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探索性构建
1
作者 周游 吴茗慧 +6 位作者 汪雯 杜俊英 邵晓梅 蒋永亮 刘伯一 梁宜 方剑乔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8-454,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CILP组,n=8)和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CILP组,n=8)。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采用O型圈下肢近膝关节处小压力值缓慢加压,加压强度为1.2-2.2 N,加压每日1次,一次加压30-40 min,连续3周造模。检测两组大鼠对患侧于造模前,加压后6、13、20 d的PWTs以及足跖部肿胀程度、皮温和局部血流情况。结果造模20 d完成加压后,CILP组大鼠患对侧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0.01);CILP组大鼠患侧足跖部厚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假模型组和同期对侧(P<0.01);CILP大鼠患侧足跖皮温加压后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0.01);CILP大鼠对患侧足跖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0.01)。结论在大鼠下肢处通过长时间缓慢加压,能够有效造成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的情况,从而建立大鼠慢性缺血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慢性缺血性疼痛 血流 皮温 足跖厚度 机械痛阈
下载PDF
Wistar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构建、评价及用药时间的选择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永萍 杨长福 +3 位作者 谭芸 王凤洲 王和生 麦小满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通过足跖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佛氏佐剂的乳化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并对其进行评价,成模后即用激素干预,以明确用药的时间。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 目的:通过足跖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佛氏佐剂的乳化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并对其进行评价,成模后即用激素干预,以明确用药的时间。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等量的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佛氏佐剂乳化后在雄性Wistar大鼠足跖部皮下注射0.4ml(含胶原400μg),14天后用同样方法于足跖部皮下注射0.1ml(含胶原100μg)做加强注射,于致炎20天后肿胀达高峰期时,用足爪X-ray证明成模,再将模型组分为模型组与激素组,此时激素组开始用药物干预,连用20天药物,并用足爪X-ray说明成模大鼠用药物干预后关节和骨质改变的情况。结果:在致炎20天时,模型组的左足跖厚度显著地高于正常组。同时结合相机拍摄的大鼠足爪图片,以及足爪的X-ray进行评价,说明了模型成功。在致炎20d开始用药,间隔1天用药,连用20d后,结合各组大鼠足爪图片、足爪的X-ray、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膝关节滑膜中的TNF-α表达情况,以观察在这样的用药情况下对CIA大鼠模型的影响情况。结论:在致炎20d时模型成功建立,并且在此时用激素干预20d,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 牛Ⅱ型胶原 爪X-射线 足跖厚度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