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里尔·菲利普斯《成长的烦恼》中的三重家空间
1
作者 何娜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文章以家的批判地理学为关照,阐释了菲利普斯自传体小说《成长的烦恼》中物质情感、权力身份和跨国的三重家空间。狭小逼仄、孤寒无依、压抑疏离的物质情感家空间,具象出黑人移民家庭流离失所、花果飘零的生存困境,是代际割裂无系“共... 文章以家的批判地理学为关照,阐释了菲利普斯自传体小说《成长的烦恼》中物质情感、权力身份和跨国的三重家空间。狭小逼仄、孤寒无依、压抑疏离的物质情感家空间,具象出黑人移民家庭流离失所、花果飘零的生存困境,是代际割裂无系“共眠一舸各自寒”的孤独寒冷之所;漠视鄙夷、排斥隔绝、敌意凝视的学校、街道社区,表征了帝国通过空间的控制和支配,黑人移民被差异化对待,在其中而不得其所的暗恐,形成了不对等、隔离的权力身份家空间。错位落差的已然之家与想象记忆故国的无法重返,“在家”和“离家”中间地带的不断迂回,构成“处处是家,无处是家”的跨国家空间。三重家空间揭示了当代黑人群体身心分离、似客如寄的悬浮生命境遇,是错位的社会政治寓言,是菲利普斯抵抗、协商和重构没有异己、实现命运共同体所在的家园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的烦恼》 物质情感的家 权力身份的家 国的家 家的批判地理学
下载PDF
移民行动对跨国空间社会网络的依赖——对浙南移民在欧洲族裔聚集区的考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翊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44-54,共11页
论文研究了浙南侨乡移民持续迁徙行为的动因、浙南移民移入地就业和创业的有限选择等问题。认为移民社会网络是指由浙南侨乡与欧洲的浙南移民族裔聚集区共同构筑的跨国空间网络。通过移民社会网络所动员和配置的资源,侨乡居民完成移民... 论文研究了浙南侨乡移民持续迁徙行为的动因、浙南移民移入地就业和创业的有限选择等问题。认为移民社会网络是指由浙南侨乡与欧洲的浙南移民族裔聚集区共同构筑的跨国空间网络。通过移民社会网络所动员和配置的资源,侨乡居民完成移民的过程,并在族裔聚集区站稳脚跟。移民行动者无论是在侨乡做出迁徙决策,还是在移入地就业或创业,都高度依赖移民社会网络所提供的路径和模式。同时,移民行为也被限制在与网络资源水平匹配的有限选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研究 社会网络 族裔聚集区 有限选择
下载PDF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形成发展过程比较——基于柏林和广州的实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 薛德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2,118,共10页
与欧美世界城市相比,中国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基于此,选取柏林和广州作为案例城市,对其跨国空间形成过程与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柏林和广州跨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历史作用的深刻影响,空间主导职能经历数次... 与欧美世界城市相比,中国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基于此,选取柏林和广州作为案例城市,对其跨国空间形成过程与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柏林和广州跨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历史作用的深刻影响,空间主导职能经历数次变迁,最终混合、杂糅进各类型跨国要素并与地方发生相互作用,二者都不是单一要素作用下的产物,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综合演变的过程。(2)形成机制方面,柏林波茨坦广场是一种跨国政治历史层累下的亚文化复兴更新机制,政府与国家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空间职能和景观的每一次变动都离不开国家的作用和政治因素的考量,是一种典型的国家主导模式;广州天河北则遵循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跨国空间生产机制,中央政府、城市政府、社会、市场通过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和创新频繁地发生互动作用,以"国家全球主义"的方式供给跨国资本盈利的市场、营造跨国阶层城市生活的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供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演变过程 柏林 广州
下载PDF
城市跨国空间研究的经典理论
4
作者 王立 《中国名城》 2018年第11期4-7,共4页
在跨国经济、跨国社会、跨国文化、跨国生活交互作用下,城市内部空间发育出新的空间类型,即跨国空间。对跨国空间的研究已形成跨国公司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从业阶层的跨国城市主义、国际移民与跨国迁移网络理论、洛杉矶学派的文化多元主... 在跨国经济、跨国社会、跨国文化、跨国生活交互作用下,城市内部空间发育出新的空间类型,即跨国空间。对跨国空间的研究已形成跨国公司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从业阶层的跨国城市主义、国际移民与跨国迁移网络理论、洛杉矶学派的文化多元主义、城市增长联盟与政府企业主义等主要经典理论与流派。跨国空间的形成受到资本、生活与权力的协同作用,在不同地理背景下具有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国迁移 国城市主义 国家全球主义
下载PDF
疆域化、缝隙介面与跨国空间:台北市安康市场“越南街”族裔化地方研究
5
作者 王志弘(Chih-Hung Wang) 沈孟穎(Meng-Ying Shen) 《臺灣社會研究》
本文探讨台北市郊区一个传统市场中,越南「族裔化地方」的形成和离散。族裔化地方在「疆域化」的空间动态中形成,涉及不同尺度的跨界和划界行动:越南移工和婚姻移民的跨国流动,以及早期越南华侨的跨界流移和在地着根;地区尺度上,... 本文探讨台北市郊区一个传统市场中,越南「族裔化地方」的形成和离散。族裔化地方在「疆域化」的空间动态中形成,涉及不同尺度的跨界和划界行动:越南移工和婚姻移民的跨国流动,以及早期越南华侨的跨界流移和在地着根;地区尺度上,传统零售市场的萧条、区位条件和地租差、平价住宅区污名形象共同构成的「缝隙」,面对中产阶级房地产开发导致人口结构和生活形态改变,引致了排斥和重新划界的压力:一场以「去污名」和消除恐惧地景为诉求的阶级疆域化,终究消灭了这个「缝隙」。然而,市场内部,这个越南华裔店家的谋生场所,藉由华人的中介角色,以及具实用价值与象徵意义之族裔化货品和服务的提供,构成了「越南街」做为族裔交流「介面」的特质。就华裔店家成员的流移认同、越南裔移民工及东南亚货品的跨界流动来看,可说是在城市边缘形成了一个「跨国空间」。也正因为这种跨国空间所仰仗的消费需求和人际网络持续存在,即使安康市场面临拆除,邻近地区却蔓延出更繁盛的越南族裔消费地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域化 劃界 縫隙介面 跨國空間 族裔地方 消費 越南移民
全文增补中
族裔-文化经济和地方协商:广州建设六马路的跨国饮食消费景观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荣灏 刘佳玲 +2 位作者 林铭亮 程国宇 王敏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近年来,跨国族裔在中国大城市日渐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不少研究所关注。过往不少研究针对相关族裔聚居区或族裔经济区进行分析,但缺乏对微观的消费文化景观的探究。本研究以广州市建设六马路的跨国饮食消费景观为例,通过半结构访谈,参与... 近年来,跨国族裔在中国大城市日渐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不少研究所关注。过往不少研究针对相关族裔聚居区或族裔经济区进行分析,但缺乏对微观的消费文化景观的探究。本研究以广州市建设六马路的跨国饮食消费景观为例,通过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文献分析和语义差异测量等方法,分析了跨国族裔如何通过消费景观和饮食实践与其他社会群体和移入地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协商。研究发现,饮食消费景观不仅为跨国族裔维系和生产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也有被一些跨国经营者和本地商家塑造为独特的文化标签的可能。同时,本地消费者通过这种消费空间的环境和商品文化的感知和想象,也接纳和认同了这种空间。多元混杂的社群也不乏越界交流,以通过开放边界和共存合作面对危机。籍此,通过文化距离和语义差异测量进一步验证,在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行动逻辑之下,建设六马路的跨国消费空间同时也可被不同文化群体所接纳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裔经济 文化经济 消费景观 广州
下载PDF
城市跨国空间重构及其全球-地方互动治理机制——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案例研究
7
作者 李子枫 黄耿志 薛德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99-2913,共15页
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空间,促使城市内部分化出新的空间类型——跨国空间,引起学者对其形成及发展动力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较少涉及跨国空间内部的重构问题与治理机制。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下城市空间重构的多元维度为基础,建立德国城... 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空间,促使城市内部分化出新的空间类型——跨国空间,引起学者对其形成及发展动力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较少涉及跨国空间内部的重构问题与治理机制。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下城市空间重构的多元维度为基础,建立德国城市跨国空间重构与治理分析框架,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探讨杜塞尔多夫市城市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三个跨国空间重构案例。研究发现:①跨国空间重构是治理模式重组下的空间策略。②跨国空间治理是多尺度下多个主体的相互作用,是跨越行政区划边界的、纵横交叉的全球-地方网络状组织结构和行动模式。③多层次网络是跨国空间重构得以实现的基础,多主体的网络状互动是多层次网络发挥作用的关键,多项目联动治理是实践手段。④跨国空间治理是正式规划实践与非正式措施的结合。⑤多项目联动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重构 治理机制 全球-地方互动 杜塞尔多夫
原文传递
跨国公司空间撤资研究综述——基于撤资的分布、模式与因素的回顾
8
作者 赵沙 王茂军 邵静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3,共16页
在当前经济形势动荡、全球生产网络开始断裂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撤资行为越发频繁,但相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广泛研究,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相对不足。论文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建构了跨国公司撤资分析框架,全面回顾、总结跨国公司撤资的空间分布... 在当前经济形势动荡、全球生产网络开始断裂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撤资行为越发频繁,但相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广泛研究,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相对不足。论文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建构了跨国公司撤资分析框架,全面回顾、总结跨国公司撤资的空间分布及其测度指标、模式、影响因素等研究。当前跨国公司撤资研究存在如下局限:①跨国公司撤资的地理空间分布研究依旧欠缺,既有少量研究聚焦宏观尺度的国别撤资分析,相对缺乏多尺度、跨尺度视角的区域分析,即跨国公司撤资的宏观尺度在中观的国家区域上并非均等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区域空间差异,同时也无法讨论不同尺度上撤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②跨国公司撤资过程在空间上不耦合,多集中分析跨国公司撤资的东道国空间特征,对撤资后的具体流向特征分析不足;③未深入讨论测度撤资指标,更多使用撤资企业数表达,对撤资相对性缺乏探讨,无法全面刻画跨国公司撤资的客观情况;④部分研究对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程度、产业集中度等因素影响撤资分析不足,观点未取得共识,忽视不同行业、不同价值链对撤资的影响有差异。据此,未来对跨国公司撤资研究在于综合运用撤资企业数量、撤资率建构跨国公司撤资的测度指标体系,加强多尺度、跨尺度联系视角下的跨国公司撤资空间分布及差异分析,强化撤资的连续过程及其空间耦合性,同时分行业类别、分价值链来深化对撤资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公司间撤资 分布 撤资测度 模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美关系史研究的既有路径与跨国转向
9
作者 王睿恒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75-76,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史和跨国史的兴起引发了“史学编撰的革命”。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从跨国视野重新思考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关注跨国行为体和跨国事件、跨国运动、跨国网络及跨国空间对两国历史的影响,极大地扩展了中美关系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史和跨国史的兴起引发了“史学编撰的革命”。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从跨国视野重新思考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关注跨国行为体和跨国事件、跨国运动、跨国网络及跨国空间对两国历史的影响,极大地扩展了中美关系史的研究范畴,丰富了学术界的既有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史 国网络 研究范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史 历史叙事 重新思考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 被引量:84
10
作者 李志刚 薛德升 +1 位作者 杜枫 朱颖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0-932,共13页
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面临新的重塑,以诸多大城市新近出现的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发展最为突出。本文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角检验法,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手段,探讨全球化下中国城市所出现的新社会空间的... 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面临新的重塑,以诸多大城市新近出现的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发展最为突出。本文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角检验法,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手段,探讨全球化下中国城市所出现的新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总体上,一个负面的黑人群体形象已经被建构起来。就居民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居住时间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而言,各类本地居民在对黑人聚居的看法上并无太大差别;但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看法差别很大。排斥心理的产生多源于外在信息的影响,亦即本地媒体排斥、矮化性的负面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移民社会 地方响应 广州 黑人区
原文传递
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64,242-243,共22页
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 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互惠性消费以及代理消费来完成其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并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改善侨乡福利。福州移民的两栖消费作为个体的日常跨国实践,使移民个体得以充分利用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展水平的落差,实现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跨国流动对侨乡与移居地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冲击,也间接地为移民适应移居地的社会逆境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的社会价值 两栖消费 华人移民 侨乡
原文传递
当下中国影视研究专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9,共6页
在全球化时代,电影中的空间往往超越了原初意义上的空间所指,而形成全球想象。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跨国空间,既体现在电影文本的运作上,又与电影的制作方式密不可分。在电影文本的意义上,具有跨地区、跨国界意义的多重城市/国家空间... 在全球化时代,电影中的空间往往超越了原初意义上的空间所指,而形成全球想象。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跨国空间,既体现在电影文本的运作上,又与电影的制作方式密不可分。在电影文本的意义上,具有跨地区、跨国界意义的多重城市/国家空间的建构给观众提供了异国想象和全球想象,想象的主体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想象的共同体”的构建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而在电影制作的意义上,异国拍摄以及跨地区、跨国界的创作班底组合与明星组合,也成为中国电影表达全球想象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全球想象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女性公共领域与跨国空间正义的建构--弗雷泽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雪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4,共7页
弗雷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关注女性主义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问题的研究,经由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和"威斯特伐利亚"框架的批判,弗雷泽重构了"女性公共领域"和"跨国公共领域"等概念,描绘了一幅多元... 弗雷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关注女性主义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问题的研究,经由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和"威斯特伐利亚"框架的批判,弗雷泽重构了"女性公共领域"和"跨国公共领域"等概念,描绘了一幅多元交叉的女性公共空间与女性主义联盟的美好图景。在对跨国空间正义实践的研究中,弗雷泽还引用了"世界社会论坛"这一实例,试图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对威斯特伐利亚的民主和社会正义理论的挑战。不过,弗雷泽的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遭到了一些政治理论家的批评,他们认为在弗雷泽的跨国公共领域理论与世界社会论坛的实践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并对弗雷泽的全球民主和社会正义理论以及更普遍意义上的批判民主理论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泽 哈贝马斯 女性主义 公共领域 间正义 世界社会论坛
原文传递
驻华外国记者间的社会交往研究:一个跨国社会空间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0,共16页
当记者们离开其熟悉的社会空间被派驻到异国后,他们将如何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交往网络,从而完成跨国新闻实践?本文以驻华外国记者为例,将跨国社会空间引入到研究中,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调查了不同类型空间中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从而发... 当记者们离开其熟悉的社会空间被派驻到异国后,他们将如何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交往网络,从而完成跨国新闻实践?本文以驻华外国记者为例,将跨国社会空间引入到研究中,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调查了不同类型空间中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从而发现,具体实在的地理空间依然影响着他交往实践的展开。同时,基于职业形成的交往网络跨越了工作与休闲空间的界线,渗透入他们的日常交往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记者 国社会 交往
原文传递
跨国阈限空间--论《梦回古巴》中的“革命”与“流亡”书写
15
作者 陈天然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7,共9页
以阈限场域为切入点审视文本中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物及其情节与环境的过渡性转换具有文化意味和审美价值。在《梦回古巴》中,加西亚聚焦于"革命"与"流亡",于四个层级上塑造了隐式和显式两种阈限空间,在跨国语境中将... 以阈限场域为切入点审视文本中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物及其情节与环境的过渡性转换具有文化意味和审美价值。在《梦回古巴》中,加西亚聚焦于"革命"与"流亡",于四个层级上塑造了隐式和显式两种阈限空间,在跨国语境中将阈限动态刻入对异向政治文化领域的僭越,进而将分歧性的规范系统和代码凝聚在一起。通过再现一个交织着三代女性角色内外记忆的阈限空间,加西亚理解、过滤并重绘了一幅古巴历史的卷帙,寻求以新的话语权和可能的中间身份来弥合古巴与其流亡者间的政治裂痕和文化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回古巴》 国阈限 隐式 显式
原文传递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研究的分野与合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立 薛德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5,共7页
世界城市内部多种跨国要素作用形成的跨国空间已经成为一类新空间类型和客观存在。在跨国经济、跨国社会、跨国文化、跨国主义生活方式等跨国要素的交互作用下,跨国空间的形成发展、演绎逻辑表现出多样化分野。具体表现为:跨国空间在不... 世界城市内部多种跨国要素作用形成的跨国空间已经成为一类新空间类型和客观存在。在跨国经济、跨国社会、跨国文化、跨国主义生活方式等跨国要素的交互作用下,跨国空间的形成发展、演绎逻辑表现出多样化分野。具体表现为:跨国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化、不同类型的差异以及全球化时代"资本"和"生活"的博弈,地方和空间的割裂与相互渗透等。在此基础上,对跨国空间的研究理念、形成机制和价值体系三方面却存在着合流的趋向,共同指向了全球化时代国家管治模式、自由主义生活方式以及软性制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间分异 国要素 世界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式“人文交流”能否有效实现“民心相通”? 被引量:37
17
作者 庄礼伟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67-84,共18页
本文旨在对中国对外"人文交流"政策理念与政策实践中的基本特点和认知误区进行梳理,对相关的概念内涵和观念差异进行辨析和讨论,进而就如何有效做到"民心相通"和"夯实国家间关系的社会土壤"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人文交流 民心相通 民间交往 国共同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从区域到全球——跨国网络视野下的新加坡潮人社团与跨国社会空间
18
作者 徐樱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8,共7页
在此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跨国网络理论出发,以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为例,分析新加坡的潮商网络与跨国社会空间的形成和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前,潮商通过方言、地缘、业缘等纽带建立社团和传统潮商网络,在环南中国海区域社会形成了区域性的... 在此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跨国网络理论出发,以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为例,分析新加坡的潮商网络与跨国社会空间的形成和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前,潮商通过方言、地缘、业缘等纽带建立社团和传统潮商网络,在环南中国海区域社会形成了区域性的跨国社会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潮人社团积极向国际发展,成为建立全球经贸网络的文化纽带,覆盖全球的现代潮商网络形成。商业联系是现代潮商网络中最主要的纽带,构建这一网络的主要方式为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在其中,潮商的关系网络有望转换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乃至政治资本。跨国社会空间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进程,潮商和潮人社团是跨国网络结构中的节点,在节点间实现着资本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网络 华商网络 国社会 潮人社团
原文传递
Security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NC IF-T Protocol Binding to TLS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跃雷 王育民 庞辽军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7期85-92,共8页
The TNC IF-T Protocol Binding to TLS(TIPBT) is specified by 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 for TNC assessment exchanges.However,the TIPBT cannot be analysed by current Strand Space Model(SSM)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re... The TNC IF-T Protocol Binding to TLS(TIPBT) is specified by 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 for TNC assessment exchanges.However,the TIPBT cannot be analysed by current Strand Space Model(SSM)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security protocols.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first,we give an extension of the SSM and point out the TIPBT cannot prevent Man-in-the-Middle(MITM) attacks in some cases based on the extended SSM.Then,we improve the TIPBT and show that the improved TIPBT can resist MITM attacks in the extended S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application MITM attacks SSM TIPBT
下载PDF
“跨莱坞”:影视史研究的新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培仁 徐迎春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119,共6页
作为一种媒介影视史创新研究的国家表达思路,"跨莱坞"源于美国和英国在广播电视产业方面的合作生产。西尔麦斯从文化相近性出发,关注国家之间具有情感共享体验的影视文化产业运作,探讨跨国创意空间和跨国公众的合作理论。传... 作为一种媒介影视史创新研究的国家表达思路,"跨莱坞"源于美国和英国在广播电视产业方面的合作生产。西尔麦斯从文化相近性出发,关注国家之间具有情感共享体验的影视文化产业运作,探讨跨国创意空间和跨国公众的合作理论。传统媒介影视文化史过多局限于"大众文化"、"低级文化"或者抵制"美国化"等面向,而忽略了国家主义扮演的中心角色。"跨莱坞"则主张聚焦于与国家主义相关的各种势力如何推动政治经济力量博弈,进而建构国家影视文化的经济结构和表达结构。在此之中,国家影视文化生产力如何在边界冲突中得以持续更新,并欢庆其活力和重生,有待学界和业界借鉴跨莱坞理论并拓展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坞 媒介影视史 国家表达 好莱坞 间和公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