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Lapidus截骨术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大成 王青松 +2 位作者 宋传航 付莹 靳晓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3-57,63,共6页
目的分析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在改良Lapidus术中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采用改良Lapidus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共27例(34足)。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负重X线、术后1周非... 目的分析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在改良Lapidus术中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采用改良Lapidus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共27例(34足)。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负重X线、术后1周非负重X线和术后随访足负重位X线,测量第1跖骨长度(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position,TSP),第1跖骨基底距离地面高度和第1跖骨与地面角度,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前足评分量表(American Orthope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与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以上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23.71±8.05)个月。在FML方面,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VA、IMA及TSP方面,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跖骨基底距离地面高度、第1跖骨与地面角度及VAS评分方面,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减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AOFAS评分方面,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转移性疼痛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表现为影像学资料角度增加。结论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不仅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预防传统Lapidus双平面截骨并发第1跖骨短缩及成角加大引起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楔关节 拇外翻 Lapidus术 单平面截骨
下载PDF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改良Lapidus手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晨 马昕 +5 位作者 王旭 黄加张 张超 陈立 张益均 许鉴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05-408,共4页
临床上应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改良Lapidus手术)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足拇外翻矫形,特别适用于伴有第一跖列不稳患者。该术式历经多次改良,旨在减少术后第一跖列短缩及加强融合部位固定强度。改良Lapidus术式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均... 临床上应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改良Lapidus手术)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足拇外翻矫形,特别适用于伴有第一跖列不稳患者。该术式历经多次改良,旨在减少术后第一跖列短缩及加强融合部位固定强度。改良Lapidus术式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均有良好矫形作用,也能通过固定第一跖楔关节及增强腓骨长肌作用稳定第一跖列。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及固定材料的发展,改良Lapidu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大为降低,但在技术细节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目前认为螺钉联合钢板固定的强度最高;对第一、二跖骨间角顽固性增大患者应考虑另行第一、二跖骨基底部固定。外固定支架及关节镜下Lapidus手术治疗已取得初步成功,但尚缺乏充分的临床报道。近年有更多学者倾向Lapidus术后早期负重,且取得良好效果,但仍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楔关节 关节融合 Lapidus手术 足拇外翻 内固定
下载PDF
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刁乃成 刘凤岐 +2 位作者 杨波 喻飞 马立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88-590,595,共4页
背景:第1跖楔关节融合是治疗外翻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应用这一技术尚不能很好地矫正外翻,联合应用Akin截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 背景:第1跖楔关节融合是治疗外翻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应用这一技术尚不能很好地矫正外翻,联合应用Akin截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31例43足。其中男4例6足,女27例37足;年龄为42~84岁,平均(60.5±8.6)岁。测量术前、术后的HVA角和IMA角,并对患者进行AOFAS跖趾关节评分。结果:31例43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7±3.3)个月。HVA从术前的37.7°±7.6°改善为术后的10.8°±3.6°(P<0.01)。IMA从术前的14.3°±3.8°,改善为术后的5.8°±2.3°(P<0.01)。AOFAS评分从术前的(48.6±6.8)分改善为术后的(83.5±5.3)分(P<0.01)。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无跖楔关节不融合现象发生,无外翻复发出现。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趾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不适用于轻度外翻以及不合并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第1跖楔关节 融合 Akin截骨
下载PDF
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外翻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令东 郑建森 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病人25例36足;年龄22—49岁,平均37.7岁,... [目的]探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病人25例36足;年龄22—49岁,平均37.7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楔关节内外侧软组织手术;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诊断以Lee和Young的外观直接测量法为诊断标准,术前、术后12个月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22例28足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2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9个月,28足第1跖骨截骨部位都获得骨性愈合,足底疼痛性胼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躅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5.7°(P〈0.05),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5.9°(P〈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6足,良7足,可5足,优良率82.1%。[结论]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躅外翻,可以纠正前足横弓的塌陷,短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病人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第1跖楔关节 截骨术
下载PDF
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远清 易远历 朱亚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Akin截骨治疗,33例)和对照组(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治... 目的:探讨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Akin截骨治疗,33例)和对照组(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治疗,27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踇外翻角(HAV)、第1跖骨间角(IMA)、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HAV、IMA矫正度数、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HAV、IMA均较术前缩小,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HAV明显小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矫正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可有效纠正足畸形,改善踝及后足功能、外观,达到满意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 Akin截骨 踇外翻 AOFAS
下载PDF
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与单纯Lapidus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踇外翻畸形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俞淮曦 蒋逸秋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Lapidus术与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患者60例(73足),其中30例(38足)采用单... 目的:比较单纯Lapidus术与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患者60例(73足),其中30例(38足)采用单纯Lapidus术治疗(对照组),30例(35足)采用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测量并评估负重位影像学指标,包括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分)及跖趾关节功能评级。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HVA、IMA、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HVA、IMA、TSP数值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踇外翻畸形的可靠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idus术 第1跖楔关节 踇外翻 Lisfranc内固定术
下载PDF
第一跖楔关节投照新方法
7
作者 胡凡刚 李慎江 鞠广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跖楔关节 X线摄影
下载PDF
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的疗效
8
作者 王之枫 耿翔 +3 位作者 王晨 张超 王旭 马昕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3-698,共6页
目的:评价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治疗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 目的:评价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治疗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64岁,平均(45.0±13.1)岁,左足8例,右足1例。分析该组患者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随访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并根据X线表现评估第1跖楔关节有无退行性变,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后平均(14.4±3.1)个月(11~19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接骨板或螺钉断裂。随访29~53个月,平均随访(42.6±10.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影像学评估未见第1跖楔关节退行性变表现;VAS评分0~1分,平均(0.3±0.1)分;AOFAS中足评分90~97分,平均(93.0±2.5)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1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切口愈合。结论:腓骨长肌腱撕脱致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较少见。解剖复位并跨跖楔关节接骨板固定能恢复第1跖列与腓骨长肌腱的解剖结构,重建内侧柱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骨基底部骨折 腓骨长肌腱撕脱 跖楔关节 接骨板
下载PDF
第一跖楔关节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纪霖锋 丁声龙 张明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TMT1)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就诊的111例拇外翻患者(167足)的负重CT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PedCAT负...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TMT1)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就诊的111例拇外翻患者(167足)的负重CT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PedCAT负重CT扫描双足,使用CubeVue软件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跖骨抬高距离(PD)、内侧楔骨-第一跖骨关节面角(CMA)及跖骨突出距离(MPD),其中PD及CMA作为TMT1不稳的征象。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根据临床检查有无TM将患者分为TM组及非TM组,比较两组间HVA、IMA、PD、CMA、MPD、VAS及FAAM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CMA和HVA、IMA、VAS及FAAM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111例患者(167足),其中男35例,女76例,年龄(57.7±14.1)岁。TM组中HVA(37.9°±8.6°)、IMA(17.9°±2.6°)、CMA(2.1°±0.3°)、PD[(1.8±0.4)mm],均高于非TM组[HVA(32.5°±9.1°)、IMA(15.1°±3.4°)、CMA(1.7°±0.3°)、PD为(1.6±0.2)mm](均P<0.001)。TM组及非TM组M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TM组VAS评分高于非TM组(P<0.001)。TM组FAAM评分为(54.1±11.8)分,低于非TM组的(66.2±11.4)分(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D与HVA、IMA及VAS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PD、CMA与FAAM评分呈负相关(r_(s)=-0.637、-0.254,均P<0.001);CMA与HVA、IMA及VAS评分呈正相关(r_(s)=0.603、0.971、0.269,均P<0.001)。结论负重CT有助于TMT1矢状不稳的诊断,TMT1矢状不稳程度与拇外翻严重程度及TM具有相关性,TMT1不稳对拇外翻病理变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转移性骨痛 负重 锥束CT 第一跖楔关节 不稳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第1跖楔关节失稳与(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相关性-前足跖骨头下压力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立夫 胡海威 +5 位作者 温建民 荀淑英 梁朝 程桯 蒋科卫 孙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8-913,共6页
[目的]建立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对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 [目的]建立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对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外翻 转移性骨痛 有限元 第1跖楔关节 应力
原文传递
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李大成 付莹 +2 位作者 宋传航 靳小波 王久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7-10,共4页
讨论研究足拇外翻畸形治疗中采取对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方案的价值,希望可以为足拇外翻畸形治疗研究提供一点帮助。方法 研究时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行Lapidus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患... 讨论研究足拇外翻畸形治疗中采取对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方案的价值,希望可以为足拇外翻畸形治疗研究提供一点帮助。方法 研究时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行Lapidus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患者,共计20例,采取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方案开展各个患者治疗工作,对治疗前后患者跖间角(IMA)、拇外翻角(HVA)、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观察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采取统计学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发现患者接受治疗后跖间角与拇外翻角减小,AOFAS评分得到提升,VAS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提升,焦虑情绪评分降低、抑郁情绪评分降低,治疗前后各项数据信息差异较大(P值0.05)。术后出现1例转移性跖骨痛,无胼胝体疼痛与拇囊炎,并发症较低5%(1/2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20/20),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对治疗工作满意度达到95%(19/20),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较高。结论 足拇外翻畸形治疗中采取对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方案具有较好价值,可改善第1跖骨状态,能够减小患者跖间角与拇外翻角指数,促进踝-足关节功能恢复,将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减轻患者身心负担,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到新高度,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治疗方案,具有较好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IDUS 跖楔关节 拇外翻 单平面截骨
下载PDF
第一跖楔关节截骨融合术治疗 外翻12例分析
12
作者 韩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649-1649,共1页
关键词 拇外翻 第一跖楔关节 截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易远历 黄远清 朱亚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8期888-890,共3页
目的研究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3-2017-12采用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的方法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6例(28足)。结果本组26例(28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0(12.3±5.2)个月... 目的研究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3-2017-12采用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的方法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6例(28足)。结果本组26例(28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0(12.3±5.2)个月。术后12周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角度:HAA为15.53°~21.72°(18.40°±1.56°),较术前矫正(19.32°±5.05°),治疗前后H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P <0.05);IMA为8.32°~11.64°(9.99°±0.89°),较术前矫正(7.35°±2.10°),治疗前后I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P <0.05);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91.57±5.65)分,较术前增加(58.61±6.50)分,治疗前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 <0.05)。结论足内侧跖楔关节融合联合Akin截骨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中重度拇外翻的功能和外形,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外翻 跖楔关节 关节融合 Akin截骨
原文传递
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向君 徐刚 +2 位作者 孟非凡 赵德源 秦入结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6期661-66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5采用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23例(27足)足拇外翻畸形。结果23例均获得... 目的观察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5采用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23例(27足)足拇外翻畸形。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9(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第1跖楔关节均骨性融合,未出现螺钉断裂或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6.2±2.4)°,第1、2跖骨间角为(8.5±1.0)°,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为(8.5±1.2)°,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88.2±4.7)分,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效果良好,但该术式对术者要求较高,特别是行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时一定要把握截骨的分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外翻畸形 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 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
原文传递
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令东 郑建森 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7月,采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23例37足;年龄61~76岁,平均67.9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趾关... [目的]探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7月,采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23例37足;年龄61~76岁,平均67.9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一些患者还行了趾近节趾骨Akin手术;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诊断以Lee和Young的外观直接测量法为诊断标准,术前、术后12个月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9例31足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2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31足第1跖楔关节最终都获得骨性愈合,其中6足术后延长石膏固定半个月;足底疼痛性胼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外翻角较术前改善21°(P<0.05),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4°(P<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7足,良9足,可5足,优良率83.87%。[结论]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可以纠正前足横弓的塌陷,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躅外翻 第1跖楔关节 关节融合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不同关节面处理方式对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对比研究
16
作者 解冰 韩天宇 田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目的 比较在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中不同跖楔关节面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采用Lapidus手术治疗的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固定方式均为钢板固定... 目的 比较在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中不同跖楔关节面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采用Lapidus手术治疗的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固定方式均为钢板固定,根据跖楔关节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8例,关节面楔形骨块切除)和B组(15例,单纯去除关节面软骨)。比较两组围术期切口并发症(感染、裂开或坏死)、骨愈合情况、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第1、2跖骨间角(1st and 2nd 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第1跖骨短缩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前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9±9.2)个月。A组术后有1例切口皮缘坏死,有2例出现转移性跖骨痛;B组术后1例切口裂开,有1例出现内固定刺激;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一期骨愈合,A组术后12周时均已骨愈合,B组术后12周时有14例已骨愈合,有1例骨延迟愈合(14周)。A组HVA和IMA分别由手术前(36.1±10.2)°和(16.9±5.3)°降低至术后1年的(17.2±5.9)°和(5.6±1.4)°;B组HVA和IMA分别由手术前(37.2±11.4)°和(17.3±7.7)°降低至术后1年的(16.2±7.4)°和(6.9±2.2)°。两组间术后1年的HVA和I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的第1跖骨短缩为(6.8±2.3)mm,B组为(2.6±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采用Lapidus手术治疗的拇外翻患者,两种关节面处理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骨愈合率及满意的临床疗效。相比传统关节面楔形骨块切除,单纯去除关节面软骨可以有效保留第1跖骨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Lapidus手术 跖楔关节 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融合术在治疗老年女性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重度拇外翻患者44例60足,年龄60~75岁,平均64岁。所有病例均选取拇外翻角>40°,1、2跖骨间角>15°的跖楔...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融合术在治疗老年女性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重度拇外翻患者44例60足,年龄60~75岁,平均64岁。所有病例均选取拇外翻角>40°,1、2跖骨间角>15°的跖楔关节稳定的重度拇外翻患者,分别采用跖趾关节融合术、Scarf、ludloff或chevron截骨术。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外侧足趾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44例60足术后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足趾畸形获得矫正,影像学检查跖趾关节力线获得纠正。结论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趾楔关节稳定的老年女性重度拇外翻可有效地矫正畸形,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足功能,远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其他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融合术 拇外翻 跖楔关节 截骨术
下载PDF
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丰波 田维庆 +3 位作者 邹英财 张佩光 张澜 林立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15-221,共7页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应用Lapidus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外翻患者24例,共28足。其中4例患者共5足采用传统Lapidus术,20例23足采用改良Lapidus术。13例共15足采用2枚空心螺钉交叉固定,11例共13足采用1枚螺钉联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测量或评估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价跖趾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0±8.3)个月。末次随访时HVA角、IMA角、TSP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18足(85.7%)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消失;2枚交叉螺钉与螺钉联合接骨板这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AOFA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跖趾关节功能为优20足,良5足,可3足,差0足,优良率89.3%(25/28)。结论:对于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畸形,正确选用Lapidus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第1跖楔关节 Lapidus手术
下载PDF
足拇外翻温氏微创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光亮 程爱民 +2 位作者 张峰 高传芳 姚先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1期122-122,共1页
目的探讨温氏微创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0例140足拇外、翻畸形采用温氏微创术治疗.手术前均拍负重正侧位片.测量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夹角(IMA),趾骨间角(IMA),术后摄片并测量角度.手术均采用局部麻... 目的探讨温氏微创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0例140足拇外、翻畸形采用温氏微创术治疗.手术前均拍负重正侧位片.测量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夹角(IMA),趾骨间角(IMA),术后摄片并测量角度.手术均采用局部麻醉,术中严格按照温氏微创截骨、手法整复、绷带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参照温建民标准,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通过对本院以往传统手术患者比较.温氏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正侧位片 临床疗效 关节 微创术 第一跖楔关节 局部麻醉 拇收肌 前足横弓
下载PDF
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畸形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建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1010-1011,共2页
Scarf一词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其英文本意为嵌接的意思,类似木工常用的榫卯结构。1976年Burutaran首先报道4例患者使用Keller手术加第一跖骨Z字截骨治疗拇外翻,1984年Gudas和Zygmund开始使用,1990年Barouk对这种截骨进行改良,并在世界各... Scarf一词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其英文本意为嵌接的意思,类似木工常用的榫卯结构。1976年Burutaran首先报道4例患者使用Keller手术加第一跖骨Z字截骨治疗拇外翻,1984年Gudas和Zygmund开始使用,1990年Barouk对这种截骨进行改良,并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1]。手术治疗指单侧或是双侧的拇外翻畸形,跖骨间夹间(IMA)为12°~23°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畸形 Scarf 截骨术 Keller 嵌接 近端 第一跖楔关节 截骨面 复位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