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7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历史化”与不彻底的“现代性”——《赵氏孤儿》在西欧的两版改编之新探
1
作者 蒋小平 陆铭泽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43-52,共10页
文章聚焦纪君祥《赵氏孤儿》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版代表性改编——启蒙主义伏尔泰版《中国孤儿》与当代芬顿版《赵氏孤儿》,试图立足于“戏剧本体”,以内部研究和戏剧“历史化”美学为方法,先从理论上廓清西方近代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本... 文章聚焦纪君祥《赵氏孤儿》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版代表性改编——启蒙主义伏尔泰版《中国孤儿》与当代芬顿版《赵氏孤儿》,试图立足于“戏剧本体”,以内部研究和戏剧“历史化”美学为方法,先从理论上廓清西方近代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本质,继而对两部作品从形式结构到思想内容层面加以深入解读。认为伏剧对纪剧的改写意在展现资产阶级道德幻景,最终陷入情节剧意识的非历史化泥沼中;芬剧则体现着不彻底的现代性,该剧对剧中人物程勃的改编依旧禁锢于近代戏剧的自由主体精神和道德伦理秩序的思想范畴内,而在对程婴的改编中则让原本坚固的道德伦理出现裂痕并折射出现代戏剧之光。文章最后立足于为人民而创作的价值立场,就《赵氏孤儿》在当代中国故事的改编提出几点构想与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儿》改编 海外传播 戏剧现代性 历史化
下载PDF
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以《赵氏孤儿》为例
2
作者 马进 朱慧子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原创音乐剧自西方引入,在几代优秀音乐创作人的精心培育、努力探索和不断创新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正逐渐摆脱既往由政府独家主导融资与扶持的生产模式,向更加多样化的投资和制作途径转变。代表性的案... 20世纪80年代,中国原创音乐剧自西方引入,在几代优秀音乐创作人的精心培育、努力探索和不断创新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正逐渐摆脱既往由政府独家主导融资与扶持的生产模式,向更加多样化的投资和制作途径转变。代表性的案例便是近年来制作的音乐剧《赵氏孤儿》,其创作与运营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现状和预测其未来展望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赵氏孤儿》转变与优化创作和运营的策略的各项实践,探讨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创音乐剧 《赵儿》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论汉画像历史故事的两种图像叙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以“赵氏孤儿”为例
3
作者 朱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本文考证出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前室北横梁上存一例不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图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叙事,依时间顺序描绘了四个精彩瞬间。汉画像历史故事的图像叙事从单幕走向多幕,应受到早期青铜画像叙事传统、汉画发展内在规律、图像载体转换、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白集汉墓 图像叙事
下载PDF
《赵氏孤儿》画面叠加特征对后世改编剧作的影响
4
作者 胡雨涵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
元杂剧《赵氏孤儿》通过相似画面的反复出现、相关画面的对照设置和前后画面的勾连呼应,使画面间呈现出一种重重叠加的特征,这在作品的大容量写人叙事、描写抒情形象化、留白意蕴的丰富性方面产生了较大作用,对其后世的改编剧作产生了... 元杂剧《赵氏孤儿》通过相似画面的反复出现、相关画面的对照设置和前后画面的勾连呼应,使画面间呈现出一种重重叠加的特征,这在作品的大容量写人叙事、描写抒情形象化、留白意蕴的丰富性方面产生了较大作用,对其后世的改编剧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儿》 画面叠加 后世改编 影响
下载PDF
冲突论视角下中国戏曲文本《赵氏孤儿》跨文化传播的价值
5
作者 黄华英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7期30-32,共3页
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第一个被翻译到西方的戏剧作品,几百年来,这部作品常演常新,成为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作品,同时它也被话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作为改编的元文本进行反复的演绎和新解。在国际上,自伏尔泰翻译《中国孤儿... 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第一个被翻译到西方的戏剧作品,几百年来,这部作品常演常新,成为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作品,同时它也被话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作为改编的元文本进行反复的演绎和新解。在国际上,自伏尔泰翻译《中国孤儿》以来,在数百年内这个故事就已家喻户晓,并成为西方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一扇窗口。究其原因,该文本所具备的冲突精神和故事人物的人格力量是其跨文化传播和产生价值认同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从冲突论的理论视角出发,细解源文本中的人物、情节、事件等戏剧要素,阐述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冲突 戏曲 《赵儿》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运用——以林兆华《赵氏孤儿》为例
6
作者 蔡铭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 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现,也是戏剧民族化的体现之一。中国传统美学滋养了东方哲学观念,包括人生智慧,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林兆华导演的创作强调“顿悟”“直觉”“自由”“整体性”,而这些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渗透出东方禅意。在他的作品中,他创造了一个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舞台,传达了我们来自东方的哲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土壤,讲述了古今中外的戏剧故事。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以林兆华导演的《赵氏孤儿》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呈现和表达,包括整体性思维在戏剧意象中的表达以及人文意识在戏剧观念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林兆华 《赵儿》 导演艺术
下载PDF
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画面叠加特征及作用
7
作者 胡雨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5,71,共5页
元杂剧《赵氏孤儿》通过相似画面的反复出现、相关画面的对照设置和前后画面的勾连呼应,使画面间呈现一种重重叠加的特征。这一特征在作品大容量的写人叙事、形象化的描写抒情、丰富的留白意蕴方面产生了较大作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赵儿》 画面叠加 抒情形象化 留白意蕴
下载PDF
意象图式、隐喻视角下舞蹈创作之初探——以舞剧《赵氏孤儿》为例
8
作者 施萌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1期74-80,共7页
意象图式、隐喻是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学经常探究的范围。而意象图式、隐喻又是舞蹈编创中常使用的技法之一,在学界,研究者对于作品的探讨多集中于舞蹈本身。本文以意象图式、隐喻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分析认知行为在舞... 意象图式、隐喻是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学经常探究的范围。而意象图式、隐喻又是舞蹈编创中常使用的技法之一,在学界,研究者对于作品的探讨多集中于舞蹈本身。本文以意象图式、隐喻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分析认知行为在舞蹈艺术创作领域的运用,以舞剧《赵氏孤儿》为模本,解读当下舞蹈创作和潜意识下认知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创作 意象图式 隐喻 舞剧
下载PDF
舞剧中经典文学作品的叙事以及人物形象的再塑造——以舞剧《赵氏孤儿》为例
9
作者 姜莉莉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舞剧改编是将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元素,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手段重新演绎并呈现在舞台上的过程。舞剧可以充分利用舞台艺术的各种元素,包括舞蹈、音乐、服装和布景,来重新演绎经典文学作品的叙事... 舞剧改编是将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元素,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手段重新演绎并呈现在舞台上的过程。舞剧可以充分利用舞台艺术的各种元素,包括舞蹈、音乐、服装和布景,来重新演绎经典文学作品的叙事和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设计 舞台艺术 经典文学作品 《赵儿》 人物形象 舞剧 再塑造 布景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赵氏孤儿》的回归与创新
10
作者 刘琦 《极目》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最早翻译、传播到欧洲的中国古典戏剧,深受西方观众的喜爱,被多次以多种形式进行改编和演绎。中国音乐剧《赵氏孤儿》依托西方话剧版本进行了跨时空跨文化的再创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实现了中式悲剧的回归与创新。...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最早翻译、传播到欧洲的中国古典戏剧,深受西方观众的喜爱,被多次以多种形式进行改编和演绎。中国音乐剧《赵氏孤儿》依托西方话剧版本进行了跨时空跨文化的再创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实现了中式悲剧的回归与创新。其创新点在于故事核心的普世化、伦理逻辑的清晰化、表现形式的现代化,但其依然存在情节张冠李戴、翻译生搬硬套、歌词浅俗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中西方版本的对比,在跨文化视域下探讨《赵氏孤儿》的成与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儿》 跨文化 话剧 音乐剧
下载PDF
从《赵氏孤儿》到《埃尔佩诺》——元杂剧在十八世纪德语文学中的变异
11
作者 闵志荣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元杂剧《赵氏孤儿》从中国经由法国进入德语文学的跨国旅行,是一次中国戏曲文学作品发生他国化变异的经历。基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对《赵氏孤儿》在18世纪德语文学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还原其在伏尔泰、弗里德里西斯和歌德笔下在尊重... 元杂剧《赵氏孤儿》从中国经由法国进入德语文学的跨国旅行,是一次中国戏曲文学作品发生他国化变异的经历。基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对《赵氏孤儿》在18世纪德语文学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还原其在伏尔泰、弗里德里西斯和歌德笔下在尊重自我异质、形成文学新质、激发结构变异的基础上实现他国化的路径,阐明其对他国文学、文论、文化层面产生的影响。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依托《赵氏孤儿》,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实现了其启蒙哲学的构建主旨,弗里德里希试图通过创编《中国人》构建德意志民族文学,歌德尝试通过创编《埃尔佩诺》创立德意志古典主义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儿》 比较文学变异学 他国化 《中国儿》
下载PDF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伏尔泰《赵氏孤儿》的译介与重铸
12
作者 温渊卓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1期116-118,共3页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戏剧作品《赵氏孤儿》是中国的经典剧作,被誉为“十大悲剧之一”,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传播的先驱的典范。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的翻译及改编热...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戏剧作品《赵氏孤儿》是中国的经典剧作,被誉为“十大悲剧之一”,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传播的先驱的典范。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的翻译及改编热潮,其中最有名的是伏尔泰版的《中国孤儿》。在跨文化传播的历程中,伏尔泰对其做了大量改编,使得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具有典型的“创造”和“反叛”的双重色彩。据此,此文将基于伏尔泰版《中国孤儿》,试图从创造性叛逆的角度看《赵氏孤儿》的改编,并以此探析法国汉学的发展特点和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儿》 《中国儿》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赵氏孤儿》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艳春 赵长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有两个系统:一是书面阅读文本;二是以供演出用的脚本,戏剧脚本名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在法、英两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法国主要是伏尔泰的编译本《中国孤儿》,该编译本赞颂了中国的文明力量,间接促进了... 《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有两个系统:一是书面阅读文本;二是以供演出用的脚本,戏剧脚本名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在法、英两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法国主要是伏尔泰的编译本《中国孤儿》,该编译本赞颂了中国的文明力量,间接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英国,谋飞将其变为宣扬爱自由、爱祖国的作品,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法、英译本并未忠实于《赵氏孤儿》原作,留下了解构中国形象的空间,致使中国形象开始走向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儿》和《中国儿》 伏尔泰 中国形象 编译
下载PDF
论“赵氏孤儿”题材剧里的人物命名——兼谈戏剧编译时对人名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燕 王金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6-12,共7页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在古今中外生发出众多的戏剧改编本。其中,剧中人物的命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符号,在中国、18世纪的西方和当代西方呈现出3种截然不同的特色1.曲喻双关,影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2.文化拼贴,颠倒乾坤,恣意渲染...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在古今中外生发出众多的戏剧改编本。其中,剧中人物的命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符号,在中国、18世纪的西方和当代西方呈现出3种截然不同的特色1.曲喻双关,影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2.文化拼贴,颠倒乾坤,恣意渲染东方特色;3.按照发音,严格音译,充分保留中式原形。这是文学传统、历史背景、时代需求分别作用的结果。当前的音译是否就是处理戏剧人名的最佳办法呢?文章在最后就此展开了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人物命名 修辞功能 人名翻译
下载PDF
五十年来国内《赵氏孤儿》研究回眸与反思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婷婷 周仕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93-99,共7页
50年来,国内有关《赵氏孤儿》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深化和丰富了早期戏剧研究,由一元化逐渐走向多元化。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历史学、传播学、文学、戏剧学四大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版本比较、事实考辨、主题分歧、比较分析、西传问... 50年来,国内有关《赵氏孤儿》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深化和丰富了早期戏剧研究,由一元化逐渐走向多元化。研究范畴主要体现在历史学、传播学、文学、戏剧学四大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版本比较、事实考辨、主题分歧、比较分析、西传问题五个方面。未来《赵氏孤儿》研究需要在加强史料考辨研究、转换比较研究维度和深入追问传播方式等方面更进一步。《赵氏孤儿》经典化的阐释和重释活动也许永远只是一个过程,它的终点和目标将永远向前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 》回眸 反思
下载PDF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剧《赵氏孤儿》的改编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3,共7页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处理,而且可以窥见近年来话剧改编理念偏重改编者主体感受的发展变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历史题材创作热潮形成原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赵儿》 改编理念 改编策略
下载PDF
从《赵氏孤儿》的电影改编看当下武侠大片的困境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19,175,共7页
《赵氏孤儿》的电影改编,将换孤从主动变为巧合与误会,这导致程婴的形象从忠肝义胆的大英雄降格为善良的小人物;他主动以孤儿为代价,刻意让孤儿与屠岸贾相亲相爱并在成年后砍杀了屠岸贾,程婴以此得到一种畸形的报复快感,如此便对程婴这... 《赵氏孤儿》的电影改编,将换孤从主动变为巧合与误会,这导致程婴的形象从忠肝义胆的大英雄降格为善良的小人物;他主动以孤儿为代价,刻意让孤儿与屠岸贾相亲相爱并在成年后砍杀了屠岸贾,程婴以此得到一种畸形的报复快感,如此便对程婴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转,再加上整个电影中叙事逻辑上的大量疏漏,导致整个《赵氏孤儿》的电影改编失败,这也映射了当下整个武侠大片在内容和价值取向上的困境与焦虑,这种困境与焦虑将持续影响武侠大片的美誉度和长久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 大片 电影改编 类型电影 英雄主义 《史记》
下载PDF
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赵氏孤儿》在欧洲的传播 被引量:2
18
作者 敖依昌 樊菀青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7,共3页
一、巴赫金理论视野中的“对话” 前苏联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一生著作丰富,思想深邃。在他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狂欢理论中,对话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贯穿于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的始终。
关键词 对话理论 《赵儿》 巴赫金 传播 欧洲 “对话” 复调小说 狂欢理论
下载PDF
置换变形、复仇母题与象征意象——《赵氏孤儿》的神话原型阐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志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赵氏孤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如何理解"赵氏孤儿"现象,尤其是在上演的不同版本中,采用了不同的改编和解构策略,这种改编和解构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赵氏孤儿》从历史到故事传说的演绎过程,从戏曲到话... 《赵氏孤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如何理解"赵氏孤儿"现象,尤其是在上演的不同版本中,采用了不同的改编和解构策略,这种改编和解构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赵氏孤儿》从历史到故事传说的演绎过程,从戏曲到话剧的改编过程,是一种母题的置换变形;《赵氏孤儿》表现的是复仇的神话母题,但是在话剧改编中消解了复仇的问题;《赵氏孤儿》的舞台空间,是一个不断仪式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变形 复仇母题 象征意象
下载PDF
两宋政治话语中的“赵氏孤儿”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祥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隐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赵构 端宗赵昰 幼帝赵昺 纪君祥 程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