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跖骨截骨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外翻
1
作者 夏洪刚 李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598,61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外翻角、第一... 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足外翻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质疏松药物
下载PDF
第一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公林 谢赣平 +1 位作者 连育才 陈一鸣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31-631,共1页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VA)31°~45°,平均38.8°,跖间角(IMA)12°~16.5°,平均14.4°,术前主要症状均为(足母)外翻畸形,(足母)囊炎,穿鞋疼痛,行走困难,但均无骨关节炎。2 治疗方法2.1 截骨方法选择 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长者25足,行跖骨颈斜行截骨嵌插术。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短或相仿者17足,行路骨基底楔型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第一跖骨截骨术 MU外翻 足畸形 外科手
下载PDF
第1跖骨颈弧形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石龙 吴建民 +3 位作者 曹根洪 王伟东 胡伟峰 虞伟力 《中医正骨》 2010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融合
下载PDF
改良McBride术及改良McBride术联合第一跖骨截骨治疗踇外翻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灏 王之宇 林格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3期124-125,共2页
目的总结单纯改良McBride术及改良McBride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踇外翻的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6月~2009年9月共实施57例踇外翻矫形手术,其中行单纯McBride法30例(47足)、行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27例(44足... 目的总结单纯改良McBride术及改良McBride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踇外翻的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6月~2009年9月共实施57例踇外翻矫形手术,其中行单纯McBride法30例(47足)、行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27例(44足)。结果经过1年2个月~3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5.7%、97.7%。结论两种方法尤其是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为软组织结合骨性手术,术后踇外翻角、跖骨角及足的外形等各个方面矫形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改良McBride 第一基底外翻
下载PDF
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丽先 董红 +2 位作者 彭琪 何月 尹诗九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Juvara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H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HV患者103例(114足),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59足)行Juvara截骨术... 目的 探讨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Juvara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H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HV患者103例(114足),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59足)行Juvara截骨术,联合组51例(55足)行Akin截骨术联合juvara截骨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足踝功能拇外翻角(HVA)、第Ⅰ、Ⅱ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关节面角(DMAA)变化和影像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联合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HVA、IMA、DMAA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重度HV畸形患者行Akin联合Juvara截骨术治疗,对缩小HVA、IMA、DMAA角度、改善患者足踝功能的效果更显著,手术矫正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拇外翻畸形 Akin 第一基底 足踝功能
下载PDF
小切口第1跖骨远端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治疗拇外翻畸形
6
作者 马群莹 党晓谦 《西藏医药》 2020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6年7月~2020年1月收治拇外翻患者21例,采用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术治疗,术...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6年7月~2020年1月收治拇外翻患者21例,采用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0个月,末次测量患足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AOFA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足21例切口均I期愈合(100%),未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转移性跖骨痛、拇外翻畸形复发等);术前HVA (34.41±4.25)0、IMA(14.35±1.04)0,术后(10.46±1.15)0、(7.9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术前56.33±5.47分,术后96.19±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法简单易学,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患者舒适的优点,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第一远端 拇趾内收肌肌腱松解 “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
下载PDF
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剑波 樊源 梁景棋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患...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6.2±9.7)个月。患足切口均一期愈合,拇外翻外观矫正满意,截骨处骨性愈合时间6~16(10.4±5.7)周。术后1例出现拇趾跖内侧皮肤麻木,术后2个月症状逐渐消失;2例术后残留转移性跖骨痛,但患者均能接受目前治疗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9,无畸形复发、趾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34~76(61.5±18.2)分上升到58~100(90.3±37.9)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8(6.7±5.9)分降低到0~4(1.9±0.9)分;HVA由术前20°~50°(34.6°±29.0°)降低到5°~30°(14.9°±8.4°);IMA由术前10°~25°(15.8°±11.7°)降低到0°~15°(7.2°±1.8°);以上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Scarf 第1跖骨截骨术
下载PDF
改良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树海 付国权 《中医正骨》 2007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拇外翻/手 矫形 改良McBride 第1基底外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双侧趾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高慧 张强 +2 位作者 白顺宁 李康 马阳 《骨科》 CAS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趾胫侧籽骨及腓侧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的110例趾外翻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双侧趾籽骨分为双侧趾籽骨组(30例)和非双侧趾籽骨组(80例)... 目的探讨趾胫侧籽骨及腓侧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的110例趾外翻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双侧趾籽骨分为双侧趾籽骨组(30例)和非双侧趾籽骨组(80例)。其中,双侧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4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26例;非双侧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15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6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比较其手术前后及组间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趾外翻情况均明显改善。两组病人术后的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及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趾籽骨对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形治疗趾外翻畸形手术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趾籽 [足母]趾外翻 远端 近端
下载PDF
改良Keller手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治疗老年人严重拇外翻畸形 被引量:13
10
作者 桂鉴超 顾湘杰 +4 位作者 沈海琦 王黎明 马昕 陈劲松 王旭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拇外翻畸形 老年人 改良Keller手 第一基底 疗效
原文传递
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文博 张峰 +6 位作者 贺萍萍 朱彦昭 姚陆丰 申成春 汪海清 任昊旸 黄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2144-2149,共6页
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截骨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 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截骨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6)岁。17例18足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12例15足行Youngswick截骨术。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踇趾功能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趾关节间隙。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3±0.1)h,术中出血分别为35(25,36)ml、35(30,40)ml。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骨不愈合、延迟愈合、转移性跖骨痛、感染以及跖骨头坏死,无需再次手术。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Z=-3.8,-3.5,均P<0.01),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显著增加(Z=-3.7、-3.4,均P<0.01),AOFAS踇趾功能评分明显增加(t=28.0、15.4,均P<0.05),第1跖趾关节间隙亦有显著改善(t=17.7、14.6,均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Hort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3、-0.4,均P>0.05),AOF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但Youngswick截骨术组末次随访时关节间隙更大[(2.4±0.3)mm比(2.1±0.4)mm,t=2.2,P=0.04]。结论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和Youngswick截骨术都能有效缓解踇僵硬患者的疼痛,增加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关节间隙,下沉第1跖骨头,可以延缓踇僵硬病程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关节 踇僵硬 第1远端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基于AOFAS评分及患肢形态学变化探究两种术式矫正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
12
作者 张丽丹 任毅 +1 位作者 彭琪 梁晓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Scarf截骨术与第一跖骨双平面截骨术(Double metatarsal osteotomy,DMO)矫正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笔者医院就诊且接受DMO治疗的47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63患足)纳入对照组,随机选取... 目的:探究Scarf截骨术与第一跖骨双平面截骨术(Double metatarsal osteotomy,DMO)矫正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笔者医院就诊且接受DMO治疗的47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63患足)纳入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Scarf截骨术治疗的51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67患足)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的时间,评估其术前和术后1个月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形态学指标[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跖骨相对长度(Relative length of first metatarsal,RLFM)、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关节面固有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部分、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DMA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RLFM、IMA、HVA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VA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arf截骨术与DMO均能有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两者形态学改善情况相近,Scarf截骨后能显著缩短患者功能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f 第一双平面 中重度拇外翻 美国足踝协会评分
下载PDF
双平面截骨术治疗合并跖骨远端关节面角增大的重度■外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欣文 汶倩 +3 位作者 刘诚 赵恺 李毅 梁晓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总结双平面截骨术治疗合并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94足)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资料。患... 目的总结双平面截骨术治疗合并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94足)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双平面截骨术(跖骨远端Reverdin截骨术+跖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及软组织手术。男10例(15足),女54例(79足);年龄26~66岁,平均44.5岁。单侧34例,双侧30例。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54.3±7.4)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2.0)分。比较手术前后AOFAS 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及VAS评分,以及[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rst-second intermetatarsal angle,1-2IMA)、DMAA、第1跖骨长度(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4足发生并发症,其中[足母]僵硬、内侧切口边缘皮肤感觉麻木、转移性跖痛、第1跖骨头坏死各1足。术后1年AOFAS 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为(89.2±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27,P=0.000);其中优78足、良12足、中3足、差1足,优良率为95.7%。VAS评分为(1.5±2.0)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10.238,P=0.000)。X线片复查显示术后3个月截骨均达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及1年HVA、1-2IMA、DMA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F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863)。结论双平面截骨术可以显著改善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双平面 Reverdin 近端开放楔形 Akin 远端关节面角
原文传递
第一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一跖骨截骨植骨术治疗踇外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文源 陆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治疗踇外翻后足部生物力学变化,为研究踇外翻矫正术后足部形态以及生理功能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13年1月收治的1例65岁女性重度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治疗踇外翻后足部生物力学变化,为研究踇外翻矫正术后足部形态以及生理功能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13年1月收治的1例65岁女性重度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右足部CT数据,采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ANSYS12.0软件建立踇外翻以及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12.0软件进行非线性静态应力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前足底和第1~5跖骨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患者术前HVA及IMA分别为56.3°、16.3°,术后分别为9.2°、9.8°。von Mises应力分布:术前踇外翻足前足底应力以第4跖骨头区最大,第1跖骨头区最小;前足底内侧应力明显小于外侧,前足压力中心位于外侧;术后前足底应力则以第1跖骨头区最大,第5跖骨头区最小,前足底外侧应力小于内侧,前足压力中心位于内侧。术前第5跖骨应力最大,第1跖骨应力最小;术后第1跖骨应力最大,第4跖骨应力最小。结论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可以有效矫正踇外翻畸形,使HVA、IMA以及足底压力分布接近正常,但术后第1~5跖骨应力会增高,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第1趾关节 Swanson假体置换 第1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外翻矫正术—3种手术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英 唐海 任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实施(足母)外翻矫正术60例(83足).术前按照生物力学原理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和病人年龄分为3组.选... [目的]观察利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实施(足母)外翻矫正术60例(83足).术前按照生物力学原理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和病人年龄分为3组.选择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第1跖骨头截骨术(Reverdin手术)组:25例,39足.(2)软组织平衡手术(McBride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15例,20足.(3)跖(足母)关节成形术(Keller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20例,24足.[结果]本组6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2 a 5个月.其中Reverdin手术组:20例,31足,优良率90.3%;McBride手术组:12例,16足,优良率87.5%;Keller手术组:16例,19足,优良率84.2%.[结论](足母)外翻畸形是最常见的足部疾病,不同病人患足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是不同的.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恢复其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畸形 生物力学 方法 外翻畸形 矫正 Reverdin手 方法分析 McBride手 Keller手 基底 生物力学原理
下载PDF
答宋进臣医师——对“小趾囊炎1例报告”一文与作者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江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1224-1224,共1页
关键词 小趾囊炎 第四间角 X线片 疼痛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新德 明立功 +1 位作者 孟维娜 王自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4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21例(155足)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在局部麻醉下作2个小切口(各长5 mm),第1个小切口在拇趾近节趾骨基底内侧横行切开,第2个...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21例(155足)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在局部麻醉下作2个小切口(各长5 mm),第1个小切口在拇趾近节趾骨基底内侧横行切开,第2个小切口在第1趾骨头内侧下方切开,磨钻置入第1个小切口将骨赘磨除,置入第2个小切口作骨膜下倾斜面扇形截骨。以第1跖骨外侧皮质为截骨支点做骨膜下内旋、内收、跖屈位截骨,将第1跖骨头向外推移1/3截骨面的距离,第1跖骨头向内收、内旋跖关节。结果 1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12~7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负重位X线片显示第1跖趾角均小于术前。2例效果差者,均为中度足拇外翻患者。未出现截骨端迟延愈合及跖骨头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06足,良38足,可11足,优良率92.9%。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外翻 第1跖骨截骨术 微创手
原文传递
外翻的治疗 被引量:46
18
作者 陈宝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MU外翻 病因 分型 Akin McBride 头颈部 基底 Keller
原文传递
拇外翻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焱 唐康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7期3912-3916,共5页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拇外翻的治疗,到目前已经逐渐发展了三代微创技术,包括第一代的无内固定的Reverdin-Isham技术、第二代主要依靠克氏针临时内固定的Bösch技术、应用螺钉内固定以微创下行远端跖骨Chevron...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拇外翻的治疗,到目前已经逐渐发展了三代微创技术,包括第一代的无内固定的Reverdin-Isham技术、第二代主要依靠克氏针临时内固定的Bösch技术、应用螺钉内固定以微创下行远端跖骨Chevron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MICA)为代表的第三代微创技术及其他改良技术。各项微创技术有其显著的疗效,但与开放手术及不同微创手术之间对比,临床效果差异并不明显,需要广大医生针对不同的拇外翻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择术式。目前的随访研究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微创技术比开放技术有显著性优势,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微创下行远端Chevron联合Akin 微创技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