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于坚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1
作者
罗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一定的情节延展和人物塑形,同时他不无冒险地借助“档案体”和“诗剧体”在“反诗”和“返诗”之间的断裂地带行走。于坚的跨文体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诗作,有效地促进当代诗歌的诗体建构范式,在诗学界引发持久的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跨文体书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建构论: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震
李牧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7期4-17,共14页
典型理论是在对某位作家艺术家的某部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的分析中概括出来的。本文提出的典型建构论认为,典型是某个原创的艺术形象在时空流变中,通过跨文类、跨文体、跨艺术门类、跨媒介的叙事与传播,以及批评家的阐释与再阐释,社会...
典型理论是在对某位作家艺术家的某部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的分析中概括出来的。本文提出的典型建构论认为,典型是某个原创的艺术形象在时空流变中,通过跨文类、跨文体、跨艺术门类、跨媒介的叙事与传播,以及批评家的阐释与再阐释,社会公众的文化习俗、审美习惯、想象力和公众舆论等途径与方式的协同建构,才逐步完成的。典型建构的结果是将艺术形象约定俗成为特定时空中为人们所共识、共用、共享的文化符号。当然,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媒介,以及不同建构主体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决定了典型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建构的程度和效果也会呈现出多样性,包括某些建构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对原创艺术形象典型性的解构。在今天提出典型建构论,对现实主义文艺的开放化,对自觉建构已有典型形象,对创造更多新时代的典型形象,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形象
典型建构论
文化符号
跨文体书写
跨
媒介叙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文体写作:论王蒙系列小说《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
被引量:
1
3
作者
姚新勇
邓永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是新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特而精湛的存在。文章将《在伊犁》视为一个整体,以“文学人类学”方法切入,紧扣其跨文体叙事特点,重点围绕“声音”“空间”“惯习”等叙事展开分析,揭示它民族志书写与...
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是新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特而精湛的存在。文章将《在伊犁》视为一个整体,以“文学人类学”方法切入,紧扣其跨文体叙事特点,重点围绕“声音”“空间”“惯习”等叙事展开分析,揭示它民族志书写与文学虚构的双重文本性,以及它精湛的文学文本特质,并分析了《在伊犁》所具有的多重跨文化超越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伊犁》
文学
人类学
跨文体书写
原文传递
题名
于坚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1
作者
罗云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西南边疆诗人群研究”(项目编号:2022J0762)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一定的情节延展和人物塑形,同时他不无冒险地借助“档案体”和“诗剧体”在“反诗”和“返诗”之间的断裂地带行走。于坚的跨文体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诗作,有效地促进当代诗歌的诗体建构范式,在诗学界引发持久的争鸣。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跨文体书写
Keywords
Yu Jian
poetry
cross stylistic writing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建构论: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震
李牧泽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7期4-17,共14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9ZDA27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典型理论是在对某位作家艺术家的某部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的分析中概括出来的。本文提出的典型建构论认为,典型是某个原创的艺术形象在时空流变中,通过跨文类、跨文体、跨艺术门类、跨媒介的叙事与传播,以及批评家的阐释与再阐释,社会公众的文化习俗、审美习惯、想象力和公众舆论等途径与方式的协同建构,才逐步完成的。典型建构的结果是将艺术形象约定俗成为特定时空中为人们所共识、共用、共享的文化符号。当然,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媒介,以及不同建构主体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决定了典型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建构的程度和效果也会呈现出多样性,包括某些建构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对原创艺术形象典型性的解构。在今天提出典型建构论,对现实主义文艺的开放化,对自觉建构已有典型形象,对创造更多新时代的典型形象,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典型形象
典型建构论
文化符号
跨文体书写
跨
媒介叙事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文体写作:论王蒙系列小说《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
被引量:
1
3
作者
姚新勇
邓永江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文摘
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是新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特而精湛的存在。文章将《在伊犁》视为一个整体,以“文学人类学”方法切入,紧扣其跨文体叙事特点,重点围绕“声音”“空间”“惯习”等叙事展开分析,揭示它民族志书写与文学虚构的双重文本性,以及它精湛的文学文本特质,并分析了《在伊犁》所具有的多重跨文化超越性意义。
关键词
《在伊犁》
文学
人类学
跨文体书写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于坚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罗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建构论: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
李震
李牧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跨文体写作:论王蒙系列小说《在伊犁——淡灰色的眼珠》
姚新勇
邓永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