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语言与身体经验:越战老兵纪念碑的“内部”与“外部”
1
作者 张清莹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通过引入布莱恩(Bryan Lawson)的“空间语言”概念,对越战老兵纪念碑进行空间文本分析,并试图从内部空间语言及外部文化研究的角度讨论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性与张力。一方面,不同于作为抽象符号的传统纪念碑,越战老兵纪念碑展现出对于观者... 通过引入布莱恩(Bryan Lawson)的“空间语言”概念,对越战老兵纪念碑进行空间文本分析,并试图从内部空间语言及外部文化研究的角度讨论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性与张力。一方面,不同于作为抽象符号的传统纪念碑,越战老兵纪念碑展现出对于观者身体的呼唤与邀请;但另一方面,纪念碑在作者的意图中被指认为某种用于创伤修复的心理治疗装置,这种充满政治意味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空间形式所带来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战老兵纪念碑 空间语言 空间文本分析
下载PDF
从幻想走向噩梦的深渊——论美国越战小说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亚敏 李公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4,共6页
美国越战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越南战争,表现了人们对越战从幻想到幻灭的态度变化。最初,人们对战争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士兵也渴望到越南当一名勇士。随着战争的进行,人们开始对战争提出种种质疑,士兵则渐渐进入黑暗的中心。此后,大量作... 美国越战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越南战争,表现了人们对越战从幻想到幻灭的态度变化。最初,人们对战争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士兵也渴望到越南当一名勇士。随着战争的进行,人们开始对战争提出种种质疑,士兵则渐渐进入黑暗的中心。此后,大量作品涌现,描写士兵在越南噩梦般的经历,表现他们厌战和反战的意识。然而,战争的噩梦并没有消逝,又随着老兵回到国内,成为他们永远的梦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越战小说 越南战争
下载PDF
越战小说中的记忆伦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梅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越战早已结束,但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和争论远未停息,因为每一场战争都要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在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的回忆越南战争的小说中,往往出现指责和贬损对方的相悖性描述,为此从记忆伦理的角度探讨这... 越战早已结束,但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和争论远未停息,因为每一场战争都要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在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的回忆越南战争的小说中,往往出现指责和贬损对方的相悖性描述,为此从记忆伦理的角度探讨这种对立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首先阐述记忆的目的性和利己性,进而揭示美国作家和越南作家创作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及其具体表现。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研究认为作家应该采用双重记忆机制:即从他者的角度回忆自己的历史,并论证这是一种已经得到部分作家践行、而且伦理上值得倡导的通向正义的记忆机制,也是文学去修复创伤、认识历史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战小说 创伤叙事 记忆伦理
下载PDF
越华文学的越战写实——以气如虹的系列散文《征途摭拾》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涂文晖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3,共8页
越华作家气如虹的长篇系列散文《征途摭拾》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既客观描写了军中生活,又深入展现了华人的内心世界。在写实艺术风格上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又有强烈的抒情特征,是越华文学越战书写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也是... 越华作家气如虹的长篇系列散文《征途摭拾》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既客观描写了军中生活,又深入展现了华人的内心世界。在写实艺术风格上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又有强烈的抒情特征,是越华文学越战书写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也是了解越战时期南越华人的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华文学 越战 写实
下载PDF
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中影视文化对士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亚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影视文化在宣扬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多年的意识形态宣传在战争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其越战叙事文学中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宣传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 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影视文化在宣扬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多年的意识形态宣传在战争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其越战叙事文学中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宣传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战争和越战的态度,使年轻人对战争充满了幻想和向往。然而,战争的现实让士兵最终认识并开始唾弃影视文化的虚假性和欺骗性,这一点在后期的越战叙事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文化 越战叙事文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越战和谈中的中国因素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0,共5页
1972年是中美缓和与越战和谈的关键一年,二者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越南问题最终和平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美缓和后客观上给越南带来的孤立感和压力,而非通常所认为的是中国为了与美国缓和向越方施压的结果。
关键词 越战和谈 中美缓和 中国因素
下载PDF
昔里吉大王与元越战争 被引量:1
7
作者 党宝海 《西部蒙古论坛》 2013年第4期3-8,127,共7页
昔里吉大王是蒙哥汗之子,至元前期曾发动反元兵变。关于昔里吉的最后归宿,汉文和波斯文史料所记不同。一些汉文文献记载昔里吉被元朝将领所杀,并不可靠。波斯文史料《史集》记载昔里吉被元世祖流放到炎热的海岛并最后死在那里。本文根... 昔里吉大王是蒙哥汗之子,至元前期曾发动反元兵变。关于昔里吉的最后归宿,汉文和波斯文史料所记不同。一些汉文文献记载昔里吉被元朝将领所杀,并不可靠。波斯文史料《史集》记载昔里吉被元世祖流放到炎热的海岛并最后死在那里。本文根据汉文文献《安南行记》等,论证元越战争中被俘的昔戾机/昔戾基大王就是昔里吉。他以罪人的身份被遣送到元越战争前线作战,被俘获释后仍未改变元世祖对他的冷遇。元朝、越南的汉文史料证明了《史集》记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里吉 越战 《史集》 《安南行记》
下载PDF
美国越战文学中的越南人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亚敏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美国越战文学中的越南人常常是愚昧、肮脏、懒惰、充满奴性而忘恩负义。美国人强调美越两国人之间的差异乃自然形成,各自的生物学特征已经决定了本身的优劣。因而,越南人的黄皮肤、黑眼睛、黑牙齿就自然代表着他们愚昧落后的本质。形成... 美国越战文学中的越南人常常是愚昧、肮脏、懒惰、充满奴性而忘恩负义。美国人强调美越两国人之间的差异乃自然形成,各自的生物学特征已经决定了本身的优劣。因而,越南人的黄皮肤、黑眼睛、黑牙齿就自然代表着他们愚昧落后的本质。形成的这种越南人的刻板形象充分反映了美国人的自我和意识形态。一方面,美国人以主人自诩,竭尽全力地否定越南人这一有独立意识的主体,试图将之客体化。另一方面,美国人以东方主义的目光去凝视越南人时,眼中的越南人形象与其意识形态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越战文学 美国人 越南入 形象 凝视
下载PDF
拓宽越战史研究的新尝试——评《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馗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8-128,共1页
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越南、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一向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佳作不断。然而,越南战争中的化学战却鲜有人问津。
关键词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越战 牧场 战史 越南战争 中国学者 国际政治
下载PDF
美越战争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倩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8-29,共2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青年运动,其重点集中在学生们的新左派运动、年轻人的反文化运动和越战老兵运动上。这些在当时看来极其荒谬、怪异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是值得理解的。
关键词 新左派运动 反文化运动 越战老兵运动
下载PDF
越战后越美关系的发展——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忠林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2-35,共4页
越战结束之后,美越两国在互动过程中逐渐结束了以前的敌人身份认同,建构起了新的朋友身份认同,从而使双方关系从对立走向了合作。这种发展轨迹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体间建构的重要性。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解释越战后美越两国关系的巨大转变... 越战结束之后,美越两国在互动过程中逐渐结束了以前的敌人身份认同,建构起了新的朋友身份认同,从而使双方关系从对立走向了合作。这种发展轨迹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体间建构的重要性。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解释越战后美越两国关系的巨大转变与飞跃,对于在当今世界各国间化矛盾对立为合作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指导因南海问题而复杂化的中越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战 美越关系 建构主义
下载PDF
洞穴里的自得其乐——论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亚敏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9-55,共7页
在众多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作品中,大部分美国公众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战争,却在脑海里想象了一场越战。美国政府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传播有利于国家利益的"真理",把希望公众了解的越战信息戴上合法知识的面具,通过美化美国政府,... 在众多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作品中,大部分美国公众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战争,却在脑海里想象了一场越战。美国政府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传播有利于国家利益的"真理",把希望公众了解的越战信息戴上合法知识的面具,通过美化美国政府,歪曲、贬低越南,影响公众对越战的想象。公众把被歪曲的事物当作真实事物接受,受到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丧失了自由思考的能力,被纳入了美国政府的预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越南战争 美国越战叙事文学
下载PDF
关于越战期间美国老挝政策的国外成果研究综述
13
作者 孙阳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95-102,共8页
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应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战 美国外交政策 老挝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试论加拿大越战政策从默认到自主的转变--以希伯恩使团活动为中心
14
作者 温强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76-86,共11页
越战前期,加拿大默认并配合了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但随着美国军事行动日益升级,它逐渐显示出更加自主的和平外交姿态,还试图在美国与北越之间进行斡旋。为此,加拿大派遣希伯恩使团负责沟通双方,并力促和谈。加拿大总理皮尔逊还发表坦普尔... 越战前期,加拿大默认并配合了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但随着美国军事行动日益升级,它逐渐显示出更加自主的和平外交姿态,还试图在美国与北越之间进行斡旋。为此,加拿大派遣希伯恩使团负责沟通双方,并力促和谈。加拿大总理皮尔逊还发表坦普尔讲话,明确反对战争扩大化。加拿大从默认到自主的越战政策,是国际冷战局势重大变化在西方阵营内的折射,预示着加拿大将走向更独立的外交立场。越战时加美关系的演变是西方非对称性联盟固有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越战政策 “默认外交” 希伯恩使团 坦普尔讲话 “自主外交”
下载PDF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越战小说《他们携带的东西》之战争反思
15
作者 周玉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89,共4页
有别于传统的战争文学,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越战小说《他们携带的东西》重点讲述越战给美军参战步兵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以及越战经历给这些士兵战后生活带来的创伤。通过对美军士兵在越战中复杂内心世界的... 有别于传统的战争文学,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越战小说《他们携带的东西》重点讲述越战给美军参战步兵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以及越战经历给这些士兵战后生活带来的创伤。通过对美军士兵在越战中复杂内心世界的描写,奥布莱恩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越南战场,同时也深刻揭露了越战混乱、残酷、不确定和荒诞的特征。通过反思战争带给人类的创伤,能够更加合理建构战争认知,进而达到对人终极关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战 《他们携带的东西》 负重 反思
下载PDF
越战英魂 不应忘却的纪念
16
作者 廖晓伟 李肖伟(图) 《中国西部》 2008年第5期88-95,共8页
奠边府,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北部的一座重镇。那里,有一片不起眼的小树林,树林之下静静地排列着许多墓碑。墓碑环绕的正中央耸立着一座纪念塔,上面用中越两种文字写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奠边府,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北部的一座重镇。那里,有一片不起眼的小树林,树林之下静静地排列着许多墓碑。墓碑环绕的正中央耸立着一座纪念塔,上面用中越两种文字写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104座标有名字的中国军人的坟茔,在异国他乡已经默默地沉睡了四十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塔 越战 社会主义 援越抗美 人民利益 中国军人 奠边府 西北部
下载PDF
战争心理学理论在美国越战小说人物解析中的运用
17
作者 王欣然 乔良 宋蓓茹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0期159-160,共2页
美国越战小说是越战文学的重要组成,是作者向社会的心灵呐喊,越战小说展现的不仅是战争,更是每一个参战者的内心世界。本文运用战争心理学中的"环境与人格"、"虚幻现实与感觉现实"、"战斗应激"三组概念,... 美国越战小说是越战文学的重要组成,是作者向社会的心灵呐喊,越战小说展现的不仅是战争,更是每一个参战者的内心世界。本文运用战争心理学中的"环境与人格"、"虚幻现实与感觉现实"、"战斗应激"三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越战小说,分析小说人物的行为成因,以更为内化的方式探讨小说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心理学 美国越战小说 人物解析
下载PDF
《红河》:越战阴影下的命运捉弄
18
作者 周兰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期40-41,共2页
作为一部边境题材的影片,《红河》向那些依然生活在越战阴影里的人致敬,不仅描写了感人至深的爱情,尤其重要的是,表现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影片细节感人,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展示了被命运操控的无力感与悲凉。
关键词 边境 越战 爱情 命运
下载PDF
越战老兵的商业战场
19
作者 吴嘉雯 《商界》 2013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年轻时,他们是战场上的运输兵;年老时,他们是城市中最底层的搬运工。他们说,“我们是军人,有过当英雄的梦。但现在我们只希望能多挣点钱,买上社保,让自己的晚年有个保障。”
关键词 战场 商业 老兵 越战 搬运工 运输 城市 社保
下载PDF
影像世界中的越战谜云——美国越战电影的影像语言运用分析
20
作者 李洁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24期90-94,共5页
“任何影片的意义都是通过其中介形态——影像语言来表述的,确切的说是通过影像语言所构成的表述对象与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共同实现的,这是所有影片意义的基础。”
关键词 影像世界 语言运用 越战 电影 美国 影像语言 意义 影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