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的短期疗效研究
1
作者 马昌志 田文平 +3 位作者 高晗 由夫超 何雪峰 王巍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 研究对比痛风石病灶清理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与常规手术清除病灶在痛风石病人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伴骨缺损病人... 目的 研究对比痛风石病灶清理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与常规手术清除病灶在痛风石病人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伴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2~82岁。观察组采用痛风石病灶清理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清理病灶的常规手术。比较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病人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时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血尿酸(sUA)值。结果 病人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观察组所有病人伤口均完全愈合,对照组20例病人中有7例伤口迁延不愈。观察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WBC、CRP、ESR、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sU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病人,应用痛风石病灶手术清除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率,减轻病人疼痛,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严重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石 骨缺损
下载PDF
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黄立 朱慧君 胡国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板治疗,研究组应用掌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前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HVA及IMA均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VAS、AOFAS评分及HVA、IM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0.05)。结论:在中重度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应用掌骨锁定钢板在临床疗效上更优于传统钢板治疗,有助于促进骨的结构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锁定钢板 拇外翻 趾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0.33%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军 郭辉 +7 位作者 贾若 郑天源 高飞宇 王蕾 段立鹏 张鑫微 孙卫东 徐惠青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L组,26例),H组采用0.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L组采用0.3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中男2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60.2±7.6)岁。两组神经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MAP和HR,神经阻滞操作时间(t0)、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1)和完善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4)和维持时间(t5),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3%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满足跖趾关节矫形手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趾关节矫形术
下载PDF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第1跖趾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智 郎蕾 +1 位作者 王任远 顾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83-4290,共8页
背景: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使探究拇外翻足的形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目的:建立负重中立位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部位及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第1跖趾关节角度的变化与对应骨骼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名女性中... 背景: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使探究拇外翻足的形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目的:建立负重中立位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部位及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第1跖趾关节角度的变化与对应骨骼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名女性中度拇外翻志愿者,采集CT影像数据,利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验证模型有效性,标准化第1跖趾关节角与第1-2跖间夹角的测量方法,控制变量,依次改变作用力大小来观察上述两角度的变化,分析第1跖骨、近节趾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建立了有效的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并显示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第1跖骨,分布趋势为由骨体内侧中部及外侧中部,逐渐向骨体背侧底侧减小;(2)验证了所采用的第1跖骨、第2跖骨和拇趾近节趾骨轴线参考点的确定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可实施性;(3)作用在第1拇趾远节趾骨外侧中部区域水平力对第1跖趾关节角的改变有直接影响,但并非线性影响;作用于足跖趾关节内侧囊处区域力主要影响第1-2跖骨间角大小;作用在跖骨近端内侧面水平力对两角度的影响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分析 第1跖趾关节 第1跖骨
下载PDF
利用负重CT评估第一跖骨旋前对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
5
作者 王超 王智 张明珠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利用负重CT探讨第一跖骨旋前对[母]外翻中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63足)患者的负重CT数据。纳入患者均经负重X线片评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按有无[... 目的利用负重CT探讨第一跖骨旋前对[母]外翻中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63足)患者的负重CT数据。纳入患者均经负重X线片评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按有无[母]外翻畸形分为[母]外翻组32例(39足)和对照组14例(24足)。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DMAA)以及第1跖骨旋转角(the first metatarsal rotation angle,α角)。利用负重CT的CubeVue软件自带的旋转功能对所有患者的第一跖骨冠状面旋前进行纠正,纠正后再次测量关节匹配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α角预测假性匹配的效能并计算界值。结果共收集第一跖趾关节匹配的[母]外翻组32例患者(39足),其中女30例,男2例,平均年龄(47.8±2.3)岁;对照组14例患者(24足),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8±3.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α角、IMA、HVA及DM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负重CT纠正第一跖骨冠状面旋前后,[母]外翻组有21足仍表现为匹配关节,18足表现为不匹配关节,与纠正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3足仍表现为匹配关节,有1足表现为不匹配关节,与纠正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α角预测假性匹配的截断值为21.5°(灵敏度77.2%,特异度85.4%),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结论第一跖骨旋前会影响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判断。当X线片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但α角大于21.5°时,有可能是假性匹配。因此在恢复关节匹配度时,应注意第一跖骨旋前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外翻 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 负重CT 第一跖骨旋前
下载PDF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第二跖趾关节病 被引量:1
6
作者 纪霖锋 张明珠 +5 位作者 张建中 王显军 杨云峰 孙成宜 王昊 朱春霖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第二跖趾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第二跖趾关节病患者资料,应用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 目的探讨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第二跖趾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第二跖趾关节病患者资料,应用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跖趾关节假体实施人工跖趾关节置换第二跖趾关节手术36例(共36趾)。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疼痛、功能及客观体征进行评分。结果36例(36趾)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86个月,平均38.1个月。Maryland评分术前为43~78分,平均62.5分;术后为67~95分,平均91.8分。优26例(72.2%),良8例(22.2%),可2例(5.6%),手术优良率为94.4%。VAS平均评分从术前8.4(6~9)分改善到术后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6.5(73~92)分,较术前56.3(42~68)分显著提高(P<0.05)。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2例及伤口感染1例,无假体脱位,无反应性滑膜炎。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第二跖趾关节病的疗效较好,优良率高,可以保留跖趾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关节疾病 关节置换 FREIBERG病 硅胶假体
下载PDF
不同触地习惯对跑步时足弓、跖趾关节在体运动学及足底筋膜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晓乐 叶东强 +2 位作者 张燊 张希妮 傅维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触地习惯对跑步时足弓、第一跖趾关节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 6DOF)运动以及足底筋膜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100 Hz)和三维测力台(2 000 Hz)同步采集30名健康男性跑者[习惯前掌着地(f... 目的:探究不同触地习惯对跑步时足弓、第一跖趾关节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 6DOF)运动以及足底筋膜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100 Hz)和三维测力台(2 000 Hz)同步采集30名健康男性跑者[习惯前掌着地(forefoot strike,FFS)跑者和习惯后跟着地(rearfoot striker,RFS)跑者各15名]在跑步(跑速为3 m/s)支撑期右脚跟骨、第一跖骨和第一近节趾骨的荧光图像以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通过CT图像建立3D骨骼模型和坐标系,并进行3D-2D配准,获取足弓、第一跖趾关节的6DOF数据以及足底筋膜长度。结果:相比RFS跑者,FFS跑者:1)跖趾关节趾屈肌力更大(P<0.05);2)足弓的内外、前后、屈伸和内收外展活动度显著更大(P<0.05);3)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上下、屈伸和内收外展活动度显著更大(P<0.05);4)足底筋膜的最大应变、最大长度和功率也显著更大(P<0.05)。结论:习惯前掌着地跑者足弓和足底筋膜储存和释放的能量更多,跖趾关节的蹬伸效果以及足底筋膜的力学特性更强。此外,前掌着地跑者也具有更大的跖趾关节屈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 足弓 趾关节 跑步
下载PDF
右足第1跖趾关节骨旁脂肪瘤
8
作者 李凯 李鹏飞 +2 位作者 王智 毛庆龙 唐哲明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61-63,共3页
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肩背部和腹部的皮下组织[1],它们通常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没有细胞异型性[2]。病理组织切片下将含有成熟骨成分的脂肪瘤称为骨旁脂肪瘤[3]。与骨骼无关的脂肪瘤中含有成熟... 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肩背部和腹部的皮下组织[1],它们通常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没有细胞异型性[2]。病理组织切片下将含有成熟骨成分的脂肪瘤称为骨旁脂肪瘤[3]。与骨骼无关的脂肪瘤中含有成熟的骨组织成分是罕见的,因此骨旁脂肪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放射学和病理学表现,在临床上多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出现[4]。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发现含有骨化脂肪组织的肿瘤病变时,这些特征性的差异有助于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5]。骨旁脂肪瘤与普通脂肪瘤具有相同的预后,目前尚无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文献报告。骨旁脂肪瘤的最终诊断还是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肿瘤内包含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其间可见排列无序、大小不一的成熟骨小梁组织[6]。本研究报道了1例右足第1跖趾关节骨旁脂肪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骨肿瘤 骨旁脂肪瘤
下载PDF
左足跖趾关节富于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9
作者 熊自立 尹德龙 +1 位作者 杨展翔 范震波 《西藏医药》 2023年第5期157-158,共2页
1病历资料患者男,59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足第1跖趾关节出现一肿物,黄豆大小,表面平滑,稍有压痛感,自觉局部有发热感,行走时有疼痛不适。2019年我院X线示(图2-3):左足第1跖趾关节内侧局限性软组织肿块,未除外痛风可能。后予抗痛... 1病历资料患者男,59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足第1跖趾关节出现一肿物,黄豆大小,表面平滑,稍有压痛感,自觉局部有发热感,行走时有疼痛不适。2019年我院X线示(图2-3):左足第1跖趾关节内侧局限性软组织肿块,未除外痛风可能。后予抗痛风治疗,症状仍无明显好转,肿物进行性增大(图1)。2021年4月29日我院超声示(图8-9):左足跖趾皮下肿物,大小为66*16*38mm,考虑为腱鞘巨细胞肿瘤可能。为求进一步治疗,2021年5月6日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可见一约6.5*1.5cm大小肿物,边界不清,质地稍软,可推动,表面平滑,无皮肤潮红,皮温稍升高,有轻度压痛,无波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潮红 轻度压痛 第一跖趾关节 波动感 软组织肿块 病历资料 皮温 腱鞘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智勇 黄阿勇 李杰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6期34-37,5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23例(31足)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VA)及第... 目的:探讨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23例(31足)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VA)及第1、2跖骨间角(IMA),以了解畸形矫正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改良标准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3例(31足)患者获得平均(2.71±0.98)年随访,患足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第1跖趾关节骨性融合,足底疼痛缓解,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现足趾缺血性坏死、畸形复发、关节融合失效等并发症。2例(2足)于术后1年出现第5跖趾关节外侧疼痛,经予减压鞋垫佩戴后缓解。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改良标准评分、HVA及IMA度数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能有效矫正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缓解足部疼痛,改善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 [母]外翻 第1跖趾关节 关节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鉴别类风湿性和痛风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哲 刘佳 +2 位作者 李英梅 戴冰冰 岳庆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在鉴别类风湿性和痛风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类风湿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40例痛风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患者(痛风性关节炎组),对两组患者的足部跖趾关节骨...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在鉴别类风湿性和痛风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类风湿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40例痛风性跖趾关节炎(骨质侵蚀)患者(痛风性关节炎组),对两组患者的足部跖趾关节骨质侵蚀声像图特征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边界模糊、外形圆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痛风性关节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有9例(22.5%)患者有血流信号,痛风性关节炎组有6例(15.0%)有血流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滑膜增生阳性率95.0%明显高于痛风性关节炎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患者点状高回声、痛风石、双轨征阳性率分别为55.0%、75.0%、47.5%,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均无状高回声、痛风石、双轨征等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依据骨质侵蚀的特征鉴别类风湿性与痛风性跖趾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侵蚀 肌骨超声 趾关节 类风湿性跖趾关节 痛风性跖趾关节
下载PDF
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1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建民 桑志成 +1 位作者 胡海威 韩风岳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6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Mu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 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 诊断 切除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拇外翻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卫刚 马亮 +2 位作者 张子景 宋仕宝 许永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总结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18例老年拇外翻患者(20足),并对第2~5趾畸形行跖趾关节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应用AO... 目的总结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18例老年拇外翻患者(20足),并对第2~5趾畸形行跖趾关节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应用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末次随访时,矫形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显示HVA和IM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1);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足,良17足,可2足,治疗优良率为18/20。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可有效矫正老年拇外翻前足畸形,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前足疼痛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趾关节脱位 趾关节融合术 趾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苏毅 高斌 +4 位作者 何明达 王春生 杨卫东 张洪权 孙焕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总结应用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7例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取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检查,根据Smillie分期,本... 目的探讨、总结应用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7例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取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检查,根据Smillie分期,本组患者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全部为晚期,对手术前后患者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g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对比。结果本组17例患者3例出现切口部分切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手术切口Ⅰ/甲愈合,无假体脱位情况出现。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8个月(4~30个月)。依据Maryland评分术前为50~81分(平均65分);术后为77~95分(平均90分)。优11例,良5例,可1例。结论手术使用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足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第二跖骨头 缺血性坏死 硅胶人工跖趾关节 趾关节置换
下载PDF
用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周三国 郭斌 +5 位作者 陈成礼 吴若丹 卢斌 白云鹤 姚鹏举 孟志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4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跖趾关节形成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 目的:探讨使用跖趾关节形成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跖趾关节形成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7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0例,治疗效果为可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0%;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为可的患者有4例,治疗效果为差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81±1.56)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72±0.55)分;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79±1.22)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4.32±0.73)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 趾关节成形术 类风湿前足畸形 临床疗效 VAS评分
下载PDF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温建民 孙卫东 +7 位作者 桑志成 胡海威 孙永生 蒋科卫 梁朝 程桯 林新晓 吴夏勃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母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母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患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置入 跖骨
下载PDF
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跳跃动作下肢和跖趾关节生物力学及关节能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路 傅维杰 +1 位作者 王熙 刘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4,共8页
目的:探讨双腿垂直跳和单腿起跳过程中,不同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运动表现,下肢髋、膝、踝、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关节能量特征的影响,并藉此为更深入探索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鞋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30名男性篮球运动员分别... 目的:探讨双腿垂直跳和单腿起跳过程中,不同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运动表现,下肢髋、膝、踝、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关节能量特征的影响,并藉此为更深入探索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鞋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30名男性篮球运动员分别穿着鞋中底屈曲刚度大的硬底鞋和对照鞋,完成垂直跳和单腿跳两种跳跃动作,采集起跳过程中的三维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信号,分析不同的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跖趾关节以及下肢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关节能量参数的影响。结果:两款鞋在跳跃高度方面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穿着硬底鞋会显著减小垂直跳时跖趾关节的最小(最大屈)角速度(P<0.05)、增加踝关节活动度(P<0.05),同时显著增加单腿起跳蹬地时踝关节处的最大功率(P<0.05),影响该处关节能量的吸收和产生。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硬底鞋未对即刻的跳跃高度产生显著影响,但能够在改变跖趾关节部分运动学的同时增加相邻踝关节的蹬地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运动表现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中底屈曲刚度 趾关节 生物力学 关节能量 跳跃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惠青 张志军 +1 位作者 贾若 段立鹏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6(59.23±10.07)岁;体重指数为21~30(24.57±1.85) kg/m^2;AS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8例。对照组30例采用单次腰麻,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74(54.20±15.87)岁;体重指数为20~29(24.43±3.15) kg/m^2;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比较阻滞前(T_0),阻滞后15 min(T_1),阻滞后30 min(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术毕(T_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主观满意度。结果:两种麻醉方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试验组的麻醉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满足拇外翻及前足疾病手术的需求,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可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且膝关节以上部位可以自由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拇外翻 趾关节 关节脱位
下载PDF
足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19
作者 丁自海 谢昌平 +2 位作者 裴国献 刘文宽 魏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20侧成人第2、3跖趾关节和近侧趾间关节的结构、动脉供应和神经支配。根据关节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供体关节的解剖学方法,移植关节动力系统和稳定系统的建立方法。每个关节有关节囊支、髁支干骺支三种动脉...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20侧成人第2、3跖趾关节和近侧趾间关节的结构、动脉供应和神经支配。根据关节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供体关节的解剖学方法,移植关节动力系统和稳定系统的建立方法。每个关节有关节囊支、髁支干骺支三种动脉分支分布。跖址关节移植时可采用足背动脉一第1跖背动脉、大隐静脉一第1跖背静脉作为血管带,近侧趾间关节移植则利用趾底动脉或趾底固有动脉、趾背静脉作血管蒂。神经蒂选用趾背神经或趾底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关节 关节 指间关节 关节移植 断指再植
下载PDF
跖趾关节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傅维杰 李路 刘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6,共6页
概述了跖趾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跖趾关节这一曾被长期忽略的肢体末端关节,现已被研究者与教练员重新重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成绩方面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从1)跖趾关节的功能解剖和运动特征;2)跖... 概述了跖趾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跖趾关节这一曾被长期忽略的肢体末端关节,现已被研究者与教练员重新重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成绩方面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从1)跖趾关节的功能解剖和运动特征;2)跖趾关节的能量学及运动表现;3)跖趾关节的训练和相关鞋具研究三个方面对跖趾关节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如何提升跖趾关节屈伸的力学作用,有效减少跖趾关节能量吸收,并最终表现在疲劳、能耗和运动表现等方面的提高,已成为探索跖趾关节在足及下肢运动中所具备功能的关键。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包括与能量贡献及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新特征和新理论,为理解和优化人体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并可藉此进一步延伸到相关训练理论、体育器械和运动装备的开发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关节 运动功能 关节能量 训练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