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苗族妇女跨国通婚及国家认同意识变迁研究
1
作者 曹薇娜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8-40,共3页
跨国通婚在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常普遍,其缘由及影响引发了众多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跨国通婚中"跨国者"的归属感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老刘寨的参与式观察、与越南苗族妇女交流,笔者... 跨国通婚在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常普遍,其缘由及影响引发了众多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跨国通婚中"跨国者"的归属感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老刘寨的参与式观察、与越南苗族妇女交流,笔者发现该特殊群体有明显的国家认同缺失或混乱问题,当地越南苗族妇女国家认同意识的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来自于政治上的疏离、经济上的失衡和当地文化融入的程度。跨国通婚是长期以来边境民族通婚传统在遭遇现代民族国家时的一个适应性挑战,涉及边疆治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边疆繁荣稳定,我们应充分尊重边境民族社会的复合多样性特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苗族妇女 跨国通婚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中越通婚中越南女性的空间排斥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桥头村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万蕙 朱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0-575,共6页
随着"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思潮的推进,地理空间被赋予了主观色彩,并参与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其研究从宏观尺度转向微观,更关注"另类群体"在小尺度场域中被主流社会排斥而游走"边缘"的... 随着"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思潮的推进,地理空间被赋予了主观色彩,并参与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其研究从宏观尺度转向微观,更关注"另类群体"在小尺度场域中被主流社会排斥而游走"边缘"的事项。中越边境地区存在大量跨国通婚现象,缺失合法身份的越南女性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往往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社会排斥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如今它已经成为解释诸多社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云南省河口县桥头行政村为研究案例地,探讨微观尺度下越南女性配偶遭遇社会排斥的空间表现。研究发现:①越南女性的活动在公共空间内受到限制;②越南女性和本土居民在当地形成了"他者"和"我者"两相对立的空间;③劣势的家屋空间方位对越南女性的社会排斥有加剧作用。研究对于丰富微观空间层面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实证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中越边境 越南女性配偶 跨国通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