、南麓的宿松带和苏鲁地区南部的海州群等的研究程度依然较低。这些低级变质岩石单元的形成时代、变质历史以及归属问题的厘定同样有助于完整地理解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和演化。本文报道海州群云母石英片岩的锆石年龄和钕同位素分析数据,提供区域对比资料,讨论分析结果隐含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海州群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 苏鲁超高压变质 地质意义 超高压变质岩石 造山带 碰撞作用 扬子地块 华北地块
下载PDF
阿尔金淡水泉早古生代泥质高压麻粒岩及其P-T演化轨迹 被引量:35
4
作者 曹玉亭 刘良 +2 位作者 王超 陈丹玲 张安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60-2270,共11页
南阿尔金构造带淡水泉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蓝晶石黑云母片麻岩是一套典型的泥质高压麻粒岩,其峰期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钾长石+金红石+石英。根据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和Thermocalc 3.23程序计算,确定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 南阿尔金构造带淡水泉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蓝晶石黑云母片麻岩是一套典型的泥质高压麻粒岩,其峰期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钾长石+金红石+石英。根据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和Thermocalc 3.23程序计算,确定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850℃和P>11kbar。结合岩相学研究和P-T视剖面图计算,可识别出该岩石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构成了一个早期快速等温降压,后期近等压降温的顺时针型的退变质P-T演化轨迹,为与陆壳俯冲碰撞有关的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该岩石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内部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残留的原岩碎屑锆石,边部则表现为面状或扇状生长的变质锆石的特征。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核部测点的重稀土含量较高,对应Th/U接近于0.4,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边部测点的重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配分曲线平坦,对应Th/U比值均小于0.1,显示与石榴子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特征。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其变质年龄为486±5Ma,该年龄值与阿尔金江尕勒萨依和英格利萨依两地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变质年龄相近,进一步证明沿阿尔金构造带南缘断续存在一条早古生代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另外,本次研究在获得该泥质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的同时,还获得该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上限值约为719Ma,从而限定阿尔金构造带南缘阿尔金群的形成时代可能不属古元古代,而应属新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淡水 早古生代 泥质高压麻粒岩 演化轨迹 Altyn Tagh area 超高压变质岩石 metamorphic age 变质 构造带 mineral assemblage internal structure pelitic GRANULITE 形成时代 特征 榴子 峰期变质温压条件 变质年龄 rapid EXHUMATION
下载PDF
苏鲁造山变质带南缘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5
作者 贾根 潘明宝 陈火根 《安徽地质》 2000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石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造山带 地质研究 同位素年龄 造山作用 构造变形序列 片麻岩 1∶5万区调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心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海军 金振民 欧新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81-2088,共8页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获得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331块岩心的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数据,并建立了主孔100—2000m的体积磁化率和AMS连续剖面。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主孔100—2000m岩心的磁化率(κ)介于1.05×10-4SI和0.12SI之间,几...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获得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331块岩心的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数据,并建立了主孔100—2000m的体积磁化率和AMS连续剖面。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主孔100—2000m岩心的磁化率(κ)介于1.05×10-4SI和0.12SI之间,几何平均值为1.855×10-3SI;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介于1.04和2.10之间,几何平均值为1.155。该井段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角闪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它们的垂向分布特征控制着磁化率剖面的变化。主孔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普遍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其磁化率特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蛇纹石化橄榄岩具有很高的磁化率(8.58×10-2SI)和各向异性度(1.335)。这主要源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磁铁矿。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和角闪岩代表榴辉岩从新鲜到完全退变质的三个阶段,它们的磁化率和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分别为榴辉岩(1.28×10-3SI、1.077)、退变质榴辉岩(3.19×10-3SI、1.206)、角闪岩(1.02×10-3SI、1.104)。正片麻岩的磁化率和各向异性度分别为5.34×10-3SI和1.167。副片麻岩的磁化率和各向异性度分别为3.46×10-4SI和1.150。对58个变形岩石的AMS测试结果显示,其磁化率椭球体的主轴方向与岩石组构基本一致,即最大磁化率主轴κ1平行矿物线理,最小磁化率主轴κ3垂直岩石面理。同时,这些变形岩石的AMS椭球体多呈现明显的压扁状特征,反映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处于强烈挤压变形的构造应力环境,为苏鲁超高压变质板片的挤出折返模式提供了佐证。该研究成果也为超高压变质岩石地区磁学研究、地球物理调查和测井成果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各向异性 超高压变质岩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国土资源管理大事记
7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6-46,共1页
●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召集会议,研究如何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送温暖活动,确定领导走出去、温暖送下去的方案。●1月2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土地管理综合试验... ●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召集会议,研究如何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系统送温暖活动,确定领导走出去、温暖送下去的方案。●1月2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土地管理综合试验,加快综合配套改革步伐,争取用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管理 国土资源部 管理系统 “政府上网工程” 离退休干部 舆论监督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管理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 超高压变质岩石
下载PDF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in ultrahigh-pressure rocks:Progress, controversie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10
8
作者 LIU Liang YANG JiaXi +3 位作者 ZHANG JunFeng CHEN DanLing WANG Chao YANG WenQ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1983-1995,共13页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in minerals of rocks from orogenic bel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gnition of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sm in their host rocks by defining the subduction depth and improving o...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in minerals of rocks from orogenic bel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gnition of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sm in their host rocks by defining the subduction depth and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during the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of UHP rocks. However, it is a challenging scientific topic to distinguish the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from the 'non-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and decipher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non-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in studies of exolution microstructures from UHP rocks and mantle rocks of ultra-deep origin. We emphasize distinguishing the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from the 'non-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based on their geometric topotaxy and chemistry. In order to decipher correctly the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s,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chemistry and habits of host minerals wit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combine observations of exsolution microstructure in natural rock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nd results of micro-scale analyses. Such studies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HP metamorphism and cast new lights on solid geoscience issues such as deep subduc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s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微观结构 超高压变质岩石 超高压变质作用 壳幔相互作用 矿物岩 科学主题 地质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