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趾部肿瘤55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李壮 刘文义 周文礼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2-42,16,共2页
本文报告足趾部小肿物55例,其中骨肿瘤11例,软组织肿瘤34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鳞癌2例。通过分析足趾部肿瘤的特点,发现该部位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良性常见,恶性十分罕见。 1 材料与方法:在1970年~1990年间的病理档案中查到足趾骨肿瘤,... 本文报告足趾部小肿物55例,其中骨肿瘤11例,软组织肿瘤34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鳞癌2例。通过分析足趾部肿瘤的特点,发现该部位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良性常见,恶性十分罕见。 1 材料与方法:在1970年~1990年间的病理档案中查到足趾骨肿瘤,软组织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及鳞癌共55例,全部标本均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诊断。 2 临床表现:足趾部肿瘤病人15%有局部外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软组织肿瘤 趾肿瘤
全文增补中
指(趾)纤维骨性假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志 安晓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陶自坚 马恒辉 章如松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r,F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指(趾)FP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9例FP男女比为7∶2,平均年龄为24.8岁,部位分别为指2例、掌2例、...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r,F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指(趾)FP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9例FP男女比为7∶2,平均年龄为24.8岁,部位分别为指2例、掌2例、趾3例和足跟2例。临床上以局部肿胀或肿块伴疼痛为主。镜检:病变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散在的不规则骨组织构成且伴间质胶原化。梭形细胞形态较温和,偶见核分裂象。其中2例梭形细胞丰富,细胞肥胖,轻度异型性,核较大,卵圆形或梭形,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及骨母细胞表达vimentin,Ki-67<1%+,α-SMA、actin、S-100、desmin、CK和EMA均阴性。9例FP患者术后随访,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指(趾)FP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指(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熟悉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避免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趾肿瘤 纤维骨性假瘤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足第2趾趾端孤立性纤维源性肿瘤1例
3
作者 冯清波 邱洁 +2 位作者 顾加祥 袁超群 刘宏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61-62,共2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由于其组织学的复杂性及形态学的多样性,临床上常被误诊。目前,足趾SFT在国内外报道较少,笔者现报道1例足第2趾趾端SFT,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由于其组织学的复杂性及形态学的多样性,临床上常被误诊。目前,足趾SFT在国内外报道较少,笔者现报道1例足第2趾趾端SFT,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1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以“发现左足第2趾肿物5年余近期不适加重”收入院。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患者5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足第2趾肿物,初始米粒样大小,未及触压痛,无皮肤红肿,左足各趾活动正常,无感觉麻木,后肿物逐渐长大,且按压触痛及不适,行走时挤压鞋子时疼痛,且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手术治疗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临床3例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荣 许淑霞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包涵体性纤维瘤病(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脚趾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的方法对脚趾IBF进行检测,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报道及研究。结果 3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 目的 探讨包涵体性纤维瘤病(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脚趾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的方法对脚趾IBF进行检测,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报道及研究。结果 3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3例病变均位于脚趾;其中2例病变位于单脚趾,1例男性患儿病变为位于两个脚趾融合的肿物,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接吻状”改变;类圆形的半球状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地硬,均行手术切除,镜下表现为真皮层内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呈片状、束状交织排列,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小圆形嗜酸性包涵体,细胞间为较致密的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梭形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SMA均呈阳性表达,S100,CD34,β-catenin均呈阴性表达,Ki67低表达,特殊染色Masson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胞浆嗜酸性,呈现红色、PAS阴性。结论 IBF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特征性临床及镜下表现的良性肿瘤,组织下形态为真皮层内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间质为致密的胶原纤维以及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较好,局部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肿瘤 纤维性肿瘤 嗜酸性包涵体 MASSON染色
下载PDF
指趾纤维黏液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雨 蔡宇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黏液瘤(digital fibromyxoma,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D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DF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0~57岁,平均44岁,且病变均发生于手... 目的探讨指趾纤维黏液瘤(digital fibromyxoma,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D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DF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0~57岁,平均44岁,且病变均发生于手指。肿瘤最大径1.5~2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和星形纤维母细胞样,束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内;黏液样基质富含纤细的血管,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仅轻度异型,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梭形和星形细胞表达CD34、CD10和CD99,灶性表达EMA,不表达MUC4、desmin和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2%。3例患者手术切除后均痊愈。结论DF属少见的良性肿瘤,为防止局部复发,临床上应行肿瘤完整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肿瘤 纤维黏液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