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小切口 外侧L型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2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外侧延长切口入路 SandersⅡ~Ⅲ型 跟骨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足功能 跗骨小切口 外侧“L”形切口
下载PDF
外侧横弧形切口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戚盈杰 郑光磊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9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外侧横弧形切口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 目的:分析外侧横弧形切口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外侧横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给予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长于对照组,手术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0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0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0个月观察组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碎性跟骨骨折行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扩大L形切口手术损伤相对高于外侧横弧形切口,但是并未增加安全性风险,且复位效果与恢复结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 外侧横弧形切口 扩大L形切口 内固定手术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跗骨切口入路 外侧L形切口入路 肢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小光 陈亮 陈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90 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对照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90 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对照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 3 月、6 月跟骨结节关节角( Bohler 角)、跟骨交叉角( Gissane)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术前、术后 3 月、术后 6 月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AOF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均较术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 7d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4 d、术后 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44%,显著低于对照组 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均良好,可实现 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功能的恢复,但跗骨窦入路更具微创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 跗骨窦入路 外侧扩大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祝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跟骨骨折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36例)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5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末次随访时的X线跟骨骨宽、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并且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HFS)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结果跗骨窦入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出血量少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AHF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跗骨窦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切口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江磊 丁克海 +2 位作者 胡智雅 崇汉卿 于德水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49-54,共6页
目的 探讨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以跗骨窦入路治疗... 目的 探讨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以跗骨窦入路治疗的观察组(n=28)与以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的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指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两组关节功能,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91±1.20)d、(61.45±7.27)min、(5.15±0.51)cm、(17.25±2.14)d、(12.65±1.41)d]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35.52±6.06)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79±0.48)周,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与Bolher角、Gissane角分别为(8.34±0.49)cm、(4.31±0.21)cm、(4.44±0.35)cm、(35.24°±0.34°)、(126.12°±7.10°),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SanderⅡ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较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跟骨影像学指标恢复效果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Sanders分型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切口 影像学指标 足踝功能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卫舒宾 赵淑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9-0032,共4页
探究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 选择7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8例患者,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 探究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 选择7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8例患者,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跟骨矫正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情况维度上优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复位 L形切口复位 内固定 跟骨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10
作者 杜玉杰 程仲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STA)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患肢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8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STA)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患肢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8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A组(41例,行ELA治疗)、B组(42例,行STA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Maryland足部评分均升高,跟骨长度延长,Bolher角、Gissane角均增大(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STA与ELA均可提高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影像学指标,但与ELA相比,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STA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分型 跟骨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入路 钢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比较分析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在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中的效果
11
作者 宇文跃 张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35-038,共4页
本文比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疾病的效果。针对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54明病例患者数据整理,对以上两种手术多方面不同实施分析。方法 将54明患者按其接受的手术切口方式,将其划分为L形... 本文比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疾病的效果。针对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54明病例患者数据整理,对以上两种手术多方面不同实施分析。方法 将54明患者按其接受的手术切口方式,将其划分为L形切口组和小切口组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手术中的失血量和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使用VAS系统)。而且要对参与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跟踪观察,评估了这些患者的玻勒评分、吉萨尼评分以及AOFAS指关节功能评分,记录了在此期间出现的所有并发症。结果 对比分析后,发现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上均优于L形切口组,这些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P<0.05)。虽然两组在玻勒角度和吉萨尼角度的改善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小切口组在AOFAS评分上表现更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P<0.05)。结论 无论是经跗骨窦小切口还是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两者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时均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相比之下,小切口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如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痛感轻、踝关节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小切口内固定可能是一个更为优越的选择,特别适合追求快速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跗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 SanderⅡ型跟骨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与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胡晶 朱康 +4 位作者 王晓桐 尹金旺 鲍启忠 邢桂武 曲晓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5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与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关节脊柱科9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与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关节脊柱科9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46例)和观察组(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4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骨解剖结构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值)及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的Bohler角均大于对照组,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d的CRP及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相当,但应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更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助于跟骨解剖学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 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 SandersⅡ、Ⅲ型跟骨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和经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旭风 黄国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093-1095,共3页
跟骨骨折是跗骨中最常见的骨折,多由于足部落地时发生的轴向载荷作用造成,关节内跟骨骨折常累及距下关节,多见于后关节突。由于跟骨的解剖特征:由薄的皮质和松质骨组成,在跟骨骨折中粉碎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较为常见,骨折后处理不当,例... 跟骨骨折是跗骨中最常见的骨折,多由于足部落地时发生的轴向载荷作用造成,关节内跟骨骨折常累及距下关节,多见于后关节突。由于跟骨的解剖特征:由薄的皮质和松质骨组成,在跟骨骨折中粉碎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较为常见,骨折后处理不当,例如跟骨宽度未恢复,可能导致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累及关节面移位明显的跟骨骨折多选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 手术治疗 外侧入路 跗骨 疗效分析 临床 爆裂性 粉碎性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和经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国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03-304,共2页
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但选择保守治疗,或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而就手术方式而言,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案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入路较多,比如单纯内侧及外侧入路,内外侧联合入路等[1-3]。随着微创技... 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但选择保守治疗,或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而就手术方式而言,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案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入路较多,比如单纯内侧及外侧入路,内外侧联合入路等[1-3]。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率的逐渐提升,由此发展而来的微创手术开始在临床上应用,比如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外侧入路 跗骨窦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微创手术 关节内 微创技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海权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手术复位固定骨折。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3例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切口无感染,皮缘无坏死,骨折愈合...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手术复位固定骨折。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3例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切口无感染,皮缘无坏死,骨折愈合。1例术后出现距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术后功能评定:优10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获得良好疗效,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跗骨窦入路 跟腱外侧切口 内固定
下载PDF
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建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1期3584-3585,共2页
目的: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n=25,接受跟腱... 目的: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n=25,接受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长比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ohler角比对照组大,Gissane角比对照组小,跟骨高长比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长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足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 跟腱外侧切口 跗骨窦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成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邓纯博 刘学勇 +2 位作者 阿良 李洪秋 赵忠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873足,其中跗骨窦入路397足,外侧入路476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OR=0.19,95%CI:0.10~0.34,P<0.001),SF-36评分优于外侧入路(MD=1.01,95%CI:0.70~1.33,P<0.01),手术时间低于外侧入路(SMD=-1.66,95%CI:-1.97^-1.35,P<0.001)。2种入路在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术后切口并发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简蔚泓 丁健 沈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B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2组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前及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相似,但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引流量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SandersⅡ~Ⅲ型 跗骨切口内固定 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 影像学 随访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俞泳 张蕾 +1 位作者 何成奇 王立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跟骨宽度、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疼痛应激[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炎症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并发症、术后2年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41.03±6.85)min、(5.78±1.26)d、(12.55±3.93)d、(10.05±2.76)d、(4.25±0.82)mm,均短于对照组的(68.54±15.27)min、(7.85±2.40)d、(24.24±4.56)d、(16.29±5.34)d、(15.74±1.59)mm,术中失血量为(45.49±15.03)ml,低于对照组的(86.97±2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为(27.59±2.46)mm,低于对照组的(30.11±2.23)mm,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分别为(34.04±5.19)°、(74.08±6.40)mm、(119.44±8.01)°,高于对照组的(31.25±4.08)°、(71.11±5.06)mm、(112.37±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SP、NPY、IL-1β、TNF-α分别为(5.65±0.86)μg/ml、(169.87±15.03)pg/ml、(4.39±0.25)μg/L、(10.02±0.8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14±1.29)μg/ml、(185.49±13.35)pg/ml、(5.57±0.34)μg/L、(13.49±0.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优良率(95.45%,42/44)与对照组(97.62%,4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 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 跗骨窦小 切口入路 功能恢复 炎症应激 疼痛应激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余俊 胡磊 +2 位作者 周骏武 丁伟 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 内固定 跗骨切口 外侧L形切口 折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