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复位致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玉朱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第4期265-265,共1页
腰椎间盘突出后,如再次受力,可引起足下垂。我院于1989年11月~1995年1月,共收治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24~59岁,平均41.9岁。全部经摄片、CT及肌电图检查,证实... 腰椎间盘突出后,如再次受力,可引起足下垂。我院于1989年11月~1995年1月,共收治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24~59岁,平均41.9岁。全部经摄片、CT及肌电图检查,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及L_5神经根损伤。病程1年1个月~10年3个月。11例均为牵引、推拿、蹬踏等“旋转复位”治疗后发生的足下垂。与腰椎间盘突出同侧10例,对侧1例。足下垂距手术时间最短9d,最长5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复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足下垂型
下载PDF
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郭鹏飞 李成军 王旭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足下垂型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拇长伸肌 肌力障碍 趾长伸肌 肌力减退
下载PDF
针刺治疗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名伟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足背肌力及随访后JOA评分情况。结果:治...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足背肌力及随访后JO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力Ⅲ级达12例,Ⅳ级19例,Ⅴ级14例,对照组治疗后肌力Ⅲ级达21例,Ⅳ级10例,Ⅴ级6例,观察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 a后腰椎JOA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疗法 牵引疗法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FAC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春节 刘继红 +2 位作者 张玲俐 唐爱群 童燕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FAC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分别为(1.24±0.06)步/s、(0.45±0.04)m、(0.37±0.05)s、(0.66±0.05)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1.15±0.06)步/s、(0.39±0.05)m、(0.31±0.06)s、(0.55±0.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FAC评分为(4.31±0.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5±0.55)分],CSI评分为(6.55±1.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7±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肌张力,有利于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下垂 功能性电刺激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 步态稳定性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孟春想 范穗强 +1 位作者 张博锋 曹凤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Fugl-Meyer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后痉挛下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微微 顾玉玲 +1 位作者 陈文雅 孙小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下垂 功能性电刺激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临床疗效 步态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