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廖明塔
-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
出处
《当代教研论丛》
2017年第5期65-65,69,共2页
-
文摘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后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枯燥乏味性,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故而必须引进趣味性教学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主动性,促进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
-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性探究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提高教学趣味性探究
- 2
-
-
作者
高洁
-
机构
金昌市第二小学
-
出处
《小学科学》
2021年第3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且具有比较活跃的思维,使其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很难集中精力,这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更好吸收和了解。
-
关键词
语言魅力
语文学科
小学阶段
教学的质量
活跃的思维
趣味性探究
学生的学习
兴趣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提高教学趣味性探究
- 3
-
-
作者
李航
-
机构
常州市天宁区华润小学
-
出处
《小学科学》
2021年第4期86-86,共1页
-
文摘
艺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周边环境充满好奇心,不断寻求新事物扩充个人见识。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关特性,从此入手,寻找教学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爱上美术,主动欣赏艺术作品独有的“美”。具体可以从自身入手,用教学理念指导实践,并且注重学生想法的表达的。
-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趣味性
艺术欣赏
欣赏艺术
教学理念
趣味性探究
小学生
有效途径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研究
- 4
-
-
作者
孔玉婷
-
机构
广东省恩平市恩城第二中学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12期84-84,共1页
-
文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要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将课堂外的一些知识点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趣味性:探究
-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提升初中化学课堂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 5
-
-
作者
郑美嫦
-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擢英中学
-
出处
《当代教研论丛》
2019年第6期87-87,89,共2页
-
文摘
化学作为初中的基础学科,课堂上仍然采用的是一'教'一'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条件,但这种方式只能抽象地讲述化学基础知识,比较枯燥,缺乏形象感,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所以,就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趣味性,作者展开了一些思考与探究。
-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形式变化
探究趣味性
-
Keywords
Chemistry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change of teaching form
Exploring interestingness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巧用绘本,引发幼儿探究活动
- 6
-
-
作者
杨云
-
机构
镇雄县幼儿园
-
出处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第24期46-48,共3页
-
文摘
绘本《谁的影子?》具有魔术般的悬念,书中的影子具有无穷的想象空间,能让孩子们开动大脑,大胆想象、猜测影子的“主人”,感受现实和想象的差异,获得无穷的乐趣!这本书特别适合小班下学期或中班上学期使用,教师可以利用这本书开展很多和影子有关的趣味性探究活动。
-
关键词
绘本
探究活动
大胆想象
想象空间
悬念
趣味性探究
影子
-
分类号
G61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为英语课堂装上强力有效的“助听器”
- 7
-
-
作者
顾云燕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
出处
《成才之路》
2013年第28期51-51,共1页
-
文摘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注意形式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教师要从趣味性活动与探究性任务入手,研究如何为小学英语课堂装上强力有效的“助听器”,帮助学生养成高效的听课习惯与活动效率。
-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趣味性与探究性
-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