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源视角下浙江安吉龙山越国107号墓(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组饰研究
1
作者 姜炎 杨明星 +3 位作者 田正标 游晓蕾 刘玲 顿瑾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76-90,共15页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对48件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制品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试显示,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与标准绿松石谱学特征一致,可见较为丰富的杂质矿物,主要有石墨、针铁矿、赤铁矿、云母、石英、金红石、磷铝石和银星石。利用国标《绿松石分级》(GB/T 36169-2018)的参数指标对八亩墩绿松石制品进行分级,发现其颜色、质地一致性高,符合优质绿松石标准。与现代绿松石产地进行产源对比分析发现,八亩墩大墓中绿松石均来自鄂豫陕矿区,且并非单一矿源,北矿带(陕西洛南一带)和南矿带(湖北十堰一带)是浙江安吉龙山地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矿料的主要来源地。结合同时期吴越地区绿松石制品出土情况讨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制品组合关系,发现吴越地区绿松石组饰使用方式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展现了区域性文明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龙山越墓 八亩墩大 地区 绿松石 矿源
下载PDF
安吉八亩墩越墓用鼎制度初考——兼论春秋晚期楚越礼制文化交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
安吉八亩墩越墓器物坑内随葬有鼎、鬲、盉等仿铜陶礼器一套,是探讨春秋晚期越国礼制的重要资料。通过考察礼器形制,可以发现其用鼎主要由楚式箍口鼎、子母口鼎和越式鼎所组成,这种拼凑鼎制的现象不仅见于六合程桥、吴县何山等东南地区... 安吉八亩墩越墓器物坑内随葬有鼎、鬲、盉等仿铜陶礼器一套,是探讨春秋晚期越国礼制的重要资料。通过考察礼器形制,可以发现其用鼎主要由楚式箍口鼎、子母口鼎和越式鼎所组成,这种拼凑鼎制的现象不仅见于六合程桥、吴县何山等东南地区贵族墓葬内,也是中原地区和南方楚文化区在春秋中晚期阶段都盛行的礼制现象,代表了东周阶段新的礼器制度样式。基于这样的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安吉八亩墩越墓的年代,也可以帮助探索这一阶段越国礼器制度的渊源和楚越礼制文化交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八亩墩越墓 用鼎制度 春秋晚期 礼制交流
原文传递
象岗南越王墓墓主赵胡说补证
3
作者 叶永新 《文博》 2008年第3期34-37,共4页
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墓主赵胡说有两个重要的文献证据,即《史记·南越列传》所载赵佗"至建元四年卒。佗孙胡为南越王"和南越国"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但对此有不同意见。通过对有关史料记载作深入的分析和验证,可... 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墓主赵胡说有两个重要的文献证据,即《史记·南越列传》所载赵佗"至建元四年卒。佗孙胡为南越王"和南越国"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但对此有不同意见。通过对有关史料记载作深入的分析和验证,可知"至建元四年卒"的记载无误,建元四年确系赵佗卒年;南越国"五世"确系指有五主,即赵佗、赵胡、赵婴齐、赵兴和赵建德。象岗南越王墓墓主赵眜即为赵胡的结论可进一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岗南 赵胡
下载PDF
湖北襄樊菜越墓出土缠丝玛瑙珠源流试析
4
作者 曹昕睿 《东方收藏》 2022年第10期88-90,共3页
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共出土有两枚黑白纹缠丝玛瑙珠。本文将这两颗黑白纹缠丝玛瑙珠的制作工艺、形制与同时期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缠丝玛瑙进行对比,认为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中所出土的这两颗缠丝玛瑙珠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广西合... 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共出土有两枚黑白纹缠丝玛瑙珠。本文将这两颗黑白纹缠丝玛瑙珠的制作工艺、形制与同时期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缠丝玛瑙进行对比,认为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中所出土的这两颗缠丝玛瑙珠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广西合浦地区传入中国的,并在东汉三国时期受到贵族阶级的追捧,进而对中国境内出土的黑白纹缠丝玛瑙珠之来源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菜越墓 缠丝玛瑙 海上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襄阳菜越三国墓出土青铜马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5
作者 王耀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2-31,共10页
襄阳菜越三国墓出土了一件青铜马,有学者认为其与张济截留洛阳的铜马式有关。通过铜盘铭文释读、文献分析与铜马自身特点可以判断,菜越墓青铜马与洛阳铜马式无关。类型学分析初步建立了汉晋铜马艺术发展的脉络,也显示菜越墓青铜马可能... 襄阳菜越三国墓出土了一件青铜马,有学者认为其与张济截留洛阳的铜马式有关。通过铜盘铭文释读、文献分析与铜马自身特点可以判断,菜越墓青铜马与洛阳铜马式无关。类型学分析初步建立了汉晋铜马艺术发展的脉络,也显示菜越墓青铜马可能的来源。从使用等级、场合与形态上的差异考虑,菜越墓青铜马头部柱状物并非是“纛”。对比汉晋时期实物资料与图像资料可以发现,其很有可能是置于马额部的缨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马 襄阳菜三国 铜马式 缨饰
下载PDF
湖南蓝山五里坪墓群四座战国墓发掘简报
6
作者 向明文 陈斌 +1 位作者 曾莹 韦星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蓝山县五里坪墓群新发现了四座战国墓,从葬俗和随葬品情况来看,其中一座为典型越墓,三座为典型楚墓。五里坪战国墓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为探讨楚国南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讨论南平古城的始建年代提供了新的契机,亦为深入研究战国时... 蓝山县五里坪墓群新发现了四座战国墓,从葬俗和随葬品情况来看,其中一座为典型越墓,三座为典型楚墓。五里坪战国墓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为探讨楚国南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讨论南平古城的始建年代提供了新的契机,亦为深入研究战国时期湘南地区楚越文化交流与族群融合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坪 越墓 战国
原文传递
窦绾葬于何时?
7
作者 李建丽 赵卫平 《文物春秋》 1991年第1期54-57,共4页
窦绾其人,史书无记载。196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满城陵山发掘汉中山靖王刘胜墓时,在刘胜墓北侧约120米处发现另一座大墓,根据汉代“同坟异藏”的习俗,断定其为刘胜妻子之墓。墓中出土了一方铜印,两面印文分... 窦绾其人,史书无记载。196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满城陵山发掘汉中山靖王刘胜墓时,在刘胜墓北侧约120米处发现另一座大墓,根据汉代“同坟异藏”的习俗,断定其为刘胜妻子之墓。墓中出土了一方铜印,两面印文分别为“窦绾”、“窦君须”,由此得知其姓名。又根据出土器物上有“长信尚浴…… 今内者卧”等字样,推测其可能为汉武帝之祖母窦太后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绾 文物工作队 出土器物 上林三官 赤侧 玉石片 郡国 印文 钱文 象岗南
下载PDF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地三号、七号墓发掘简报
8
作者 王意乐 周龙才 +4 位作者 唐锦琼 吴元 郭明珠(绘图) 王源(图/摄影) 周龙才(图/摄影)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0,共11页
2017年始,国字山联合考古队对国字山墓地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期间,对三号墓、七号墓进行了清理。经过发掘,出土了一批器物,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等。两座墓葬与国字山一号墓联系密切,墓主人应同属于越国贵族的三个不同阶层。... 2017年始,国字山联合考古队对国字山墓地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期间,对三号墓、七号墓进行了清理。经过发掘,出土了一批器物,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等。两座墓葬与国字山一号墓联系密切,墓主人应同属于越国贵族的三个不同阶层。国字山墓地系列墓葬的发掘对研究本区域内战国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越国对其西部区域的统治、探讨战国时期的越、楚关系、江西区域内的政治格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字山 葬形制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
9
作者 郑建明 程海娇 《文物天地》 202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国贵族 瓷乐器 音乐考古 原始瓷 礼乐制度
原文传递
攸县鹅公岭出土的一批东周时期青铜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阳秋 陈韶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2006年攸县鹅公岭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19件、砺石2件。经调查,鹅公岭一带系东周—两汉时期墓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发掘了一批东周越人、楚人和两汉时期墓葬。根据对这批青铜器出土情况的调查,结合其组合和器物特征,可知这批青铜器应为... 2006年攸县鹅公岭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19件、砺石2件。经调查,鹅公岭一带系东周—两汉时期墓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发掘了一批东周越人、楚人和两汉时期墓葬。根据对这批青铜器出土情况的调查,结合其组合和器物特征,可知这批青铜器应为东周时期越人墓随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攸县鹅公岭 青铜器 东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