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迁地保护的跨地方性实践过程、机制与政策启示——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例
1
作者 吴泳琪 蔡晓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50-2363,共14页
流动性是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物质转向思潮的重要领域。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以跨地方性为理论工具,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文本收集等方法,探究植物迁地保护跨地方性实践的过程与机制,具体研究植物迁地保护的跨地方性实... 流动性是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物质转向思潮的重要领域。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以跨地方性为理论工具,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文本收集等方法,探究植物迁地保护跨地方性实践的过程与机制,具体研究植物迁地保护的跨地方性实践如何通过人类和植物的互动实现,以及跨地方性实践如何塑造植物园的迁地保护运作体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流动性实践是植物迁地保护的动力,其过程展演了生态保护话语、市场经济话语以及政治话语所构成的权力关系矩阵;(2)能动性作用是植物跨地方性实践的重要依据,植物基于其物候特征及其在不同空间中表现出环境适应特征,塑造灵活的植物照料体系,展演了植物园的植物—人—地互动关系;(3)连通性是植物跨地方性实践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迁地保护的植物在构建社会关系和自然空间连通性中的潜在作用。研究从地理学的视角打开了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非人类行动者的跨地方实践黑箱,在理论上补充与完善了跨地方性实践理论,在实践上为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的空间实践提供了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植物园 跨地方性 流动 植物
原文传递
加拿大维多利亚华人谭公信俗与文化身份认同
2
作者 黄韧 陈曦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37-143,F0002,I0001,I0002,共10页
作为第一座加拿大华人庙宇,维市谭公庙经历了客家先民迁徙至此租木屋供谭公神像、买土地建谭公庙宇、遭遇排华火烧庙宇到搬驻人和会馆形成顶楼“人和庙”至今香火绵延的过程。一方面表现出加拿大客家人艰苦卓绝的异乡迁徙史和奋斗史,另... 作为第一座加拿大华人庙宇,维市谭公庙经历了客家先民迁徙至此租木屋供谭公神像、买土地建谭公庙宇、遭遇排华火烧庙宇到搬驻人和会馆形成顶楼“人和庙”至今香火绵延的过程。一方面表现出加拿大客家人艰苦卓绝的异乡迁徙史和奋斗史,另一方面反映出客家人民间信俗特征及其海外移动的在地重构。谭公庙作为加拿大客家人营造的第一个神圣空间,它既是亲缘、地缘和神缘纽带,表现着加拿大客家人的族群身份认同;同时,又通过异国地方化的世代参与,共同打造出与家乡类似的神-人-物与地方的交叠互动场域。通感、仪式传承、文化记忆以及当下参与感又重构出“他乡犹吾境”的地方感,从中可窥见加拿大客家人历史性与当下性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公信俗 加拿大客家 跨地方性 地方 视觉体验
下载PDF
一个交汇空间中的工匠精神与银艺品牌言说(下篇)
3
作者 楼艺婵 李绍曦 《重庆建筑》 2023年第12期5-9,共5页
物品常常通过打品牌的过程,而获得符号价值的属性。“寸发标银艺”在独特的物质言说与价值言说基础上开始谋求品牌化的发展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品牌的生产者、销售者关于品牌的言说,以及消费者对这些言说的接纳共同形成了品牌的知识,而... 物品常常通过打品牌的过程,而获得符号价值的属性。“寸发标银艺”在独特的物质言说与价值言说基础上开始谋求品牌化的发展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品牌的生产者、销售者关于品牌的言说,以及消费者对这些言说的接纳共同形成了品牌的知识,而随同品牌的知识一同形成并确立的是品牌的权力。“寸发标银艺”品牌知识与权力的相互支撑作用,使根源于新华村传统民族社会中的一门手工技艺能够通过艺术家品牌这样的文化创新行动而成为新的文化体系中的结构性存在,并因重新编码而被赋予更加积极的激发人们创造活力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方性 银艺品牌 价值竞技 消费空间 权力
下载PDF
运河城市的饮食文化考论——以山东临清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8,共4页
中国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临清是山东段运河的枢纽城市,多种饮食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帝王出巡、官宦讲究、商贾奢靡等事象极大地刺激了当地餐饮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独具临清特色的汉、回运河文化风情饮食。
关键词 运河城市 临清 跨地方性 饮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