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的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昌志 田文平 +3 位作者 高晗 由夫超 何雪峰 王巍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 研究对比痛风石病灶清理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与常规手术清除病灶在痛风石病人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伴骨缺损病人... 目的 研究对比痛风石病灶清理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与常规手术清除病灶在痛风石病人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伴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2~82岁。观察组采用痛风石病灶清理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清理病灶的常规手术。比较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病人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时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血尿酸(sUA)值。结果 病人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观察组所有病人伤口均完全愈合,对照组20例病人中有7例伤口迁延不愈。观察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WBC、CRP、ESR、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sU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病人,应用痛风石病灶手术清除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技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率,减轻病人疼痛,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严重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第一关节 痛风石 骨缺损
下载PDF
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立 朱慧君 胡国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板治疗,研究组应用掌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前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HVA及IMA均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VAS、AOFAS评分及HVA、IM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0.05)。结论:在中重度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应用掌骨锁定钢板在临床疗效上更优于传统钢板治疗,有助于促进骨的结构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锁定钢板 拇外翻 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不同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角度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3
作者 白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9-569,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角度对足底压力的影响,对运动状态分析与运动装备研发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12名步态稳定的健康男性分为3组,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角度小于15°、介于15~30°、大于30°,在裸足状态下以正常... 目的研究不同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角度对足底压力的影响,对运动状态分析与运动装备研发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12名步态稳定的健康男性分为3组,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角度小于15°、介于15~30°、大于30°,在裸足状态下以正常步行速度,通过Vicon和Kistler进行实验。结果背屈角度与第一跖骨头下的足底压力呈正相关:背屈角大于等于15°与小于15°相比,第一跖骨头下平均动态足底压力较高。与小于30度的相比,背屈角度为30°或更大的在第一跖骨头下表现出更高的平均动态足底压力。结论(1)较高的背屈角度会增加第一跖骨头下的足底压力,保持适宜的背屈角度有助于保持平衡、减少受伤风险,并提高运动效率。(2)第一跖趾关节的背屈角度对运动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需要进行弯曲动作时,如走路、跑步、跳跃等。(3)不适当的背屈角度会产生运动不适感,可能会导致“黑拇趾”的产生,严重的会造成大拇趾指甲脱落,同时也可为运动鞋、鞋垫的设计提供初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步行速度 背屈 运动鞋 第一关节 运动效率 跑步
下载PDF
高跟鞋步行对第一跖趾关节的在体运动学影响
4
作者 胡梦铃 王少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46,共1页
目的穿高跟鞋会改变足部的生物力学,改变足部负荷分布,导致前足肌肉骨骼疾病。穿高跟鞋时,跖趾关节被动屈曲,应力应变增加。以往关于足部关节的研究大都基于传统的皮肤标记捕捉,易受软组织影响,难以观察到真实的跖趾关节运动。因此,本... 目的穿高跟鞋会改变足部的生物力学,改变足部负荷分布,导致前足肌肉骨骼疾病。穿高跟鞋时,跖趾关节被动屈曲,应力应变增加。以往关于足部关节的研究大都基于传统的皮肤标记捕捉,易受软组织影响,难以观察到真实的跖趾关节运动。因此,本研究通过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探究穿着高跟鞋步行对第一跖趾关节的在体运动学影响。方法招募15名健康女性受试者。先用MRI扫描足踝图像。然后使用DFIS采集足部运动X线图。数据采集后将三维骨模型和荧光图像导入MATLAB软件,进行2D-3D配准,计算第一跖趾关节6DOF和运动学数据。数据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结果第一跖趾关节的在体运动学变化结果如下:与裸足相比,穿着高跟鞋步行时近节趾骨相对于第一跖骨在330~561 ms更外移(P<0.05);在132、660 ms更后移(P<0.05);在33、660 ms更内旋(P<0.05);在33 ms更内翻(P=0.015);在627~660 ms更背屈(P<0.05)。结论与裸足相比,穿着高跟鞋后近节趾骨相对于第一跖骨外移、后移、内翻、内旋、背屈活动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样本t检验 关节 高跟鞋 生物力学 双平面 统计分析 透视成像 背屈
下载PDF
探究速滑冰刀材料对跖骨和跖趾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
5
作者 王海春 吴宇森 朱晓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1-321,共1页
目的在速滑运动中,跖骨和跖趾关节是足部力学传递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建立足-速滑鞋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速度滑冰直道蹬冰过程中冰刀材料对跖骨和跖趾关节的力学影响,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和预防足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计算... 目的在速滑运动中,跖骨和跖趾关节是足部力学传递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建立足-速滑鞋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速度滑冰直道蹬冰过程中冰刀材料对跖骨和跖趾关节的力学影响,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和预防足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重建足-速滑鞋有限元模型。使用足底压力鞋垫和足底压力平板获得足底和刀底压强峰值、压强分布以及接触面积验证模型有效性。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运动员比赛直道蹬冰动作,获取平均蹬冰角度为56°。模型约束和加载条件为约束胫腓骨远端骨骼及软组织,约束冰面前后左右方向位移,地面反作用力和跟腱力分别为640、480 N,冰刀与冰面摩擦系数为0.003。仿真计算冰刀弹性模量为200、210、220、230和240 GPa的蹬冰动作。结果随着冰刀弹性模量增加,跖骨和跖趾关节的应力峰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在5个跖骨中,第5跖骨应力峰值最高,第3跖骨应力峰值最低。在5个跖趾关节中,第4跖趾关节应力峰值最高,第5跖趾关节应力峰值最低。除第5跖趾关节外,其他跖趾关节均在冰刀弹性模量为240 GPa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冰刀材料变化对跖骨和跖趾关节产生了一定的力学影响,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应力分布对损伤的影响,以优化冰刀材料提高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运动员比赛 速滑运动 足底压力 速度滑冰 生物力学 三维激光扫描仪
下载PDF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温建民 孙卫东 +7 位作者 桑志成 胡海威 孙永生 蒋科卫 梁朝 程桯 林新晓 吴夏勃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母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母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患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置入
下载PDF
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跳跃动作下肢和跖趾关节生物力学及关节能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路 傅维杰 +1 位作者 王熙 刘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4,共8页
目的:探讨双腿垂直跳和单腿起跳过程中,不同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运动表现,下肢髋、膝、踝、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关节能量特征的影响,并藉此为更深入探索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鞋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30名男性篮球运动员分别... 目的:探讨双腿垂直跳和单腿起跳过程中,不同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运动表现,下肢髋、膝、踝、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关节能量特征的影响,并藉此为更深入探索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鞋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30名男性篮球运动员分别穿着鞋中底屈曲刚度大的硬底鞋和对照鞋,完成垂直跳和单腿跳两种跳跃动作,采集起跳过程中的三维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信号,分析不同的鞋中底屈曲刚度对跖趾关节以及下肢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关节能量参数的影响。结果:两款鞋在跳跃高度方面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穿着硬底鞋会显著减小垂直跳时跖趾关节的最小(最大屈)角速度(P<0.05)、增加踝关节活动度(P<0.05),同时显著增加单腿起跳蹬地时踝关节处的最大功率(P<0.05),影响该处关节能量的吸收和产生。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硬底鞋未对即刻的跳跃高度产生显著影响,但能够在改变跖趾关节部分运动学的同时增加相邻踝关节的蹬地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运动表现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中底屈曲刚度 关节 生物力学 关节能量 跳跃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惠青 张志军 +1 位作者 贾若 段立鹏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6(59.23±10.07)岁;体重指数为21~30(24.57±1.85) kg/m^2;AS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8例。对照组30例采用单次腰麻,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74(54.20±15.87)岁;体重指数为20~29(24.43±3.15) kg/m^2;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比较阻滞前(T_0),阻滞后15 min(T_1),阻滞后30 min(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术毕(T_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主观满意度。结果:两种麻醉方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试验组的麻醉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满足拇外翻及前足疾病手术的需求,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可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且膝关节以上部位可以自由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拇外翻 关节 关节脱位
下载PDF
跖趾关节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傅维杰 李路 刘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6,共6页
概述了跖趾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跖趾关节这一曾被长期忽略的肢体末端关节,现已被研究者与教练员重新重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成绩方面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从1)跖趾关节的功能解剖和运动特征;2)跖... 概述了跖趾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跖趾关节这一曾被长期忽略的肢体末端关节,现已被研究者与教练员重新重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成绩方面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从1)跖趾关节的功能解剖和运动特征;2)跖趾关节的能量学及运动表现;3)跖趾关节的训练和相关鞋具研究三个方面对跖趾关节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如何提升跖趾关节屈伸的力学作用,有效减少跖趾关节能量吸收,并最终表现在疲劳、能耗和运动表现等方面的提高,已成为探索跖趾关节在足及下肢运动中所具备功能的关键。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包括与能量贡献及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新特征和新理论,为理解和优化人体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并可藉此进一步延伸到相关训练理论、体育器械和运动装备的开发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运动功能 关节能量 训练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改良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祥翊 万圣祥 +4 位作者 肖颖锋 李进淼 江长青 彭艳斌 周喆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为带血供改良跖趾关节全关节及半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总结该改良关节置换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测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血供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测... 目的:为带血供改良跖趾关节全关节及半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总结该改良关节置换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测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血供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测量。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改良全关节及半关节重建修复掌指关节14例,其中全关节8例,半关节6例。术后均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第2跖趾关节的血供丰富,血管、神经位置恒定。临床应用14例,其中12例于术后5个月~3年2个月得到随访,第2掌指关节均获得较良好的功能恢复,带关节囊半关节移植效果最佳,全关节移植次之。结论: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第2掌指关节的不同术式,能有效地恢复第2掌指关节的功能。熟悉关节的解剖特点、改良的手术方案、神经关节支的修复及全面的关节结构功能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掌指关节 移植 显微解剖 修复重建
下载PDF
穿不同鞋与裸足对羽毛球蹬地动作下肢及跖趾关节运动协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傅维杰 魏勇 刘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穿着不同鞋和裸足对羽毛球典型蹬跨步动作蹬地时腿下肢和跖趾关节运动协调的影响,为羽毛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和专用鞋的选择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穿着某品牌羽毛球成品鞋、某款羽毛球样... 目的探讨穿着不同鞋和裸足对羽毛球典型蹬跨步动作蹬地时腿下肢和跖趾关节运动协调的影响,为羽毛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和专用鞋的选择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穿着某品牌羽毛球成品鞋、某款羽毛球样品鞋和裸足作为不同鞋条件,并以羽毛球典型蹬跨步作为测试动作。利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和高速摄像仪同步采集下肢蹬地过程中髋、膝、踝和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及协调特征。结果(1)在蹬地阶段,穿着两款羽毛球专项鞋时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学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相比裸足,两款鞋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踝、跖趾关节的角速度,并显著减低各关节角速度到达峰值的时间;(2)下肢运动协调特征方面,3种足鞋条件均表现为在相近时间内下肢髋、膝、踝和跖趾关节由近及远依次加速蹬伸。结论穿着运动鞋具备更好的蹬伸动力来源,能增加蹬伸的速度和效果,有利于提高运动表现;羽毛球蹬伸动作协调性的表现形式倾向于顺序性与同步性的合理组合,建议应针对性地加强踝、跖趾等末端关节的速度和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鞋 裸足 羽毛球 蹬地步法 下肢 关节 运动协调
下载PDF
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明 季林红 +3 位作者 金德闻 朱庆峰 王人成 张济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 :研究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步态特征的影响 ,在该关节运动受约束后 ,其它关节的补偿方式。方法 :5个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了实验 ,分别就正常情况和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时的自然步态特征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跖趾关节运... 目的 :研究人体跖趾关节弯曲对步态特征的影响 ,在该关节运动受约束后 ,其它关节的补偿方式。方法 :5个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了实验 ,分别就正常情况和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时的自然步态特征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 ,人体其它关节角位移峰 -峰值和角速度峰 -峰值均有明显变化。结论 :为实现由于跖趾关节受到约束后的协调行走 ,人体其它关节会有相应的补偿运动 ,而且是通过多关节的协调运动来进行的。但各关节对协调运动的贡献大小是不同的。通过实验可知 ,运动补偿主要发生在踝关节和膝关节 ,同时上躯干也加入到补偿之中。由于多关节协调运动补偿 ,人体在跖趾关节运动受到约束后 ,其自然行走步态的平均步速和步长可达到正常情况的 94.8%和 95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弯曲 步态特征 补偿方式 关节损伤 康复
下载PDF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和平 张凤兰 +2 位作者 徐达传 刘志雄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背动脉 肌腱 皮瓣 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侧副韧带和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璠 顾施辉 刘军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副韧带、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成人尸体第2~4足趾,共24趾。按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和跖板的不同顺序均分为A、B两组(n=-12),A组先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再切断跖板薄弱部分,B组按相反顺序切断,观察不同顺... 目的 探讨侧副韧带、跖板对跖趾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成人尸体第2~4足趾,共24趾。按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和跖板的不同顺序均分为A、B两组(n=-12),A组先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再切断跖板薄弱部分,B组按相反顺序切断,观察不同顺序切断前后相同负荷下跖趾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并于1994年5月~2000年7月,应用第2足趾游离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第2和第3掌指关节11例,其中2例行跖板切除术,另9例行跖板+双侧侧副韧带切除术。结果 A组,术前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7.30±5.42°,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后屈曲角度增加11.29±2.36°,达48.60±2.98°,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切断跖板后,屈曲角度增加5.30±1.59°,达53.35±2.76°,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前跖趾关节屈曲角度为34.59±5.32°,切断跖板后屈曲角度增加6.29±2.98°,达40.89±2.36°,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后,屈曲角度增加9.71±1.94°,达50.60±2.01°,与切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断双侧侧副韧带与切断跖板比较,前者更能增加跖趾关节的屈曲角度(P〈0、01),二者切断的先后顺序对总屈曲角度改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后随访显示,仅切断跖板者经2个月随访,屈曲角度为15~45°;切断跖板+双侧侧副韧带者经26.3个月随访,屈曲角度为10.3~58.4°。结论 切断双侧侧副韧带及跖板可增加跖趾关节屈曲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副韧带 屈曲角度 关节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及趾趾间关节的血供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永清 钟世镇 +3 位作者 徐达传 李主一 石瑾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关节支。趾趾间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结论: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丰富,但跖侧多于背侧,腓侧多于胫侧,故这些部位手术时,切口尽可能在背胫侧,以减少对关节血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 关节移植 血供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宇 徐善强 +2 位作者 李平 张文举 王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45~73岁;右足6例,左足6例;保守治疗2年以上,双能CT检查明确通风石大小及部...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45~73岁;右足6例,左足6例;保守治疗2年以上,双能CT检查明确通风石大小及部位;经X线片检查均可见第1跖趾关节骨质破坏。所有患者Ⅰ期手术行痛风病灶的彻底清除及克氏针临时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条件稳定后再行跖趾关节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血尿酸含量,患肢畸形矫正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随访,时间9~13个月。12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9分降低至术后7周的0~1分;血尿酸含量由术前的443~501μmol/L降低至术后7周的307~330μmol/L;术后5~7个月足部第1跖趾关节畸形矫正、外形恢复。术后1例发生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经清创及换药处理后切口愈合。结论:分期手术治疗足部第1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可矫正关节畸形,恢复第1跖趾关节外形,改善患足疼痛,有利于控制血尿酸含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 关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跖骨短缩术治疗中老年女性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鹤玲 温建民 +4 位作者 胡海威 孙卫东 孙永生 钱振福 佟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893-1894,共2页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岁,共计22个MTPJ。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岁,共计22个MTPJ。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手术采用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对治疗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跖骨平均截骨短缩长度为(4.23±1.98)mm,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6w。术前跖骨头下均有胼胝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胼胝痛均减轻。术后MTPJ解剖复位21个;MTPJ脱位复发1个;术后足趾软组织坏死1例。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静脉血栓及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VAS评分、压痛指数、AOFAS评分术前及术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 内固定 关节(MTPJ) 脱位
下载PDF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治疗足拇外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凤岐 刁乃成 +3 位作者 杨波 喻飞 马立峰 许重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足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因拇外翻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手术的3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手术均采取切开融合,固定方法采用锁定接骨板固定,... 目的探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足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因拇外翻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手术的3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手术均采取切开融合,固定方法采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及美国矫形足踝学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并进行比较,并观察术后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AOFAS评分(88. 29±3. 37)分较术前(75. 90±6. 78)分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满意;术后HVA(11.45°±16. 18°)较术前(28. 90°±4. 86°)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矫正满意;术后IMA角度(8. 48°±1. 57°)较术前(16. 29°±3. 00°)也有明显改善,改善了前足宽度。没有不融合病例,2例患者伤口不愈合,经治疗后痊愈。无感染病例。结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治疗拇外翻,患足术后外观、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拇外翻畸形不复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第一关节 关节融合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声像图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雷 张国荣 +2 位作者 马帅 吴春辉 臧海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第一跖趾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20例痛风患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进行检查,观察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双边征及关节内点状强回声等超声表现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第一跖趾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20例痛风患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进行检查,观察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双边征及关节内点状强回声等超声表现并对比分析。结果类风湿组60个关节:关节积液58个(96.7%),滑膜增厚53个(88.3%),双边征0个,关节内点状强回声0个;痛风组40个关节:关节积液37个(92.5%),滑膜增厚31个(77.5%),双边征27个(67.5%),关节内点状强回声24个(60.0%)。两组双边征及点状强回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早期诊断第一跖趾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并可以做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第一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 痛风
下载PDF
外翻籽骨位置变化及与跖趾关节功能关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董岩 张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 [目的]探讨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功能的评分别行t检验。[结果]正常足、母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干的距离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变化、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和跖趾关节评分关系密切,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籽骨相对于第2跖骨位置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骨位置 关节功能 正常足 拇外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