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超高温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气态产物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全有 Bernhard M Krooss +4 位作者 金之钧 王毅 Jan Hollenstein Ralf Littke 刘文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48-753,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进行以1K/min升温速率的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最高实验温度为1200℃),获得了煤岩与各显微组分气态产物产率与累计产量变化。对比分析了煤及其显微组分生成气态产物CH4、N2和CO变化特征,其中N2生成温度高于...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进行以1K/min升温速率的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最高实验温度为1200℃),获得了煤岩与各显微组分气态产物产率与累计产量变化。对比分析了煤及其显微组分生成气态产物CH4、N2和CO变化特征,其中N2生成温度高于CH4和CO;H2生成时间与CH4相一致(说明了氢为烃类气体形成的关键因素)。煤及其显微组分生烃潜力具有壳质组>镜质组>煤>半丝质组≥丝质组的特征,说明煤岩生烃潜力主要由其显微组分控制;虽然壳质组在煤岩中含量很低,但生烃潜力高于其他显微组分。煤岩生成的N2具有双峰型特征,说明了前后峰N2具有不同来源,前者来源于无机矿物(如含铵粘土)的分解,后者来源于有机质热降解;显微组分生成N2主要为高温阶段,说明了显微组分在分离过程中可能造成部分无机矿物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煤岩及显微组分 超高温热模拟实验 气态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