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肖帕特假体和半强直矫形器在外伤性足前段截除后的应用
1
作者 张月莉 崔思松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7年第4期168-170,共3页
对不可恢复的踝远端损伤性足部分切除手术褒贬不一。很多患者即使年轻力壮,行部分足切除后仍恢复不满意。对这类患者采用何种康复方案,医师们意见不一。文献争执的要点是根据正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特点,部分足截除中怎样看待应用不同的假... 对不可恢复的踝远端损伤性足部分切除手术褒贬不一。很多患者即使年轻力壮,行部分足切除后仍恢复不满意。对这类患者采用何种康复方案,医师们意见不一。文献争执的要点是根据正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特点,部分足截除中怎样看待应用不同的假肢和矫形器。采用踝上方案的优点是,当反作用力作用在跟部和前缘而抬高跟部后,它能够抵抗足部的背屈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足前段截除 肖帕特假体 半强直矫形器
下载PDF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7
2
作者 雷林革 何如祥 +2 位作者 程鹏 张建磊 祁多宝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11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28.6岁;车祸伤4例,压砸伤3例,机器绞伤4例。缺损面积为2.0cm×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11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28.6岁;车祸伤4例,压砸伤3例,机器绞伤4例。缺损面积为2.0cm×4.0cm~4.0cm×8.5cm。11例均为前足复合组织缺损。采取急症或亚急诊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6~96h,平均31.8h。切取面积2.5cm×4.5cm~4.0cm×9.0cm。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较小的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即便植皮,瘢痕较小且隐蔽。结论: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足前段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第1跖列稳定术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号 翟伟韬 +5 位作者 王凌椿 徐岳林 丁盛 解骏 高峰 马迎辉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目的:介绍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晚期RA前足畸形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88... 目的:介绍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晚期RA前足畸形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88例;单足65例,双足32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病程6~32年,平均17年。所有病例存在严重的拇外翻同时合并第1跖跗关节不稳,第2-5跖趾关节脱位及僵硬。采用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JSSF(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7例患者中失访5例(7足),平均随访37个月(6~52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术前JSSF评分(33.2±8.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67.3±3.1)分(P<0.01);HVA由术前(50.0±11.8)°纠正至术后(21.2±3.2)°(P<0.01);IMA由术前(15.5±3.6)°纠正至术后(9.7±6.6)°(P<0.01)。发生跖趾关节骨不连4足;术后8~11月摄片发现第1楔骨内高密度改变3足;出现拇内侧切口延迟愈合9足;跖趾关节内固定感染2足;跖跗关节内固定感染1足;第2-5跖趾关节术后16足畸形复发。结论:晚期RA患者的前足病变涉及范围广,畸形严重。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Lapidus术式重建第1跖列的外形及稳定性,跖骨头切除术纠正第2-5跖趾关节畸形的方式重建前足疗效可靠。该术式适用于重度拇外翻合并IMA增大及第1跖跗关节不稳,同时存在第2-5跖趾关节僵硬性半脱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足前段 畸形 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军 赵光宗 +3 位作者 李华壮 张龙强 梁志勇 李雪芹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8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8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采用CT扫描机扫描患者股骨髁上至腓骨中段区域,将获得的数据提取到Mimics16.0软件并进行分析以确定预选穿支,然后对预选穿支侧图像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标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穿出点在小腿区域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前述检查的基础上,按患者足部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0 cm~10.0 cm×9.0 cm。将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观察并比较术前3D-CTA检查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类型、穿支起始处及穿出点管径、穿支穿出点位置与术中情况是否一致。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时记录患者对创面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受区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供区创面愈合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对肢体功能有影响的并发症。对数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等效性检验(穿支管径、穿支穿出点位置测量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0~0.50 mm、-2.0~2.0 cm)。结果术中观察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类型为Ⅰ型者3例、ⅡA型者6例、ⅡB型者8例、Ⅲ型者1例,与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一致(Kappa=1.00,P<0.05)。术前3D-CTA探测到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起始处血管管径为(1.81±0.39)mm,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为(0.83±0.21)mm,分别与术中实际测量的(1.83±0.43)、(0.86±0.22)mm相近;等效性检验显示,术前及术中测量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起始处血管管径、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8~0.22、-0.08~0.14 mm,P值均<0.05。术前3D-CTA探测到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深筋膜处穿出位置,即其与腘窝褶皱的垂直距离为(12.2±1.4)cm,与后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2.6±0.7)cm,分别与术中实际测量的(12.4±1.4)、(2.6±0.7)cm相近;等效性检验显示,术前及术中测量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穿出点与腘窝褶皱的垂直距离、与后正中线的水平距离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6~1.26、-0.46~0.66 cm,P值均<0.05。术后,18例患者的皮瓣均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1年,患者中对创面修复效果满意度评价为满意者16例、一般者2例,满意比达16/18;皮瓣区感觉恢复评价为S_(3)级者11例、S_(2)级者7例;供区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无挛缩,肢体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术前应用3D-CTA可实现动脉穿支皮瓣的标准化、系统化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伤口愈合 足前段
原文传递
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与小腿近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前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孟艳斌 张海瑞 +4 位作者 魏建伟 张毓姣 李虎山 霍文亮 白培懿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3-958,共6页
目的探讨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与小腿近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前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足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3~6... 目的探讨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与小腿近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前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足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3~6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6.0 cm×3.0 cm~15.0 cm×7.0 cm,以携带胫骨、腓骨远端部分骨膜且旋转点下移至踝关节前方的外踝上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3.5 cm~15.5 cm×7.5 cm,同期以腓动脉或腓浅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外踝上皮瓣供区创面,接力皮瓣面积为3.0 cm×1.5 cm~15.0 cm×4.0 cm。术后,观察外踝上皮瓣及接力皮瓣成活情况、接力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移植后的外踝上皮瓣及其供区外形。结果术后,1例患者外踝上皮瓣远端皮肤浅层继发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外踝上皮瓣及接力皮瓣均完全成活;接力皮瓣供区创面愈合良好。随访12~18个月,外踝上皮瓣外形佳且不臃肿,该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以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电烧伤创面,具有血运可靠、旋转点低、修复效果较佳等优点。利用接力皮瓣修复外踝上皮瓣供区,减轻了对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足前段 接力皮瓣 低位外踝上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2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江珉 陈雪松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3-1114,共2页
报告了22例接受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患者的术后护理。这种手术方式在皮瓣切取时需完全分离显露穿支,蒂部细小,易受牵拉或压迫等刺激,行逆行转位修复,外形较为狭长,且有部分筋膜暴露点,术后保证踝关节... 报告了22例接受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患者的术后护理。这种手术方式在皮瓣切取时需完全分离显露穿支,蒂部细小,易受牵拉或压迫等刺激,行逆行转位修复,外形较为狭长,且有部分筋膜暴露点,术后保证踝关节的有效制动、皮瓣蒂部的松弛,持续皮瓣按摩,保持皮瓣筋膜部分的湿润,后期适当应用弹力绷带。本组出现1例血管危象,予及时处理。本组全部皮瓣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前段 创伤和损伤 护理
原文传递
前足肌腱韧带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亚雄 张恒 +4 位作者 白荣杰 王金娥 曹宇鹏 詹惠荔 钱占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6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前足肌腱韧带的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健康志愿者(40侧足)、40例经手术/随访证实前足肌腱韧带损伤早期(损伤后1周内)患者(前足损伤患者)的前足MRI... 目的探讨前足肌腱韧带的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健康志愿者(40侧足)、40例经手术/随访证实前足肌腱韧带损伤早期(损伤后1周内)患者(前足损伤患者)的前足MRI检查资料。20名健康志者中男性13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36(22~58)岁;40例前足损伤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9(19~63)岁。3.0T高分辨MRI检查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分别进行T1加权像(T1WI)和质子脂肪抑制(PD-FS)序列检查,并分别采用冠状位(短轴位)、矢状位和轴位(长轴位)扫描。分析足肌腱韧带的MR表现特点,将肌腱损伤的MRI表现与手术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采用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前足肌腱韧带在T1WI和PD-FS序列均表现为线形均匀低信号。40例前足损伤患者经手术证实诊断者18例、随访证实者22例,侧韧带损伤者8例,其中完全断裂2例,单纯损伤无撕裂和部分撕裂各3例;伸肌腱部分撕裂2例;屈肌腱损伤者8例,其中完全断裂3例,部分撕裂3例和单纯损伤无撕裂2例;外展肌腱部分撕裂3例;跖板损伤者13例;Lisfranc韧带损伤6例,其中完全断裂5例,部分撕裂1例。损伤的肌腱、韧带T1WI序列表现为纤维不连续,纤维增粗、模糊,PD-FS序列表现为肌腱走行区内信号不均匀增高,腱鞘积液。部分撕裂表现为纤维不连续、纤维增粗;完全断裂表现为纤维中断、回缩,断端纤维结构消失被液体充填,其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前足高分辨MR成像技术可精确显示前足肌腱、韧带的精细解剖结构和损伤的MRI表现,对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前段 肌腱病 韧带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跖趾关节置换术在前足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孙鹏 陆芸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足,女1例1足),外翻合并临近跖趾关节骨关节炎10例13足(男4例5足,女6例8足),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足(女1例2足)。所有患者前足中跖趾关节严重退变者均行跖趾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足的形态对比、患者自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AOFA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2个月。本组病例步态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优11足,良4足,可3足,无差级病例,优良率达83.33%,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前后疗效按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7,P〈0.01)。结论对于前足畸形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近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纠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根据患者情况,此手术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前段 畸形 力学现象 跖趾关节 跖骨
原文传递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修复足前端皮肤缺损4例分析
9
作者 吕晓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0期7541-7541,共1页
目的介绍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修复足前端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移位及皮片移植修复足前端皮肤缺损4例。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5.0 cm×3.5 cm^7.0cm。结果 4例筋膜瓣加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 目的介绍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修复足前端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移位及皮片移植修复足前端皮肤缺损4例。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5.0 cm×3.5 cm^7.0cm。结果 4例筋膜瓣加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 a,患足外形饱满但不臃肿,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加皮片移植是一种治疗足前端皮肤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前段 人/损伤/外科学 外科皮瓣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