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永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18-21,共4页
从 12 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 ,将 12 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 .利用已知的原子核跃迁密度 ,得出了12 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的解析式 .该跃迁密度能很好地拟合 12 ... 从 12 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 ,将 12 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 .利用已知的原子核跃迁密度 ,得出了12 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的解析式 .该跃迁密度能很好地拟合 12 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实验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跃迁密度 电子散射 ^12C原子核 粒子结构
下载PDF
^(12)C原子核α跃迁密度及p-^(12)C非弹性散射研究
2
作者 李金玉 杨永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6,共4页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12C原子核基态及2+和3-激发态的α粒子结构观点在p-12C非弹性散射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α粒子结构 核α粒子跃迁密度 p1-2C非弹散射
下载PDF
质子非弹性散射中跃迁密度的壳模型计算
3
作者 安竹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408-410,共3页
质子非弹性散射中跃迁密度的壳模型计算安竹(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采用Brown等人的sd壳模型,针对 ̄(28)Si的和态讨论了在有效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关自旋和流跃迁密度与质量跃迁密度等问题。1计算方法Brown,Ra... 质子非弹性散射中跃迁密度的壳模型计算安竹(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采用Brown等人的sd壳模型,针对 ̄(28)Si的和态讨论了在有效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关自旋和流跃迁密度与质量跃迁密度等问题。1计算方法Brown,Radhi和Wildenthal用壳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非弹性散射 跃迁密度 壳模型
下载PDF
1,3-二氮杂薁类衍生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满宇 朱耘玑 +2 位作者 艾希成 孙萌涛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77-2280,共4页
对1,3-二氮杂薁类衍生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进行了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能量等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电子跃迁性质,采用二维平面图... 对1,3-二氮杂薁类衍生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进行了几何构型的全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能量等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电子跃迁性质,采用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来直观表示激发态的性质,研究分子内电子转移特性.跃迁密度矩阵的二维等高线图反映了电子-空穴相干性,三维跃迁密度图反映了跃迁偶极矩的方向和强度,三维电荷差异密度图说明了激发过程中分子内电子转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氮杂薁 分子内电子转移 跃迁密度 电荷差异密度 电子-空穴相干性
下载PDF
Excited State Properties of Fluorine-Substituted Hexabenzocoronene: A Quantum-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LI Yuan-Zuo SUN Yu LI Yong-Qing MA Feng-Ca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X期229-232,共4页
关键词 跃迁密度 负荷差异密度 光学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微观sdIBM - 2下^(188)Os核的研究
6
作者 李英群 杨杰 张战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59-65,共7页
本文在微观sdIBM - 2框架下 ,计算了1 88Os核的能谱、约化E2跃迁矩阵元、E2跃迁玻色子结构函数 (BSF)以及第一个 2 +态到基态的跃迁电荷密度 (TCD)。理论结果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理论能谱成功地再现了实验能谱 ,低能态间的约化E2跃迁矩... 本文在微观sdIBM - 2框架下 ,计算了1 88Os核的能谱、约化E2跃迁矩阵元、E2跃迁玻色子结构函数 (BSF)以及第一个 2 +态到基态的跃迁电荷密度 (TCD)。理论结果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理论能谱成功地再现了实验能谱 ,低能态间的约化E2跃迁矩阵元以及 2 +1 态到0 +1 态的跃迁电荷密度与相应的实验值符合也较好 ,表明此模型对该核的较低能态描述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sdIBM-2 能谱 约化E2跃迁矩阵元 玻色子结构函数 跃迁电荷密度 锇原子核
下载PDF
309.4MeV/c的+^(12)C非弹性散射
7
作者 彭基柱 《池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3期31-32,共2页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和三种N湮没势,计算了入射动量为309.4MeV/c的反质子在12C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符合得甚好。
关键词 反质子 GLAUBER理论 非弹性散射 湮没势 跃迁密度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A-π-D-π-A型芴基小分受体材料的理论研究
8
作者 唐名薇 蔡爽 王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4期183-187,共5页
近年,新的“受体-π-给体-π-受体(A-π-D-π-A)”型小分子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应用领域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研究在小分子受体(P1-P3)基础上,引入不同的端基基团,设计了三种新型受体(P4-P6),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吸收光... 近年,新的“受体-π-给体-π-受体(A-π-D-π-A)”型小分子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应用领域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研究在小分子受体(P1-P3)基础上,引入不同的端基基团,设计了三种新型受体(P4-P6),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吸收光谱、跃迁密度矩阵(TMD)、偶极矩、激子结合能及给受体界面结构等与短路电流(Jsc )相关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跃迁密度矩阵揭示端基基团对激子有明显的影响,与P1-P3和P5相比,P4和P6的最大吸收峰红移,光吸收效率增强,并且在活性层中表现出更有效激子分离效率,从而获得与给体更匹配的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DFT) 激子结合能 跃迁密度矩阵 光电性能 激子有效分离
下载PDF
从量子化学角度分析氟代六苯并蔻的激发态性质
9
作者 孙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7期19-20,共2页
氟代六苯并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在Q.Zhang,et al.,Org.Lett,7(2005)5019的文章中介绍过.本文中,采用了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氟代六苯并蔻的电子结构和激发态性质,并且用跃迁密度和电荷差异密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对于理解氟取代... 氟代六苯并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在Q.Zhang,et al.,Org.Lett,7(2005)5019的文章中介绍过.本文中,采用了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氟代六苯并蔻的电子结构和激发态性质,并且用跃迁密度和电荷差异密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对于理解氟取代六苯并蔻的激发态性质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部电荷转移 氟代六苯并蔻 跃迁密度 电荷差异密度
下载PDF
循环平稳性与随机共振理论的非绝热描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晁文婷 段法兵 徐博候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噪声背景中周期信号的循环平稳性是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本文利用随机循环平稳过程的有关理论研究复杂随机动态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依据系统输出的一维准稳态概率密度近似理论,本文推导了系统输出二维跃迁概率密度、稳态自相... 噪声背景中周期信号的循环平稳性是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本文利用随机循环平稳过程的有关理论研究复杂随机动态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依据系统输出的一维准稳态概率密度近似理论,本文推导了系统输出二维跃迁概率密度、稳态自相关函数和系统输出信噪比的公式。输出信噪比随着输入噪声强度增加而呈现的随机共振现象,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此理论为随机共振理论的一种非绝热描述,不仅能够解释经典随机共振现象,而且能够描述驻留随机共振现象,对于复杂随机动态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随机系统 循环平稳性 随机共振 跃迁概率密度 稳态自相关函数 非绝热描述
下载PDF
4氢-吡喃-4-硫酮~1(n→π*),~1A_g^-(π→π*)和~1B_u^+(π→π*)等的激发态特征(英文)
11
作者 孙东杰 李源作 +1 位作者 李永庆 马凤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3-438,共6页
理论上4氢-吡喃-4-硫酮的激发态特征用量子化学方法以及二维实空间分析法和三维立体实空间分析法加以研究.理论上的结果揭示1(n→π*)和1Ag-(π→π*)激发态是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激发态,而1Bu+(π→π*)激发态是离域激发态.它们的跃迁... 理论上4氢-吡喃-4-硫酮的激发态特征用量子化学方法以及二维实空间分析法和三维立体实空间分析法加以研究.理论上的结果揭示1(n→π*)和1Ag-(π→π*)激发态是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激发态,而1Bu+(π→π*)激发态是离域激发态.它们的跃迁偶极矩的强度和方向用三维密度跃迁(TD)加以解释,用三维电荷密度差(CDD)观察分子间电荷转移(ICT)的激发态特征或局部激发态特征.用二维实空间分析法研究电子-空穴相关性,离域化和激子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激发态特征 密度跃迁 电荷密度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46.8MeV的+^(12)C非弹性散射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运厅 冯禄燕 +3 位作者 陶军全 黄天衡 罗春 马维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666-4668,共3页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和三种N-N湮没势,计算了46·8MeV的反质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GLAUBER理论 反质子 非弹性散射 湮没势 跃迁密度 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Glauber 多重散射理论 ^12C 实验数据
原文传递
三种N湮没势和+^(12)C非弹性散射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运厅 彭基柱 +3 位作者 冯禄燕 吕连忠 谭振强 马维兴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 ,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和 3种 NN湮没势 ,计算了入射动量为6 0 0MeV c的反质子在12 C上的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
关键词 GLAUBER理论 反质子 非弹性散射 湮没势 跃迁密度 非弹性散射 高能物理学
原文传递
α粒子结构下的p-^(12)C非弹性散射
14
作者 李金玉 代榕 郝云荣 《广西物理》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计算了共振区内能量为T p=200,400,600,700MeV,p-12C的2+(4.44MeV)和3-(9.64MeV)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其中将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利...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计算了共振区内能量为T p=200,400,600,700MeV,p-12C的2+(4.44MeV)和3-(9.64MeV)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其中将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利用已知的原子核跃迁密度,得出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的解析式。理论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α粒子结构 跃迁密度 非弹散射
原文传递
光系统Ⅰ(PSI)反应中心的激子耦合
15
作者 李兰兰 杨家瑜 +1 位作者 崔苗苗 尹世伟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7-1225,共9页
运用点偶极、单极跃迁电荷和跃迁密度等经典库仑作用的方法,考察了叶绿素a分子间面心距和错位结构等因素对激子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尺寸时,上述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当分子间距小于分子尺寸时,点偶极方法... 运用点偶极、单极跃迁电荷和跃迁密度等经典库仑作用的方法,考察了叶绿素a分子间面心距和错位结构等因素对激子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尺寸时,上述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当分子间距小于分子尺寸时,点偶极方法将明显高估激子耦合,跃迁密度的方法更适合计算分子间的激子耦合.此外,还使用上述方法计算了光系统Ⅰ(PSI)反应中心叶绿素a分子间激子耦合.结果表明,用跃迁密度计算PSI晶体结构(1jb0.pdb)P700的激子耦合为75.3cm?1,而QM-MM优化的结构P700(ecA1-ecB1)的激子耦合为23.8cm?1,这与考虑Dexter交换项的全对角化方法的结果(20cm?1)一致,进而说明PSI反应中心并不是传统的P700强激子耦合对,而是ecA1-ecB2和ecB1-ecA2对强耦合二聚体构成的二聚体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子耦合 跃迁密度 叶绿素A
原文传递
基于微观IBM对电子-核散射及核电磁性质的研究(I)BE理论方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战军 方向正 +1 位作者 桑建平 刘庸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从价核子自由度出发构造出核跃迁电荷/电流密度算符,采用Dyson玻色子展开技术给出了获取核玻色子形式跃迁电荷/电流密度有效算符的一种微观方法(BE方法).利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提供的波函数可在玻色子态空... 从价核子自由度出发构造出核跃迁电荷/电流密度算符,采用Dyson玻色子展开技术给出了获取核玻色子形式跃迁电荷/电流密度有效算符的一种微观方法(BE方法).利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提供的波函数可在玻色子态空间中求出核跃迁电荷/电流密度,结合电子-核散射以及核电磁跃迁的形式理论,建立了可研究电子-核散射各种形状因子,微分散射截面以及核约化跃迁几率、电磁多极矩、核态g因子等物理量的理论方案.在一种微观sdIBM-2框架下,结合现有理论方案,初步计算了192 Os核的能谱、 E2跃迁玻色子结构函数(BSF)以及2+1态到0+1态的跃迁电荷密度(TCD),理论结果能够对上述物理量作出较合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迁电荷/电流密度算符 微观IBM在电子-核散射 原子核 结构 核电磁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