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使者咏周敦颐诗六首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丹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3-15,共3页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共2 5册,收录元明清时期越南使者汉文著作7 9种,其中诗文吟咏之作甚夥。梳理全书,所得越南使者咏周敦颐之作,共六首,极珍贵。兹略作疏理并解析如次。
关键词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周敦颐 越南使者 诗咏
下载PDF
谈谈湘桂走廊的越南使者诗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泽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7-27,共11页
元明清时期,出使中国的越南使者途经湘桂走廊时,有45位使者写下了960余首(篇)汉文诗文、近百幅行程图。越南使者的足迹,涉及广西桂林的平乐、阳朔、雁山、象山、叠彩、秀峰、七星、临桂、永福、灵川、兴安、全州,湖南永州的东安、零陵... 元明清时期,出使中国的越南使者途经湘桂走廊时,有45位使者写下了960余首(篇)汉文诗文、近百幅行程图。越南使者的足迹,涉及广西桂林的平乐、阳朔、雁山、象山、叠彩、秀峰、七星、临桂、永福、灵川、兴安、全州,湖南永州的东安、零陵、冷水滩、祁阳等,共计两市16个县区。越南使者的诗、文、图,既是湘桂走廊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越两国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整理、研究湘桂走廊的越南使者诗文,对于研究、宣传、推介湘桂走廊的历史文化,促进湘桂走廊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与越南乃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走廊 越南使者 诗文 研究
下载PDF
“北南还是一家亲”——湖南永州浯溪所见越南朝贡使节诗刻述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京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60-163,共4页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二·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二·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补充作用。永州浯溪所见越南使者诗刻共五首,其中三首可与燕行文献对应。燕行文献之稿本、刻本固已十分珍贵,而诗刻真迹的存留则亦具有非常突出的文物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浯溪诗刻 越南使者 纪咏诗 湖湘碑刻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
下载PDF
元结纪咏诗文研究——以湖南浯溪碑林与越南燕行文献为中心
4
作者 彭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湖南永州之浯溪碑林由中唐文人元结开创,现有石刻500余方,是国内外著名的文物珍宝。《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出文献,记载了大量越南使者出使清朝时所留诗文之手抄本。而浯溪作为越南使者北上入京之必经地,亦... 湖南永州之浯溪碑林由中唐文人元结开创,现有石刻500余方,是国内外著名的文物珍宝。《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出文献,记载了大量越南使者出使清朝时所留诗文之手抄本。而浯溪作为越南使者北上入京之必经地,亦吸引了大量越南使者前来吟咏。这些诗文记录于浯溪碑林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者达63首/篇,是中越文化友好交流之重要历史见证,亦是对元结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越南使者 燕行文献 浯溪石刻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同治八年越南—朝鮮使臣交流初論
5
作者 陸小燕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2期237-254,共18页
同治七年(阮朝嗣德二十一年,1868)越南以黎峻、阮思僴、黄垃赴清,八月初一出鎮南關,同治八年(嗣德二十二年,1869)正月二十九日到達北京,四月初十離開北京,十一月十三日返抵鎮南關①。越南使者在北京停留雨個多月,期間拜見皇帝、參加朝會... 同治七年(阮朝嗣德二十一年,1868)越南以黎峻、阮思僴、黄垃赴清,八月初一出鎮南關,同治八年(嗣德二十二年,1869)正月二十九日到達北京,四月初十離開北京,十一月十三日返抵鎮南關①。越南使者在北京停留雨個多月,期間拜見皇帝、參加朝會,并進行私人交往。同治八年初朝鮮冬至使金有淵、南廷順、趟秉鎬亦在北京,越南、朝鮮使臣進行了密切的交流。此時清朝鎮壓了太平天國和捻軍起事,開始洋務運動,與西方列强暫時相安無事,號稱"同光中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七年 嗣德 天國 阮朝 使臣 八年 越南使者 私人交往
下载PDF
柬越观风记
6
作者 彭丹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205-208,共4页
汉语中"俗"之一字差不多是贬抑到最低的一个了,因为华夏文化是追求高雅的文化,"雅"故为"文明",而"俗"正与"文明"相反。而古人对待"俗"的办法,并不仅仅依靠行政,更不只是... 汉语中"俗"之一字差不多是贬抑到最低的一个了,因为华夏文化是追求高雅的文化,"雅"故为"文明",而"俗"正与"文明"相反。而古人对待"俗"的办法,并不仅仅依靠行政,更不只是依靠法律,而主要靠的是"风"。风吹草偃,无形而致,意谓像风吹一样渐渐缓缓地变化,而不是一味强硬处置。《诗经》十五国风是专说"风"的,因此"诗教"也就最能代表当时的"风教";换言之,《风诗》乃是往古"风俗学"的正宗。古人定义"风俗"大概有两种:其一肯定风俗的差异,南方北方,各有其宜,故以"从宜"称之。其一风俗当趋近于雅,而风俗不能自动变雅,必得"移风易俗",故以"移易"称之。而"移易"的目标便是礼乐文明。中华与四裔,当同则同,当异则异。同,意谓礼乐文明相同;异,意谓四方风俗有异。风俗容有不同,而礼乐文明不可不同。《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14册范世忠《使清文录》有《奉北帝旨问安南风景》诗一首云:"客问安南景若何?安南风景异中华。缁尘不染山河莹,八节皆春草木花。食少麦麻多菽粟,衣轻毛革重绫罗。虽然亦有相同处,礼乐文章自一家。"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与越南同与异的关系。彭丹华从事越南使者咏湖南诗研究,今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分社安排前往越南及柬埔寨考察,与汉喃研究院建立联系,而观其风土民俗。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虽观感未及深入,而宗旨切合传统,是可嘉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风俗 越南使者 诗教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