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发跑轮行为的研究
1
作者 潘琪 张旺明 +2 位作者 肖宗宇 罗非 徐如祥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否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发跑轮行为。方法将3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1只。利用立体定向的方法...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否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发跑轮行为。方法将3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1只。利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刺激电极埋入右侧丘脑底核。实验组大鼠右侧内侧前脑束内注射12μg 6-OHDA,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对造模前、造模后和给予电刺激时的大鼠进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和自发跑轮行为测试。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毁损程度。苏木素-伊红染色确定刺激电极尖端位置。结果从24只大鼠中获得了17只成功的PD大鼠模型。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与毁损后未给予STN-DBS时比较,电极尖端位于STN内的成功模型大鼠给予STN-DBS后,不对称指数显著下降(P=0.038),而与毁损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7)。跑轮行为测试:与毁损后未给予STN-DBS时比较,电极尖端位于STN内的成功模型大鼠给予STN-DBS后,跑动次数(P=0.032)、跑动距离(P=0.03)和平均峰速度均(P=0.035)显著增加,而从跑动开始到峰速度的平均时间显著减小(P=0.001)。这些指标与毁损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能够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自发跑轮行为,自发跑轮行为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筛选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深部脑刺激 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 跑轮行为测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