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1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术
下载PDF
跗骨窦损伤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联性的MRI检查分析
2
作者 王志炜 万业达 郑敏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跗骨窦病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跗骨窦发生损伤的230例患者MRI踝关节平扫图像,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观察跗骨窦损伤类型及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 目的探讨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跗骨窦病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跗骨窦发生损伤的230例患者MRI踝关节平扫图像,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观察跗骨窦损伤类型及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规律及关联性。结果1)跗骨窦损伤的主要类型有跗骨窦韧带损伤、滑膜/腱鞘囊肿、积液、跗骨窦纤维化。跗骨窦韧带损伤包括颈韧带(CL)、距跟骨间韧带(ITCL)前、后束、伸肌下支持带(IER),其中ITCL前束损伤率最高,接着依次是CL、IER、ITCL后束。2)①CL、ITCL前束损伤呈正相关(r=0.318);②CL、IER损伤呈正相关(r=0.438);③ITCL前束、后束损伤呈正相关(r=0.353)。3)CL损伤时合并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最多,为68.2%,三角韧带(TRL)损伤次之,为33.3%,然后是跟腓韧带(CFL)损伤,为30.3%;ITCL前束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70.0%,TRL损伤次之,为35.7%,然后是CFL损伤,为21.4%;ITCL后束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64.6%,TRL损伤次之,为29.2%,然后是CFL损伤,为16.7%。IER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63.6%,TRL损伤次之,为30.9%,然后是CFL损伤,为16.4%。结论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可有多种类型,跗骨窦韧带中ITCL前束、CL较多发生损伤,多为多条同时损伤也可以是单独一条损伤。在ATFL、CFL,TRL损伤时要注意观察跗骨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下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
3
作者 李飞 李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3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薄层CT扫...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3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薄层CT扫描,采用数字化软件Mimics 21.0进行三维重建骨折模型,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根据骨折形态及类型选用和预制个体化锁定钢板进行虚拟固定。所有患者采用跗骨窦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Böhler角、跟骨Gissane角及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2 (122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症状,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后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手术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 3D打印 跗骨窦
下载PDF
基于负重CT技术下小儿柔韧性平足跗骨窦三维结构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李焘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63-0066,共4页
分析基于负重CT技术下小儿柔韧性平足跗骨窦三维结构的解剖学指标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柔韧性平足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均在院采用自制模拟负重装置进行足部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跗骨窦结构测量指标;... 分析基于负重CT技术下小儿柔韧性平足跗骨窦三维结构的解剖学指标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柔韧性平足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均在院采用自制模拟负重装置进行足部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跗骨窦结构测量指标;另选取健康志愿非扁平足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足底压力及行走步态等具体参数。结果 以跟骨骰关节面外上顶点、跟骨沟纵轴进行相关测量,病例组患儿跗骨窦深度、长度,跗骨管的宽度与长度、跟骨沟的长度、跗骨管纵轴与跟骨长轴夹角有所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距骨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均增加,跟骨倾斜角降低,动态最大压力及后足负荷、中足负荷、前足负荷、支撑相百分比均增加,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地反力(GRF1)下降(P<0.05)。结论 基于负重CT技术可清晰显示小儿柔韧性平足跗骨窦具体解剖学结构,评价足底动态压力及形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CT技术 小儿 柔韧性平足 跗骨窦 三维结构 解剖学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入路 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肢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外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徐晓旭 张磊 +4 位作者 姜博 孙晋 刘晓华 张晟 李妍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 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4.2)个月。具体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1 ml+盐酸利多卡因4 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88例患者完成目标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88/391),封闭治疗后1个月VAS(1.20±0.89)分,AOFAS(88.70±7.04)分;治疗3个月后VAS(1.60±1.35)分,AOFAS(85.20±10.95)分;治疗6个月后VAS(2.35±1.39)分,AOFAS(80.30±9.75)分;治疗12个月后VAS(2.80±1.51)分,AOFAS(79.10±9.94)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外踝关节扭伤后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封闭治疗短期内有效,1年内症状复发率为65%,针对保守治疗欠佳的患者,或考虑进行其他治疗方法,如踝关节镜下清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关节扭伤 跗骨窦综合征 封闭治疗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建 裴付来 +3 位作者 刘赟 万张辉 郭永杰 倪进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踝关节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解剖学测量得到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时避免腓肠神经损伤的安全手术范围:水平方向为11~28(16.90±4.93)mm,垂直方向为12~25(17.55±4.51)mm,对角方向为28~56(43.60±8.44)mm。(2)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术后3、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手术范围内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显露跟骨关节面,利于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并能减少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学特征 足外侧腓肠神经 跗骨窦切口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8
作者 巫敬文 周琦石 +1 位作者 陈信军 杨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辅助治疗,对照组实施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疼痛程度、跟骨参数、足踝功能以及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组间对比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均增大,足踝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配合手术进程,弥补不能充分暴露的缺点,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部功能与骨折端解剖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 中医正骨 顺势复位 加速康复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固定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9
作者 陈文靖 余黎 +5 位作者 周敏 李宗焕 邓宇 刘华麒 沈志达 张梦雪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微创...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微创组35例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传统组37例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跟骨影像学参数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在末次随访中,两组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AOFA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优良率、Böhler角、Gissane角、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局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切口皮肤感染及坏死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 撬拨复位 跗骨窦切口 空心螺钉固定
下载PDF
MRI 3D序列对踝关节跗骨窦区的显示价值
10
作者 王志炜 万业达 李天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情况,利用3D序列进行重建,观察跗骨窦区的显示情况。结果 2D序列中,CL、ITCL在冠状位的显示率最高,CL、ITCL前束在矢状位的显示率次之,ITCL后束在轴位的显示率次之。3D序列可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这些韧带与矢状面、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在临床工作中可依据此角度对踝关节进行扫描。结论 利用MRI3D序列可完整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并对其进行测量,对诊断跗骨窦内病变提供了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3D序列 跗骨窦 颈韧带 距跟骨间韧带
下载PDF
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张淼 焦利斌 吴恙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搜集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L形切口...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搜集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L形切口并通过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进行骨折复位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足部功能、术前和术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发现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均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减少患者的损伤,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距下关节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谢浩 沈吉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跟骨高度及跟骨结节关节角高于对照组(P<0.05),跟骨宽度及跟骨交叉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提高AOFAS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AOFA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恢复情况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孙洪浪 袁静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每组各39例... 目的 探讨分析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每组各39例患者。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前、术后7 d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变化;术前、术后6个月足部视觉模拟评分(VAS)、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的Cor和E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与术前的Bolher角、Gissane角、V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Bolh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扩大,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Maryland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P<0.05)。结论 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比较,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能够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术中失血量、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外侧L形 入路 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经皮跟骨结节螺钉治疗复杂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15
作者 周海涛 韩威 +7 位作者 王勇 吴桐 陈建 周江 奚秀峰 丁大志 李飞 张昇洸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经皮跟骨结节螺钉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II、Ⅲ型)患者11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经皮跟骨结节螺钉固定,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经皮跟骨结节螺钉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II、Ⅲ型)患者11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经皮跟骨结节螺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倒L形切口跟骨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AOFAS-AH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3.26±7.01 min、切口长度5.41±0.93 cm、住院时间13.89±3.08 d,少于对照组的67.13±8.91 min、8.88±1.04 cm和18.81±4.2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AH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3例(28.26%),其中切口感染5例(10.87%),局部皮肤麻木8例(17.39%);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23.53%),其中切口感染13例(19.12%),局部皮肤麻木3例(4.41%)。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局部皮肤麻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经皮跟骨结节螺钉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改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减少切口长度,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跟骨结节 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宣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56例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56例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观察与记录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的Bohler角,降低Gissane角,可持续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足部功能 影像学指标 Bohler角 Gissane角
下载PDF
微创跗骨窦入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17
作者 杨启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50-295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8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微创跗骨窦入路钛板内固定术,设为观察组;29例采... 目的:探讨微创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8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微创跗骨窦入路钛板内固定术,设为观察组;29例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测量B9hler角、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上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B9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MaryLand足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微创跗骨窦入路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跗骨窦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俊 胡磊 +2 位作者 周骏武 丁伟 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内固定 跗骨窦切口 外侧L形切口 骨折复位
下载PDF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建伟 王晓东 +3 位作者 刘朋 王岩松 王勤 冯俊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对20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44.5±0.5)岁。... 目的 探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对20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44.5±0.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Ⅱ型9例,ⅢAB型10例,ⅢAC型1例。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制动、冰敷、镇痛等对症治疗,完善检查后采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进行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1.9±0.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2±0.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定疗效,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随访时间内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无复位丢失,无腓肠神经受损,无腓骨肌腱炎等。结论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不仅能有效纠正内侧短缩、内翻畸形,恢复跟骨解剖形态,而且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一种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内侧撑开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凯 潘天明 +1 位作者 李洪法 茅云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27例采用“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跟骨Bӧ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空心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优于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显示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ӧhler角、Gissane角,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空心钉组优于钢板组(P<0.05);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均能获得有效的力学稳定,促进足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对组织损伤小,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L”形切口 空心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