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跟腱旁联合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1
作者 欧阳崇志 郑晓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8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联合跟腱旁切口置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12月确诊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28例,采用跗骨窦小切口辅助撬拨微创复位,经跟腱旁切口...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联合跟腱旁切口置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12月确诊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28例,采用跗骨窦小切口辅助撬拨微创复位,经跟腱旁切口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用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6例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2例失访,术后跟骨结节角和交叉角恢复良好,无术口皮肤坏死感染、腓骨肌腱炎等的并发症出现,根据AOFAS评分标准,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3%。结论跗骨窦切口微创撬拨复位、经跟腱旁切口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Ⅲ型 跗骨窦切口 跟腱旁切口 钢板内固定 微创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海权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手术复位固定骨折。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3例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切口无感染,皮缘无坏死,骨折愈合...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手术复位固定骨折。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3例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切口无感染,皮缘无坏死,骨折愈合。1例术后出现距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术后功能评定:优10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跟腱外侧旁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获得良好疗效,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跟腱外侧切口 内固定
下载PDF
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桑建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1期3584-3585,共2页
目的: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n=25,接受跟腱... 目的: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n=25,接受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长比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ohler角比对照组大,Gissane角比对照组小,跟骨高长比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长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足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腱外侧切口 跗骨窦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4
作者 白洪涛 王硕磊 +7 位作者 谢昆 李涛 房冰 李晓波 肖颖 贾卫斗 陈同林 岳联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518-520,共3页
目的对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与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46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关节面,辅... 目的对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与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46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关节面,辅助跟腱旁纵行小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骨折辅以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5例(26足)为观察组;采用外侧扩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21例(26足)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基本手术情况,进行B9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SF-36评分、Maryland评分等术后评价指标的测量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54±5.21)min、(50.35±3.58)ml、(6.73±1.69)d、(4.96±0.72)d。对照组分别为(89.04±3.74)min、(90.04±4.09)ml、(11.35±2.23)d、(11.92±1.85)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B9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SF36评分、Marylan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与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疗效相当,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跟腱纵行切口 外侧L切口 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何重荣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6期56-58,共3页
目的比较L形钢板和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形钢板治疗,实验组给予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结果实验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愈合时间,Gissan... 目的比较L形钢板和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形钢板治疗,实验组给予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结果实验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愈合时间,Gissane角相对恢复和Bohler角相对恢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者切口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既避免了传统L形钢板和克氏针的缺陷,又较好的保留了两者的优点,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钢板 跟腱切口克氏针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跟骨外侧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景小博 程富礼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3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跟骨骨折患者经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指导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跟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青少年跟骨骨折患者经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指导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跟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恢复相关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跟骨解剖数据。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足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相近(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跟骨骨折疗效相近,但前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跟骨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整体获益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青少年 传统L型切口 跗骨窦切口 跟腱纵行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