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1
作者 赵萌萌 李嘉莹 李振东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9期29-32,共4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吁,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运而生,跨区域协同治理在山东沿黄城市之间的合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吁,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运而生,跨区域协同治理在山东沿黄城市之间的合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立法层面和多主体协同之间的问题。因此,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针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理论 跨区域协同治理 多主体参与 市场化治理机制
下载PDF
危机情境下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技术赋权机制——以粤澳“跨境健康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文宏 林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50,206,共13页
面对全域性巨灾,地区间跨区域协同联动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对于跨区域协同治理难题,既有研究提出了国家制度建设、行政权力运作以及技术赋能中的协调机制,虽体现了政府主导下的解决思路,但忽略了政社协作的弥合作用。基于对... 面对全域性巨灾,地区间跨区域协同联动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对于跨区域协同治理难题,既有研究提出了国家制度建设、行政权力运作以及技术赋能中的协调机制,虽体现了政府主导下的解决思路,但忽略了政社协作的弥合作用。基于对粤澳“跨境健康码”互认互转案例的分析,提炼出技术赋权的运作机制:信息技术提供了功能集成的机会结构和化解制度张力的弹性空间,实现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政府建立规则和激发主体参与,公众给予认可和授权支持,实现了规则机制的“软对接”;两者结合,共同实现了跨区域危机的赋权治理。技术赋权可对解决跨区域协同障碍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跨区域协同治理 健康码 技术赋权
下载PDF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3
作者 黄欣 闫水玉 颜文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治理逻辑、治理结构和实施路径3个方面,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从功能协同、社会协作、管理协调3个维度,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践框架。从国家层级、城市群层级和都市圈层级3个层级,探讨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目标、定位和策略方向。最后,从优化制度环境、建立社会基础和提升治理时效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 跨区域协同治理 国土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供需视角
下载PDF
PM_(2.5)跨区域协同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怀奎 汪宝彬 《绿色科技》 2016年第6期47-49,共3页
首先对全国各个监测点进行PM2.5浓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较强的区域,然后根据全国各地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描绘出各地PM2.5浓度等高线图,发现其扩散的4条特征,再结合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分布,将全国划分为8大联防联控区域,最后提... 首先对全国各个监测点进行PM2.5浓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较强的区域,然后根据全国各地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描绘出各地PM2.5浓度等高线图,发现其扩散的4条特征,再结合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分布,将全国划分为8大联防联控区域,最后提出了跨区域联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面板数据 相关性分析 跨区域协同治理
下载PDF
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相关内容与推进策略
5
作者 王一茹 张帆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13期38-40,共3页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碳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提供了统一框架。中国虽已在跨区域碳排放协同...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碳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提供了统一框架。中国虽已在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深入推进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仍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专门的跨区域协调机构、实现数据质量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而确保协同治理的有效执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ISM-MICMAC模型的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研究
6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88,共8页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ISM-MICMAC模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 隐性障碍
下载PDF
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瑞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高铁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融合速度加快,对市场开放、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根据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应构建跨区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跨区域信息网络... 高铁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融合速度加快,对市场开放、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根据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应构建跨区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跨区域信息网络整合机制、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多元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时代 跨区域协同治理协同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分权式环境规制下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艳楠 孙蕾 +1 位作者 张宏梅 孙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25-2937,共13页
以分权式环境规制为背景,针对聚合式发展的城市群出现的环境激化问题,引入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治理收益等合作性参数,及中央政府的经济激励、经济补贴等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三方演化博弈模... 以分权式环境规制为背景,针对聚合式发展的城市群出现的环境激化问题,引入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治理收益等合作性参数,及中央政府的经济激励、经济补贴等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分别对不同主体进行策略选择研究,分析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系统均衡稳定策略及其存在的条件。通过对不同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分权式环境规制下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提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区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对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与其他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呈正相关;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呈负相关。对于系统稳定策略,主体策略的演化速度会受到自身及其他主体策略选择比例的影响,但无论比例取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群体的最终策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式 环境规制 城市群 区域污染协同治理 演化博弈
原文传递
“河长制”能实现地方政府跨域间的协同治理吗--基于“碎片化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娟 马佳骏 +1 位作者 邵帅 黎娇龙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74,共25页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理本身对水污染治理及对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进而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七大流域覆盖的干流县域数据,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点的水质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域治理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原因在于中上游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被动等待,而下游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主动治理,导致下游监管较强、中上游监管较弱而出现污染产业“逆流而上”的现象。同时,河长制能产生水污染治理改善的效果,但尚未解决跨区域协同治理困境,这也正是目前实施的河长制政策的主要局限,亟需后续推行过程中的进一步完善。文章揭示了河长制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碎片化导致的协同治理困境问题,并为此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治理,为政府进一步建立跨区域的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跨区域协同治理 碎片化治理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10
作者 张芳 《上海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生态困境,指出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跨部门协调困难、治沙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树立生态经济思维、强化跨区域协同合作、创新治沙方式等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 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河流水污染跨区域合作治理机制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悦 刘翼 +1 位作者 卢全莹 张卓颖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5-1836,共22页
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通过内化上游重污染地区产生水污染的负外部性促进流域沿岸的水污染治理合作,然而非重污染地区水污染治理活动的正外部性也会导致其它地区产生“搭便车”动机,阻碍治污合作的开展.文章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理论对这... 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通过内化上游重污染地区产生水污染的负外部性促进流域沿岸的水污染治理合作,然而非重污染地区水污染治理活动的正外部性也会导致其它地区产生“搭便车”动机,阻碍治污合作的开展.文章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理论对这种搭便车动机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及存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河流自上而下依次流经一个重污染上游地区与两个需要洁净水资源的下游地区时,若上游地区控制排污量,最下游的地区会出现搭便车的行为;若上游地区排污量较高,最下游地区会参与治污合作,但条件是其分得的来自上游的生态补偿金高于其治水合作中分担的成本,这会导致关于治污合作的成本收益分配不公平,合作难以开展.中下游地区对河流造成的二次污染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种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用于解决该问题的转移支付机制,预先令最下游地区支付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流域协同治理基金以对治水成本进行补偿,可以更好地促进下游城市间的水污染治理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跨区域协同治理 生态补偿 三方演化博弈 搭便车
原文传递
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法律保障现状调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
12
作者 刘鸿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年第23期34-36,共3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跨青海省与甘肃省两省,是西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从法律保障的视角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立法现状、执法现状、协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跨青海省与甘肃省两省,是西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从法律保障的视角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立法现状、执法现状、协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跨区域协同治理 生态保护
下载PDF
黄河流域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万旭 梁加乐 +2 位作者 卞娇娇 曾杰 潘思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9-601,共13页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分别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当量因子法测度了黄河流域多尺度景观破碎化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特征,并且综合运用热点分析工具、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了2000—...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分别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当量因子法测度了黄河流域多尺度景观破碎化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特征,并且综合运用热点分析工具、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了2000—2015年黄河流域多尺度土壤保持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沿线地区以及流域下游河南和山东,另外省会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同样是土壤保持服务低值区,土壤保持服务具有显著的尺度依赖性;(2)研究期间黄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周边地区,不同尺度下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冷热点差异显著;(3)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因子与土壤保持服务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自然本底因子中海拔和林地面积比重与土壤保持服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景观破碎化指数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差异性显著。未来黄河流域不同分区土壤保持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自然本底和经济社会驱动因子,还应考虑多尺度景观格局破碎化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跨区域协同治理对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土壤保持服务 黄河流域 跨区域协同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