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内移截骨术中跟骨内侧的截骨安全区
1
作者 杨蕾 杨茂伟 +1 位作者 李元州 王振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术中跟骨内侧的截骨安全区。方法 10具防腐成人尸体的20只足部标本上,取跟骨结节内缘最低点为A点,内踝尖最低点为B点,足舟骨结节为C点。显露跟骨内侧各神经血管结构后,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长度,以及各神经血管结构...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术中跟骨内侧的截骨安全区。方法 10具防腐成人尸体的20只足部标本上,取跟骨结节内缘最低点为A点,内踝尖最低点为B点,足舟骨结节为C点。显露跟骨内侧各神经血管结构后,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长度,以及各神经血管结构与AB、AC线段交点与A点间的长度。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可以用后者的长度均值除以AB、AC长度的均值,计算出各神经血管结构在AB、AC上的分布比例。结果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胫后动脉在AB线上分别位于A点后的:29%、57%、66%、60%;而在AC线上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内侧神经分别位于A点后的:20%、45%、50%、60%、66%。结论 AB线上A点后29%-57%,AC线上A点后20%45%的区域无重要神经血管走行,满足跟骨内移截骨术在跟骨中后部截骨的要求,可作为跟骨内移截骨术的手术安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跟骨内移截骨 手术安全区
下载PDF
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获得性扁平足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奉琪 王慧娟 +4 位作者 张奇 赵海涛 李智勇 高巍 张英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治疗扁平足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跟骨内移截骨及联合手术治疗扁平足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26.7岁)。术前均摄足侧位及跟骨轴位X线片及跟骨CT,测量第1跖距角5...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治疗扁平足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跟骨内移截骨及联合手术治疗扁平足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26.7岁)。术前均摄足侧位及跟骨轴位X线片及跟骨CT,测量第1跖距角5°~32°(平均22.3°)。均有跟腱挛缩、外移、跟骨外翻、前足旋前外展(负重位外观),有疼痛,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45.8分。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均二级。单纯跟骨内移截骨13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4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及趾长屈肌腱移位14例。[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8.8个月),内侧纵弓较手术前增加,内侧柱高度由术前(8.5±3.2)mm增至(16.3±4.1)mm(t=8.35,P≤0.001),10例疼痛消失,15例减轻,6例无明显改变。第1跖距角由术前5°~32°(平均22.3°±4.5°)降至0°~7°(平均3.2°±1.4°)(t=22.57,P≤0.001)。足外翻及外展明显改善,有效率80.6%(25?31),(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4.5分。[结论]跟骨体部截骨手术治疗可屈性平足症,能够可靠地纠正平足症的跟骨外翻畸形,部分恢复其内侧纵弓,改善足的负重和足踝部生物力学特性,术中根据情况联合其他术式提高疗效,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足弓 跟骨内移截骨
原文传递
趾长屈肌腱或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 ⅡA期平足症 被引量:2
3
作者 吕佐 何伟 +3 位作者 何磊 梁文清 钱宇 陈雪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或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平足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06—2016-06诊治的25例MyersonⅡA期平足症,其中1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11例行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或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平足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06—2016-06诊治的25例MyersonⅡA期平足症,其中1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11例行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第1跖距角、跟骨倾角、距骨覆盖角,以及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5(6~22)个月。24例对疗效感到满意,负重行走时足和踝部疲劳及疼痛感消失,穿鞋受限感消失;1例行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者久行或跑步后感觉足部隐痛不适。末次随访时患者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第1跖距角、跟骨倾角、距骨覆盖角、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趾长屈肌腱与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平足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并且有效矫正跟骨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平足症 趾长屈肌腱 足拇长屈肌腱 跟骨内移截骨
原文传递
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厚军 付鲲鹏 +3 位作者 陈柳茵 谢继平 王义坤 贾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0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评价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诊治的18例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采用足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胫后肌腱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末次随... 目的评价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诊治的18例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采用足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胫后肌腱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足内外翻活动情况,足负重状态下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跟骨距骨角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12~30)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X线片测量的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跟骨距骨角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胫后功能不全成人获得性平足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有效恢复了足弓的高度,稳定距下关节,在解除患者疼痛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rsonⅡA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 足拇长屈肌腱 胫后肌腱重建 跟骨内移截骨
原文传递
跟骨截骨联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被引量:7
5
作者 蔡杰 屈福锋 +4 位作者 徐军奎 李毅 曾秋 姬维娜 梁晓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估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 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估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52岁,平均(33.2±9.8)岁。患者均为柔韧性平足,伴有不同程度的平足及跟骨外翻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带线锚钉重建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足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术前及随访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1)的改变。结果术后19例(25足)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6±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Maryland功能评分为(92.1±2.1)分,VAS疼痛评分为(0.7±0.9)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防足部疼痛均消失,平足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舟源性平足症 跟骨内移截骨 足部畸形 改良Kidner手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韩庆林 施宏光 刘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根据Johson-Strom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疗效和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7-12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胫后肌腱功能不全。Johson-StromⅠ期患者行胫后肌腱滑膜切除,或切除病变肌腱后屈趾长肌腱转位重... 目的探讨根据Johson-Strom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疗效和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7-12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胫后肌腱功能不全。Johson-StromⅠ期患者行胫后肌腱滑膜切除,或切除病变肌腱后屈趾长肌腱转位重建胫后肌腱功能;Ⅱ期患者采用软组织手术与截骨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包括跟骨内移截骨、屈趾长肌腱转位;Ⅲ期患者行三关节融合术或距下关节与距舟关节融合术。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8(6~18)个月。1例ⅡB期女性患者因距舟关节明显不稳行距舟关节融合及跟骨截骨术,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距舟关节融合处未愈合,其余患者截骨端愈合且关节融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疼痛VAS评分、跟骨外翻角、正位Meary角、侧位Meary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术前准确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期选择正确、合理的术式是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同时也要重视术后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 Johson-Strom分期 屈趾长肌腱转位 跟骨内移截骨 三关节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