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足部三针”隔姜灸法治疗中风后下肢麻木临床观察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谢水平
刘悦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205-208,共4页
-
文摘
目的 :观察"足部三针"隔姜灸法治疗中风后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选取90例中风后下肢麻木的患者,以1∶1比例分为常规针刺对照组和"足部三针"隔姜灸治疗组,每组各45例。"足部三针"隔姜灸法选取足部三穴:足三里、血海、阳陵泉。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静脉及口服给药,治疗总疗程均为18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障碍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中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指标(选取PT及APTT指数)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治愈率为15.56%及总有效率为71.11%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感觉障碍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高,提示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改善更明显,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Hcy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PT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但治疗后APTT及Hcy对比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且对照组治疗后PT的增高幅度较治疗组治疗后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部三针"隔姜灸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下肢麻木的状况,能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促进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
关键词
中风
足部三针
隔姜灸
下肢麻木
脑血管疾病
-
Keywords
stroke
foot three stitches
ginger moxibustion isolation
numbness of lower limb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分类号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