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供第2跖骨底移植重建外踝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5
1
作者 俞立新 高建明 吴水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9-430,共2页
目的 :为第 2跖骨底移植重建外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0具骨骼标本上 ,对第 2跖骨底及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 ,术中观察第 2跖骨底的主要血供来源。结果 :第 2跖骨底、外踝形态比较 ,横径 :第 2跖骨底为 (1 .5± 0 .2 )cm ,外踝... 目的 :为第 2跖骨底移植重建外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0具骨骼标本上 ,对第 2跖骨底及外踝进行形态学测量 ,术中观察第 2跖骨底的主要血供来源。结果 :第 2跖骨底、外踝形态比较 ,横径 :第 2跖骨底为 (1 .5± 0 .2 )cm ,外踝为 (1 .9± 0 .3)cm ,跖骨体为 (0 .9± 0 .1 )cm ,腓骨下段为 (1 .1± 0 .1 )cm。长度 :第 2跖骨底为 (2 .3± 0 .2 )cm ,外踝为 (3 .4± 0 .3 )cm。矢状径 :第 2跖骨底为 (2 .1± 0 .2 )cm ,外踝为 (2 .7± 0 .3)cm。结论 :第 2跖骨底与外踝形态相似 ,设计带足背血管的第 2跖骨底转位修复外踝具有可行性 ,临床已应用 6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第2 外踝缺损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王珊 吴水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 1.5 ± 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 ± 0. 3)cm,跖骨头为( 1. 9 ± 0. 2)cm。跖骨长度为(5. 8 ± 0. 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 骼移植 骼重建 解剖学
下载PDF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军 袁贤瑞 +2 位作者 奚健 丁锡平 姜维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14-216,I007,共4页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管段面神经分 3段 :迷路段长 (3.2&#...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管段面神经分 3段 :迷路段长 (3.2± 0 .9)mm ,上下方向管径 (1.1± 0 .2 )mm ;鼓室段长 (11.7± 1.5 )mm ,水平方向管径 (1.4± 0 .1)mm ,两段成角 71.0°± 11.7° ;垂直段长 (13.9± 1.8)mm ,前后方向管径 (1.6± 0 .2 )mm ,与水平段成角 10 6 .6°± 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 :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 ,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 ;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 ;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 (15 .0± 1.3)mm。结论 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 ,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学 组织学 显微外科手术 经岩入路
下载PDF
经迷路后入路岩骨磨除范围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树立 漆松涛 +4 位作者 彭林 冯文峰 张嘉林 邱炳辉 戴学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确定经迷路后入路中岩骨磨除范围的一种方便、实用、安全的方法。方法观察20侧后半规管的位置,并测量其与乙状窦前缘、内耳门后下缘、岩骨表面的距离和乙状窦前缘、内耳门后下缘和外环道后上棘的两两间距离,制出这些结构间的位... 目的确定经迷路后入路中岩骨磨除范围的一种方便、实用、安全的方法。方法观察20侧后半规管的位置,并测量其与乙状窦前缘、内耳门后下缘、岩骨表面的距离和乙状窦前缘、内耳门后下缘和外环道后上棘的两两间距离,制出这些结构间的位置关系简图,并经过数学计算找到岩骨表面可以磨除的最前点。结果内耳门后下缘、后半规管中点和外耳道后上棘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后半规管与乙状窦前缘、内耳门后下缘、岩骨表面的距离和乙状窦前缘到内耳门后下缘、乙状窦前线到外耳道后上棘、骨耳孔后下缘到外耳道后上棘的距离分别为 8 .67mm、.15. 64mm、 3 .47mm、22 .07mm、 12. 42mm、 25. 37mm。结论内耳门下后缘水平内耳门下后缘后12 .5mm或乙状窦前缘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部 解剖学 组织学 切开术 迷路入路 磨除
下载PDF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德俊 万经海 +5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程宏伟 汪宇扬 张圣邦 郭致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 目的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对入路涉及重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拍照。结果在4cm×3cm大小骨窗范围内完成所有手术操作,入路涉及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等,可较好的显露脑干腹侧间隙、岩骨背侧及桥小脑角区。结论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能取得和Kawase入路、乙状窦前入路、部分迷路切除岩骨尖(PLPA)入路等侧方入路相似或相近的显露,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术 岩部/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后路重建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1 位作者 杨新东 潘俊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对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骨盆后环骨折治疗中的钢板有效固定区、置钉角度及深度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1具成人骨盆标本,测量钢板有效固定区、耳状面距、腰骶干内缘距、腰骶干外缘距、骶椎间孔距、偏离角度。结果... 目的对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骨盆后环骨折治疗中的钢板有效固定区、置钉角度及深度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1具成人骨盆标本,测量钢板有效固定区、耳状面距、腰骶干内缘距、腰骶干外缘距、骶椎间孔距、偏离角度。结果钢板有效固定区为(54.29±4.63)mm,近髂后上棘第1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28.30±4.15)mm,腰骶干内缘距为(52.58±3.55)mm,骶椎间孔距(46.89±4.29)mm,第1枚螺钉偏离角度为>(13.80°±8.78°),<(30.19°±11.15°),近髂后上棘第2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24.02±2.72)mm,近髂后上棘第3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18.79±2.45)mm,近髂后上棘第4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18.9±3.15)mm,腰骶干外缘距为(33.35±3.47)mm,第4枚螺钉偏离角度内偏9.24°±3.9°,外偏6.85°±3.1°。结论该研究对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在每侧髂骨翼置入4枚螺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后环 /解剖学和组织学 重建钢板
下载PDF
上颌骨外旋颅底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储杨 刘业海 +1 位作者 杨永富 韩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为获得准确的颅底手术相关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福尔马林浸泡过的10例20侧成人头颅,分别用红、蓝色乳胶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再去除颅盖骨和脑组织暴露颅底内面、行上颌骨外旋后进一步解剖依次暴露... 目的为获得准确的颅底手术相关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福尔马林浸泡过的10例20侧成人头颅,分别用红、蓝色乳胶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再去除颅盖骨和脑组织暴露颅底内面、行上颌骨外旋后进一步解剖依次暴露前、中以及侧颅底,观察、分析解剖标志并测量相关的颅底解剖学数据。结果鸡冠前缘与筛板后缘连线中点的距离为21.6mm±2.28mm;鸡冠后部两侧筛板最大水平距离8.8mm±2.32mm,在鸡冠后缘基底部水平线以前、两侧筛顶外侧缘以内,行前颅底手术安全的;翼突根部内侧前缘与破裂孔前缘的距离为11.9mm±2.35mm(左)、12mm±1.85mm(右),翼突根部外侧前缘与卵圆孔前缘的距离14.4mm±1.87mm(左)、14.8±2.34mm(右),前鼻嵴至海绵窦颈内动脉前曲部的距离66.9mm±2.91mm(左)、67.6mm±2.23mm(右),翼突基底部对应的中颅底是蝶鞍两侧的海绵窦,两侧圆孔的连线相当于海绵窦的前界,同侧圆孔和卵圆孔的连线相当于海绵窦的外侧界,翼突及其毗邻的解剖结构是中颅底手术的重要标志,以翼突或其残端为标志行颅底手术不至于损伤海绵窦和颈内动脉;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也是中颅底手术的重要标志。结论上颌骨外旋后,可对前、中以及侧颅底充分暴露;正确认识颅底的鸡冠、筛板、翼突、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圆孔、卵圆孔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这些临床标志,为颅底手术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解剖学和组织学 颅底/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带血供第2跖骨瓣重建外踝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发惠 林永绥 +2 位作者 张国栋 俞立新 吴水培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为带血供第 2跖骨瓣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 ,对足背动脉外侧的分支、走行、吻合及其与第 2跖骨的血供关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第 2跖骨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 ,其背侧血供源... 目的 :为带血供第 2跖骨瓣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 ,对足背动脉外侧的分支、走行、吻合及其与第 2跖骨的血供关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第 2跖骨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 ,其背侧血供源于不同出现率的以下动脉 :足背动脉 1~ 4支 ,跗外侧动脉 1~ 2支 ,第 1跖背动脉 1~ 3支 ,第 2跖背动脉 1~ 2支 ,弓状动脉 2~ 4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分布于第 2跖骨的内、外侧骨面与邻近皮肤 ,外径0 .3~ 1.0mm。在足背的外侧区 ,诸动脉的分支间有恒定的直接吻合。结论 :依据足背动脉外侧分支的解剖学规律 ,可以酌情选用血管蒂 ,设计 4种有血供的第 2跖骨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供 足背动脉 外踝 缺损 吻合 应用解剖 重建 解剖学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振奎 韩芳民 朱文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72-1373,共2页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120侧(左右各60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骨间前神经主干78.3%经桡骨颈前方邻近的腱纤维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6%),尺骨头浅面腱膜(87.5%),融合腱板(81.7%)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0...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120侧(左右各60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骨间前神经主干78.3%经桡骨颈前方邻近的腱纤维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6%),尺骨头浅面腱膜(87.5%),融合腱板(81.7%)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0.8%),横跨骨间前神经主干的拇长屈肌副头(68.3%)及少见的肌束或纤维结构(10%)。结论:骨间前神经主干邻近的腱纤维结构及距离桡骨近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前神经综合征 外周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 间前神经综合征 临床解剖学研究 纤维结构 神经主干 拇长屈肌副头 解剖学基础 防腐固定 解剖观察
下载PDF
颞骨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滨 丁自海 钟世镇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6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后入路 面神经隐窝 显微外科解剖学 显微解剖学 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
下载PDF
胎儿下颌骨及相关组织发育解剖研究
11
作者 侯爱兵 王元银 +3 位作者 陈乔尔 程继光 阮敏 朱传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胎儿下颌骨及邻近血管和神经的发育状况。方法选择41例正常受精龄10~38周胎儿标本,取出其上、下颌骨作大块连续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血管的发育情况。结果胎儿受精龄10周时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即... 目的了解中国人胎儿下颌骨及邻近血管和神经的发育状况。方法选择41例正常受精龄10~38周胎儿标本,取出其上、下颌骨作大块连续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血管的发育情况。结果胎儿受精龄10周时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即开始发育,Meckel软骨在胎龄20周时开始吸收,首先从舌侧开始,至25周时吸收基本结束。结论国人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发育进度和情况与下颌骨、下牙槽血管、神经增生和发育同时进行,牙胚发育与牙槽骨、下牙槽神经血管发生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下颌/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颌骨/生长和发育
下载PDF
吻合血管第二跖骨头移植重建月骨的应用解剖
12
作者 丁自海 刘文宽 +1 位作者 张树明 高承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为第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修复提供理想的替代体。方法:解剖观测了22侧成人标本第2跖骨头的血供和神经分布,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了40侧第2跖骨头关节面和30侧月骨近侧关节面的纵、横截面曲率半径、长度和面积,进... 目的:为第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修复提供理想的替代体。方法:解剖观测了22侧成人标本第2跖骨头的血供和神经分布,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了40侧第2跖骨头关节面和30侧月骨近侧关节面的纵、横截面曲率半径、长度和面积,进行了二者间的显著性检验。结果:第2跖骨头血管、神经位置恒定,其关节面与月骨近侧关节面的纵、横截面曲率半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第2跖骨头与月骨形态、体积近似,取材方便,植入后稳固,吻合血管易于成活,为月骨重建的较为理想的替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坏死 第二 解剖学
下载PDF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2 位作者 庞刚 胡玉婷 张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的宽度左侧平均为 (10 92± 1 80 )mm ,右侧平均为 (12 0 0± 1 6 5 )mm ;深度左侧平均为 (4 15± 1 4 0 )mm ,右侧平均为 (5 2 7± 2 2 7)mm。GSS宽度及深度均有显著的侧别差异。GSS前外侧缘到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门下后缘、后半规管、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 (7 85±2 4 7)mm、(2 1 6 9± 4 97)mm、(8 5 4± 2 74 )mm、(12 4 2± 2 4 6 )mm。结论 GSS为颞骨岩部后面的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 ,顶乳突缝前角处可 (作为GSS上曲定位的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沟 解剖学 岩部 组织学 半规管
下载PDF
岩骨后壁的显微外科解剖对听神经瘤手术中骨迷路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建荣 戴秀明 +3 位作者 刘雪松 徐生义 王树超 卢亦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骨迷路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外科手术听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磨除岩骨后壁,充分暴露骨迷路,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乙状窦前缘与岩嵴相交点前1.24cm、岩嵴下0.3... 目的观察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骨迷路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外科手术听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磨除岩骨后壁,充分暴露骨迷路,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乙状窦前缘与岩嵴相交点前1.24cm、岩嵴下0.34cm,岩骨后壁0.2 cm以内磨除骨质,可不破坏骨迷路结构。结论掌握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岩骨内部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术中定位岩骨内部结构、充分磨除岩骨、扩大手术视野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组织学 听神经瘤 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听力保护
下载PDF
Dorello管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牛朝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r韧带构成 ,Dorello管顶至底间最大垂直距离为 2 14mm± 0 70mm。②展神经经过Dorello管外 1/ 3(5 6 7% )或中 1/ 3(4 3 3% )。展神经伴行动脉为脑膜背侧动脉的分支 ,83 3%以单干形式经过展神经内侧。③展神经入海绵窦点距颈内动脉后升部后壁 3 97mm± 1 83mm ,在Meckel腔内侧 3 11mm± 0 95mm。结论 在Dorello管区展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位置恒定 ,手术中应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部 解剖学 组织学 展神经 Dorello管
下载PDF
跨乙状窦骨窗钻孔定位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仲伟 陈坚 陈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对颅底后外侧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跨乙状窦入路开颅钻孔定位提拱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于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跨乙状窦手术入路。结果 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 目的 对颅底后外侧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跨乙状窦入路开颅钻孔定位提拱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于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跨乙状窦手术入路。结果 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体表投影。第一孔位置在乳突后平台,第二孔位于乳突上嵴与颞顶线夹角处。结论 作者设计的骨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模拟手术中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乙状窦窗钻孔定位 解剖学 组织学 颅窦
下载PDF
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成 陈振光 +3 位作者 张发惠 谭金海 郑和平 祝少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为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肘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资料 ,优化手术设计。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肘关节周围非主干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并测量其起点外径、长度及骨膜瓣... 目的 :为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肘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资料 ,优化手术设计。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肘关节周围非主干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并测量其起点外径、长度及骨膜瓣可取面积。结果 :中副、桡侧副、尺侧上副、尺侧下副、桡侧返、尺侧返、骨间返动脉的起点外径均在 1mm以上 ;其中桡侧副、尺侧下副、骨间返动脉有骨膜支各供应肱骨下段外侧、肱骨下段内侧、尺骨上段背侧 ;桡侧副、桡侧返、骨间返动脉在肘关节桡侧有恒定的吻合 ,尺侧上副、尺侧下副、尺侧返动脉在肘关节尺侧有恒定的吻合。结论 :①肘网血管在肘关节桡、尺侧吻合恒定 ;②肘关节周围有 3个骨膜瓣供区 ;③各骨膜瓣供区的近端和远端至少有 1支肘网血管供应 ,可向近端或远端移位 ;④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设计多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给 解剖学 组织学 肘关节 移植 肘网血管
下载PDF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显微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沉浮 袁贤瑞 +1 位作者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对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 ,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模拟临床手术过程 ,在显微镜下对 1 0具 (2 0侧 )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除弓状隆起外 ,另可见中颅窝底有两个较恒定的骨性突起 ,一个位于中... 目的 对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 ,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模拟临床手术过程 ,在显微镜下对 1 0具 (2 0侧 )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除弓状隆起外 ,另可见中颅窝底有两个较恒定的骨性突起 ,一个位于中颅窝底的中央部 ,其对应的颅外颅底无解剖结构 ;另一个位于岩骨基底部 ,其颅外颅底对应为颞下颌关节。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位于Kawase三角下方的骨质中 ,鼓膜张肌位于Glasscock三角下方的骨质中 ,咽鼓管位于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和鼓膜张肌之间。上半规管延长线与岩骨嵴的交点至内耳孔前缘的距离相对恒定。结论 对中颅窝底恒定骨性突起的观测及命名 ,有利于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对颞叶的牵拉和保护颞下颌关节。在Kawase三角中定位、显露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 ,不会伤及鼓膜张肌和咽鼓管。熟悉解剖、术前CT扫描及术中对“蓝线”的识别 ,有助于保护骨迷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入路 岩部/解剖学和组织学 性隆起 颈内动脉 迷路
下载PDF
跖骨滋养动脉的观察
19
作者 任国良 姚友生 姜华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66-468,478,共4页
目的 :观察跖骨滋养动脉的起始、经过和管径。方法 :以 5 %明胶墨汁、硫酸钡墨汁或红色乳胶 ,分别对90侧婴儿~ 87岁的新鲜尸体下肢的动脉进行灌注。经固定后 ,对跖骨滋养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跖骨滋养动脉的直径为 0 .2 4~ ... 目的 :观察跖骨滋养动脉的起始、经过和管径。方法 :以 5 %明胶墨汁、硫酸钡墨汁或红色乳胶 ,分别对90侧婴儿~ 87岁的新鲜尸体下肢的动脉进行灌注。经固定后 ,对跖骨滋养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跖骨滋养动脉的直径为 0 .2 4~ 0 .30 mm。第 1跖骨滋养动脉 5 9.6 %发自足底深支和第 1跖足底动脉 ,其它跖骨滋养动脉主要发自跖足底动脉、足底弓及其穿支。同时对此动脉入跖骨相关面的滋养孔进行了观察 ,发现 90 %以上位于跖骨体中 1/3段。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组织学 血液供应 滋养动脉 人类
下载PDF
岩尖区锁孔-内镜手术相关静脉系统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20
作者 陈陆馗 刘运生 +1 位作者 张俊卿 田新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为岩尖区锁孔-内镜手术提供相关静脉系统较为详细的显微应用解剖资料。[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静脉系统的详细观测。[结果]①三叉神经侧旁静脉结构(LTV):Meckel's囊外缘存在... [目的]为岩尖区锁孔-内镜手术提供相关静脉系统较为详细的显微应用解剖资料。[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静脉系统的详细观测。[结果]①三叉神经侧旁静脉结构(LTV):Meckel's囊外缘存在硬膜静脉通道,其上部引流至岩上窦,下部沿着半月节及下颌神经外缘到卵圆孔,与翼静脉丛交通。②岩静脉:多数位于三叉神经根的背外方,两者相距0~15.80(4.80±3.21)mm,未见形戍压迹。多在岩上窦内1/3和中1/3处注入岩上窦。③岩尖静脉通道(PAV);岩尖骨质65%为板障型,30%为气化型,其内均存在小静脉,周围包绕以气房或骨髓腔,大多与海绵窦和岩下窦相交通。[结论]了解岩尖区相关静脉系统的显微解剖,可使该区域的锁孔-内镜手术操作更加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岩部/外科学 岩部/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