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视域下汉语味觉词的认知隐喻研究——以“咸”和“酸”为例
1
作者 陈贤德 关庆镐 《世界华文教学》 2023年第2期207-221,共15页
“咸”和“酸”都是汉语的基本味觉词,在新媒体语境中,“咸”和“酸”的认知隐喻义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中,“酸”概念经二次概念化投射到触觉感知域和心理感知域形成有关“酸”的触觉概念和心理概念,并最终扩大了“酸”的语义网络。在... “咸”和“酸”都是汉语的基本味觉词,在新媒体语境中,“咸”和“酸”的认知隐喻义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中,“酸”概念经二次概念化投射到触觉感知域和心理感知域形成有关“酸”的触觉概念和心理概念,并最终扩大了“酸”的语义网络。在网络环境下,“酸”作为“悲伤”的心理感知义还出现视觉隐喻。“咸”由味觉感知域投射到了心理感知域,实现了跨域投射并产生了隐喻。同时在“可A可B”构式的压制下,“咸”的隐喻义由消极色彩转变为中性、积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隐喻 感知 味觉词 跨域投射
下载PDF
复式记账借贷符号奥秘的训释 被引量:6
2
作者 万仁新 唐国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5-62,共8页
借贷是会计商业语言应用的记账符号,在古代簿记至现代会计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使用,逐渐远离其字面意思,引致难以理解其意,形成“利特尔顿困惑”之世界难题,从而沦为“不表示含义”的记账符号。鉴于此,应用语言学中的训诂理论,训释... 借贷是会计商业语言应用的记账符号,在古代簿记至现代会计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使用,逐渐远离其字面意思,引致难以理解其意,形成“利特尔顿困惑”之世界难题,从而沦为“不表示含义”的记账符号。鉴于此,应用语言学中的训诂理论,训释会计商业语言中的借贷之本义、演变和引申机制,并进一步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理角度,通其训诂、发其精微,诠释借贷词义演变的基本面貌、蕴藏的引申义及其记账规则,以揭露借贷符号的奥秘,正其名,增强会计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 符号 训诂 引申 跨域投射
下载PDF
外国诗歌审美通感的认知机制与体验哲学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牧群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本文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揭示外国诗歌审美通感的认知机制,探讨通感隐喻如何调动读者的感知进行跨域投射,引导读者的感知在不同的感知域流连、徘徊,强化审美感知,增强诗歌艺术魅力的作用。研究发现面对"有震撼力"... 本文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揭示外国诗歌审美通感的认知机制,探讨通感隐喻如何调动读者的感知进行跨域投射,引导读者的感知在不同的感知域流连、徘徊,强化审美感知,增强诗歌艺术魅力的作用。研究发现面对"有震撼力"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倾向于将其置于更多感知域玩味,进行感知与心智互动,这是人类的天性,通感隐喻是这一天性的表征。诗人利用人的这一天性,唤起读者的童心,营造真切感,增加审美体验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通感隐喻 跨域投射 审美体验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