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跆拳道运动员的合理膳食研究
1
作者 赵琳 王森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5期122-124,共3页
跆拳道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体育竞技运动,在短时间内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因此科学、合理的膳食在运动员的比赛或训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合理膳食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作用以及在训练、比赛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跆拳道运动... 跆拳道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体育竞技运动,在短时间内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因此科学、合理的膳食在运动员的比赛或训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合理膳食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作用以及在训练、比赛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跆拳道运动员的能量需求,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使跆拳道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和比赛能力,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和比赛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合理膳食 营养补充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与训练策略研究
2
作者 冯卫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8期44-46,共3页
跆拳道是一项广受欢迎的竞技项目,也是各类国际、国内赛事的核心项目之一,其对运动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客观来说,需要加强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与训练研究。该文以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与运用方法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可行的训练策略,... 跆拳道是一项广受欢迎的竞技项目,也是各类国际、国内赛事的核心项目之一,其对运动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客观来说,需要加强运动员上肢技术运用与训练研究。该文以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与运用方法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可行的训练策略,包括加强技术针对性训练、重视关联训练等。最后对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技术训练方式进行展望,以服务该项目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上肢技术 训练策略 信息技术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协调能力培养策略
3
作者 李鸿志 《拳击与格斗》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各种技术动作,如踢、拳、肘、膝,同时需要灵活应对对手的攻击和防守。因此,培养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身体协调能力也是运动员在日常生... 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各种技术动作,如踢、拳、肘、膝,同时需要灵活应对对手的攻击和防守。因此,培养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身体协调能力也是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对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优化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协调能力 跆拳道比赛 竞技水平 培养策略 跆拳道运动员 损伤风险 防守 预防运动损伤
下载PDF
论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方法
4
作者 邵鹏 《拳击与格斗》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跆拳道作为一项集力量、速度、技巧和智慧于一体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下肢作为跆拳道运动中的重要发力部位,其爆发力水平对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训练跆拳道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跆拳道作为一项集力量、速度、技巧和智慧于一体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下肢作为跆拳道运动中的重要发力部位,其爆发力水平对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训练跆拳道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一直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的方法,以期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爆发力 跆拳道运动员 身体素质 训练方法 教练员 竞技场 训练的方法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5
作者 李沛鲜 《拳击与格斗》 2024年第20期16-18,共3页
跆拳道作为一项高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比赛中的各种压力。文章分析了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情绪及受伤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认知重构... 跆拳道作为一项高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比赛中的各种压力。文章分析了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情绪及受伤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认知重构、呼吸训练、情绪管理、目标设定、心理韧性培养、放松技巧在内的多种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高竞技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心理训练 心理韧性
下载PDF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6
作者 周承武 《拳击与格斗》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文章通过对跆拳道运动的概述和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法、超等长训练法和负重抗阻训练法等具体训练方法,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训练方法在提升青少年跆拳... 文章通过对跆拳道运动的概述和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法、超等长训练法和负重抗阻训练法等具体训练方法,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训练方法在提升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加快速度和增强力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它们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整体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爆发力 加快速度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 竞技水平 训练方法 抗阻训练 跆拳道运动 身体素质
下载PDF
非稳定性训练对13~14岁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
7
作者 赵晓萱 《新体育(下半月)》 2024年第8期50-52,共3页
构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体系,是我国大众跆拳道项目发展的基础,是促进跆拳道项目发展和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渠道之一,青少年运动员是竞技跆拳道人才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非稳定性训练作为近几年迅速在国内发展的体能训练方法,已在拳... 构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体系,是我国大众跆拳道项目发展的基础,是促进跆拳道项目发展和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渠道之一,青少年运动员是竞技跆拳道人才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非稳定性训练作为近几年迅速在国内发展的体能训练方法,已在拳击、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中应用,且体现出良好的训练效果。但有关非稳定性训练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制定出发展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初中青少年跆拳道俱乐部20名运动员施加12周的非稳定性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选取相关测试指标来分析两种训练方式对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效果,为跆拳道以后的实践训练提供理论价值和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定性训练 13~14岁 跆拳道运动员 灵敏素质
下载PDF
高校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8
作者 刘飞 李虎飞 《拳击与格斗》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普及,高校跆拳道教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跆拳道运动的腿法速度快、技巧衔接快,所以对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大脑反应速度和身体反应速度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体能。文章从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普及,高校跆拳道教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跆拳道运动的腿法速度快、技巧衔接快,所以对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大脑反应速度和身体反应速度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体能。文章从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校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和意义,并对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提出了科学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体能训练 方法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左心收缩时间间期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建昌 秦艳枝 王兵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5,共4页
采用MCA-4B心脏功能综合检测仪, 测量跆拳道运动员静态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各指标, 分析其特点并与非运动员进行比较, 从而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左心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发现: 跆拳道运动员的 LVET、EML、MST、ICT及PEP等指标值均比一般人... 采用MCA-4B心脏功能综合检测仪, 测量跆拳道运动员静态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各指标, 分析其特点并与非运动员进行比较, 从而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左心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发现: 跆拳道运动员的 LVET、EML、MST、ICT及PEP等指标值均比一般人群的指标值高; 运动员的左心功能呈现机能节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标值 收缩时间 PEP 综合检测 机能 ICT 左心功能 心脏收缩 一般人群
下载PDF
基于跆拳道运动员时程特征的返回抑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新宇 范静 +1 位作者 王浩平 张禹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8-543,共6页
目的:借助返回抑制范式,通过试验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征,进而从理论上对返回抑制的发生机制及其跨情景和跨人群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并试图为返回抑制与实践结合提供可靠支持。方法:试验一,采用4因素混合试验设计,通过改进返... 目的:借助返回抑制范式,通过试验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征,进而从理论上对返回抑制的发生机制及其跨情景和跨人群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并试图为返回抑制与实践结合提供可靠支持。方法:试验一,采用4因素混合试验设计,通过改进返回抑制的基本范式,增加跆拳道背景,探讨跆拳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点,以挖掘返回抑制的机制,为跆拳道腿法组合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试验二,在试验一基础上采用3因素混合试验设计,通过变换4个时间间隔(时程),分析跆拳道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返回抑制上出现差异的原因。结合2个试验结果,还可以探讨返回抑制发生的稳定性。结果:线索和人群的主效应均显著且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跆拳道运动员反应时显著短于普通大学生,且仅分析跆拳道运动员数据时未出现返回抑制,线索与抑制机制交互作用显著;线索和时间间隔的主效应均显著,跆拳道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均出现返回抑制,在时间间隔为300 ms时反应时最长,900 ms时反应时最短。结论:返回抑制的发生机制既基于客体又基于位置,且具有跨情景和部分跨人群稳定性。跆拳道运动员在实战时应避免2次出腿的时间间隔为900 ms,且2次出腿最好击打同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机制 跆拳道运动员 时程特征 认知心理
下载PDF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注意瞬脱现象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俊法 刘建国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注意瞬脱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普通大学生轻,持续时间短;经历了中度注意瞬脱、轻度注意瞬脱、轻微注意瞬脱和注意无瞬脱4个等级...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注意瞬脱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普通大学生轻,持续时间短;经历了中度注意瞬脱、轻度注意瞬脱、轻微注意瞬脱和注意无瞬脱4个等级,表现出了该项目特征。指出:应根据该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注意瞬脱作为选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注意瞬脱 等级 项目特征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强 唐丽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共7页
为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提高运动训练和选材的科学性,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测试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运动员形态特征表现为:身材高大、下肢长(其中小腿较长),同时... 为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提高运动训练和选材的科学性,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测试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运动员形态特征表现为:身材高大、下肢长(其中小腿较长),同时具有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体脂含量;2)身体机能特征表现为磷酸原供能能力较强,但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运动素质结构由基础力量、协调灵敏、下肢反应力量和专项耐力4个因子构成。运动员应重点围绕着专项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专项灵敏协调(步法综合运用和重心控制快速转换)和基础耐力的提高展开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 身体形态 有氧能力 无氧能力 运动素质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实战比赛临场技术发挥及其相关关系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印春力 李靖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采用马腾斯(Martens)等人1982年编制经我国修订的CSAI-2问卷,对部分参加九运会预选赛的跆拳道运动员实战比赛中竞赛状态焦虑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临场技术水平(有效击打次数百分比)的发挥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是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充分了... 采用马腾斯(Martens)等人1982年编制经我国修订的CSAI-2问卷,对部分参加九运会预选赛的跆拳道运动员实战比赛中竞赛状态焦虑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临场技术水平(有效击打次数百分比)的发挥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是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充分了解竞赛状态焦虑产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它对运动员临场技术训练和比赛中控制焦虑水平,改进和提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攻、防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加强文化教育,改善运动员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从而使运动员多年拼搏积累的体能,技能在重大比赛中充分,稳定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竞赛状态焦虑 实战比赛 临场技术发挥 相关关系 运动心理学
下载PDF
散手、拳击和跆拳道运动员躯干肌肉力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成鹏 姜传银 +2 位作者 黄杰 郎海涛 毕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1-702,共2页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肌肉力量 散手 特征分析 拳击 躯干 力量素质 对抗性项目 技术动作 运动技术
下载PDF
论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和战术量化评分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庆国 刘学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77,119,共3页
根据跆拳道运动的特点 ,以基本技术、实战技巧、辅助练习三个方面作为评判因素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 ,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进行量化评价。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战术 模糊数学 量化评分 评判
下载PDF
快速减重对优秀高校跆拳道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无氧运动能力及身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云辉 李爽 曾庆国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减重对跆拳道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及身体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大学12名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减重前后分别测试有氧、无氧和身体组成的各项指标,并作指标自身前后t检验,α值设定为0.05。结果:快速减重前、后,... 目的:探讨快速减重对跆拳道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及身体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大学12名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减重前后分别测试有氧、无氧和身体组成的各项指标,并作指标自身前后t检验,α值设定为0.05。结果:快速减重前、后,有氧运动能力指标VO2m ax、最大运动时间及无氧运动能力指标最高无氧动力、无氧能力、平均无氧动力、疲劳指数均未达显著影响;身体组成指标蛋白质重、骨质重、体脂肪率、脂肪重、脂肪分布(腰臀围比)、肌肉重均达显著影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未达显著差异。结论:一周内快速减重3-5 kg对优秀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并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对最大运动持续时间也没有显著的影响;反而由于体重及体脂肪减少而增进了VO2m ax。因此,一周内快速减重3-5 kg(原体重5%-8%),体脂百分比控制在6%以上,对高校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而言仍是在适当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减重 跆拳道运动员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身体组成
下载PDF
不同状态焦虑水平下跆拳道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尚礼 尹燕涛 陈旭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探讨威胁启动条件下,不同状态焦虑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视觉加工特征。采用"专家-新手"范式,以真实比赛场景中的动态视频(威胁、非威胁)为启动刺激材料,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分别对低焦虑状态下(试验1:专家组、新手组各20人)... 探讨威胁启动条件下,不同状态焦虑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视觉加工特征。采用"专家-新手"范式,以真实比赛场景中的动态视频(威胁、非威胁)为启动刺激材料,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分别对低焦虑状态下(试验1:专家组、新手组各20人)和高焦虑状态下(试验2:专家组、新手组各20人)跆拳道运动员视觉加工早期阶段P1、N1成分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在低焦虑状态下,专家组在威胁启动条件下的反应准确率更高,相较于非威胁刺激,威胁刺激所诱发的P1波幅、潜伏期较短,N1波幅更长;(2)在高焦虑状态下,专家组在威胁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相较于新手组,专家组在启动威胁刺激条件下所诱发的P1波幅更短,N1波幅更长。结果表明:较之低焦虑状态,高焦虑状态导致跆拳道运动员对威胁性信息更为敏感,在视觉加工的早期阶段投入的注意资源相对较少,自动化加工程度更高,并表现出显著的专家优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运动员 状态焦虑 视觉搜索 威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与耐力运动员STI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燕萍 段文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0,共2页
笔者对我院跆拳道 12名女运动员、 16名运动系女长跑运动员在安静、递增负荷及恢复状态下的STI诸多指标进行了测试 ,研究其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 。
关键词 耐力运动 女子 跆拳道运动员 运动员 长跑运动员 特征 递增负荷 STI 安静 状态
下载PDF
影响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速度的因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章庆丰 孟召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起步虽晚,发展却非常迅速.影响跆拳道运动水平的因素很多,比赛中动作速度的发挥至关重要.选取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队5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动作速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起步虽晚,发展却非常迅速.影响跆拳道运动水平的因素很多,比赛中动作速度的发挥至关重要.选取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队5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动作速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比赛中动作速度的因素有运动员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及心理因素等.只有加强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训练,并注意从基本技术入手打好基础、加强战术与心理素质训练,才能在比赛中有效地提高动作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速度 比赛 跆拳道运动员 专项素质 队员 文献资料法 战术意识 影响 心理因素 访谈法
下载PDF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的VR眼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岩 尚张钰婷 +3 位作者 郭振向 蒋帮华 包大鹏 刘昊扬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通过虚拟现实(VR)眼动仪采集和记录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的眼动参数并分析其眼动特征,对比找出能够反映其中枢机能下降的测试任务及眼动参数。方法:通过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问卷)筛选出24名跆拳道运动员参与研究,通... 目的:通过虚拟现实(VR)眼动仪采集和记录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的眼动参数并分析其眼动特征,对比找出能够反映其中枢机能下降的测试任务及眼动参数。方法:通过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问卷)筛选出24名跆拳道运动员参与研究,通过下蹲跳(CMJ)测试成绩评价其是否出现神经-肌肉疲劳;训练前后受试者分别完成3种不同类型的认知任务(“舒尔特方格”“迷宫逃脱”“找不同”),采用aSee Pro VR眼动仪记录其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眼动参数,共采集1474人/次,筛选出现神经-肌肉疲劳的运动员73人/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运动员疲劳前后完成特定任务的结果及完成认知任务过程中的眼动参数;采用Friedman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完成不同类型认知任务时的眼动参数。结果:1)训练前后受试者完成认知任务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受试者疲劳前后完成“舒尔特方格”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眼跳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5);3)受试者疲劳前后完成“迷宫”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4)受试者疲劳前后完成“找不同”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眼跳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5)认知任务对受试者瞳孔直径大小影响的顺序为“找不同”“迷宫”“舒尔特方格”,对其眼跳速度影响的顺序为:“找不同”“舒尔特方格”;6)完成不同种类的认知任务时,其眼动参数各不相同。结论:1)跆拳道运动员出现神经-肌肉疲劳后其内部唤醒水平过高、视觉敏感度大大降低;2)“找不同”任务结合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和眼跳速度能够作为评估跆拳道运动员出现神经-肌肉疲劳时其中枢机能下降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 VR眼动仪 跆拳道运动员 神经-肌肉疲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