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向统一化”对现代大众传媒的冲击和影响
1
作者 王大为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探讨多形式媒体的聚合对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改变已成为这个多媒体时代传媒界学者广泛讨论的议题。本文通过分析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媒体机构的收购、合并及财务经营状况,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为经典案例,探讨媒体行业“趋向... 探讨多形式媒体的聚合对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改变已成为这个多媒体时代传媒界学者广泛讨论的议题。本文通过分析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媒体机构的收购、合并及财务经营状况,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为经典案例,探讨媒体行业“趋向统一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现代大众传媒的冲击和影响。趋向统一化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果利弊参半。从技术层面上看,不同传播技术的趋向统一化是可能的,并且正在进行中。但这并不保证在可操作层面上就会有成功的整合,企业文化差异等因素难免成为趋同一体化道路上的障碍。不可否认趋同一体化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它并不总是对抗商业失败的灵丹妙药,传媒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统一 传播 全球化 所有权集中 企业集团
下载PDF
“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辨析——一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9
2
作者 叶险明 《理论视野》 CSSCI 2021年第4期85-92,共8页
“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这两个命题,是历史哲学的一对核心命题,各有其特定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和使用范围。不能正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任意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这两个命题... “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这两个命题,是历史哲学的一对核心命题,各有其特定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和使用范围。不能正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规范、方法论功能、支撑论断,任意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这两个命题就会被滥用,从而使相关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陷入歧途。因此,必须对这一对命题作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意义上的诠释。唯其如此,人们才能在相关研究中正确把握“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形态 多样 世界文明 统一趋向
下载PDF
重新诠释两个重要历史哲学命题间的关系——超越“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关系认识中的误区 被引量:4
3
作者 叶险明 《理论视野》 CSSCI 2022年第8期103-108,共6页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把握这两个历史哲学命题间的同构性和关联性。所谓“同构性”是指这两个命题都具有相似的防护结构,亦即都从方法论上拒斥“文明优劣”说和“各...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把握这两个历史哲学命题间的同构性和关联性。所谓“同构性”是指这两个命题都具有相似的防护结构,亦即都从方法论上拒斥“文明优劣”说和“各文明类型无发展程度上的差距”论断,并都在逻辑上认可对方所直接涵盖的领域;所谓“关联性”是指这两个命题中的一个命题的使用范围,在逻辑上都是另一个命题使用范围的边界。只有明确“同构性”和“关联性”,我们才能摆脱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困扰,超越“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关系认识中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形态的多样 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趋向 同构性 关联性
下载PDF
从“趋向统一”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及其教学实施举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中国教师》 2019年第5期47-53,共7页
本文从"趋向统一"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并以此来解释和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第一,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表述为"趋向统一"。第二,结合学术研究成果... 本文从"趋向统一"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并以此来解释和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第一,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表述为"趋向统一"。第二,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对"趋向统一"进行界定。同时,梳理了促进"统一"的要素,并对其含义进行了解读。第三,"趋向统一"视角下的中古史教学实施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趋向统一 阶段特征 教学实施
原文传递
从“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看“趋向统一”的阶段特征
5
作者 李莉 李静 方晨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55,共7页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是其具体表现。为何政权分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如此辉煌?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关键词 趋向统一 阶段特征立意 问题串 结构化板书
原文传递
南北朝至隋的经学交流与融合
6
作者 刘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7,共5页
儒学自孔子之后,即有门户之别,但经学的大分立却是因南北朝之际的政治文化对立而成。南北经学学风有异,流行义疏不同,然后由于士人学有兼通,且南北士人因往来之际,交流论辩,经学在辩难中求同存异。至隋代统一,以占据上风的南学为基础的... 儒学自孔子之后,即有门户之别,但经学的大分立却是因南北朝之际的政治文化对立而成。南北经学学风有异,流行义疏不同,然后由于士人学有兼通,且南北士人因往来之际,交流论辩,经学在辩难中求同存异。至隋代统一,以占据上风的南学为基础的经学统一已成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学 对立 交流 南朝化 统一趋向
下载PDF
“镜像认知”到“增量认同”:台湾民众国家认同趋向研究
7
作者 徐晓迪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90,共6页
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在"镜像"意识扭曲的背景下形成了对国家的主体认知的"认同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正常交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与加温,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民间社... 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在"镜像"意识扭曲的背景下形成了对国家的主体认知的"认同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正常交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与加温,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民间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深入,甚至在军事、涉外关系等敏感的领域也出现了"松绑"与交流的态势,这一时期,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政治循环系统,"两岸命运共同体"雏形形成,台湾民众国家主体认同感的"增量效应"不断得以释放与重塑,这对未来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统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认知” 统一趋向 “增量认同” 政治系统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